吴艳辉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五月的田野》.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513967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艳辉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五月的田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吴艳辉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五月的田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吴艳辉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五月的田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吴艳辉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五月的田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吴艳辉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五月的田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艳辉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五月的田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艳辉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五月的田野》.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第六册17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丛台区赵都小学 吴艳辉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碌、削”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舒、柔、甩”等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留意观察田野的风景。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教师准

2、备:五月田野风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先板书课题。谈话导入:现在正值五月,你眼里五月的田野什么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月田野的自然景观。【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从生动形象的感性中加深认识。】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畅所欲言。】4、师:美丽神奇的田野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田野,去体验体验乡下孩子的童年吧!5、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2、检查生

3、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五月的田野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谁来说一说?(快乐、高兴)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引起学生共鸣,达成学习共识。】4、细细地读读课文,把课文里带给你这种感觉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写出勾画标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品析课文。 1、第二段中“麦子是黄黄的它们甜甜的笑了。” (1)读句子后,同学可能会说:“黄黄的”、“青青的”写出了颜色;散发出来的“清香味”;“笑”是拟人的写法。 分析中仿写“麦子是黄黄的” (2)重点理解“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的笑了”一句。“它们”

4、指谁?他们会笑吗?为什么这样写?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 (3)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自由一下读出田野的广阔和美丽,同学间互读互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心里真高兴是因为小兔子有青草吃”体会到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2、第三自然段 师“麦子黄,豆芽青,阳光洒遍田野,真美啊!纯真自然的美,让人眼前一亮。在这美景中,孩子们寻找到了怎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聊一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1)理解“我们光着脚在田埂上走真舒服。”时可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对比,想象当时孩子们的样子;再通过朗读,抓住“泥土软软的、冷不丁、冒”等词语体会光脚走在田埂上的乐趣。 (2)“折

5、一根柔软的柳条撒着欢儿的跑。”是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高兴、开心、自由自在教师可先举个例子,再激励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有相同的感受的事例。再带着这一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 (3)问:孩子们把鸭子,羊群撵到哪儿去了? 先读读文中的语句。“把鸭子撵到青草真嫩。”再引导学生分析出把鸭子、羊群撵到那里是让他们吃饱,孩子们是在放鸭子,放羊。并想象鸭子、羊群吃食的场面。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4)、结合课文想一想,农村除了养鸡养鸭,还养什么?学生可能马上答出:小兔子。 读读相关句子。“从麦田的沟沿上又有青草吃了”引导学生分析出“心里真高兴是因为小兔子有青草

6、吃”体会到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5)出示句子: 1、这时候,我们忙碌起来。 2、我们忙碌着,心里真高兴。 师:“忙碌”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忙碌”指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出忙碌就是农村孩子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这是劳动。对比自己劳动中的快乐,体会到劳动让人乐在其中。 (6)师小结:忙碌中的我们光脚走在田埂上,真舒服;折柳条,做竹笛,赶着鸭子、羊群撒欢地跑;找到一小捧一小捧的嫩青草,心里真高兴。我们感到劳动中有无穷的乐趣。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进行思维的碰撞,使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

7、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第四自然段 师:你吃过可口的饭菜吗?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谁能发现问题? 学生可能提问:只有米饭和豆荚,作者为什么说比什么饭菜都香? 适时指导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这一段中蕴涵的孩子的快乐。 4、忙完了,吃着简单的饭菜也觉得喷香可口,这些孩子们如此热爱生活,让我们和他们一起闭上眼睛,在暖暖的风中,体会在青草地上休息的惬意。 放音乐,朗读一首描写田野的小诗。 让同学们睁开眼睛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感受,体会“大地当床,蓝天当被”的意境。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想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要向乡下孩子那样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

8、热爱生活的品质。 5、你觉得文中的景美吗?而文中让你感受最多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领悟到表面写景,实际上却表达出孩子们的快乐。 6、小结。 四、扩展延伸。 总结自己学完课文的收获。 在你的眼中,五月的田野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乡下的孩子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设计意图: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情景交融,物随景移。让我们在作者的笔墨中感受到五月的田野与童年的快乐融为一体。】学生谈后,教师小结。 文章通过田野中有代表性的两种植物“麦子”“豆荚”展开了全文,描绘出一幅惬意、自由的童年生活图画。画中的田野因孩子们而富有生气,孩子们因田野而快乐。情景交融,物随景移。让我们在作者的笔墨中感受到五月的田野与童年的快乐融

9、为一体。 五、布置作业。 五月的田野是美的,童年是美的,每个人的生活也是美的。让我们把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也珍藏起来,把它写到你心爱的小本本上,还可以配上美丽的插图。 【设计意图:学习迁移,培养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注:本课在2007年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教学反思】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在课的导入阶段,以谈话的方式,以贴近孩子生活的话题为谈话内容,使学生进入情境,能够激发其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这篇课文从对田野美丽的勾勒,到对田间孩子们的描摹,让我们了解到了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纵观

10、全文,优美、活泼、朴实、简约是本文的语言特点。文中大量运用了叠词,如“青青的”、“黄黄的”、“暖暖的”、“软软的”等等,多用短语,使文章具有了一种音乐之美,让读者读起来有轻松、愉悦之感。本节课从设计的整体理念到每句话的斟酌,都是精心设计仔细思量的。专家讲:在讲课之前,要细读文本,教师要先走进作者。1、“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读”要有层次的指导。先让学生读通顺,孩子在精读时没有感情,那就通过直观画面引导,范读感染,生生互动评价等方式,使孩子在指导下读得由不理想到有进步到很理想,使朗读的过程成为感悟、理解语言的过程。2、注重感悟,回归生活,启迪灵性。新教材强调“淡化分析,注重感

11、悟”。的确,语文是最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如“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拟人句的生动,在通过朗读进行感悟作者的心情,而并没有过多的提问与琐碎的讲解。再如,教学“竹笛吹一声,鞭子甩几下,我们撵着鸭子,赶着羊群,在田野里撒着欢儿地跑。”这一句时,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日里撒着欢儿地跑是怎样的心情,近而想象孩子们那种欢乐的场面,引导学生做着动作有感情的地朗读。从这节课中我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适时适度,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积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我充分体会到了教师要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今后我要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更好地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