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511350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练习(时间:40分钟 分值:55分)一、基本巩固(21分)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始舍于其址(山脚) 其至又加(更加)少矣B褒之庐冢(坟墓)也 华山之阳(山的北面) C悲(感慨)夫古书之不存 非常之观(景象)D.拥(拿着)火以入 火且(将要)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似的一项是(3分)( )A.此因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3分)(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

2、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其”意义与用法不相似的一项(分)()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距其院东五里5.请将下面句中横线处补充完整。(分)(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2)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亦不能至也。6翻译下列句子。(6分)(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译文:_(2)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_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题。游 虞山 记 张裕钊十八日,与

3、黎莼斋游狼山,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周皆广野,山亘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有二石中分,曰剑门,擘挺立,诡异殆不可状。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澄湖奔溪,纵横荡潏其间,绣画天施。南望毗陵、震泽,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镵云。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神与极驰!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嗟夫!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

4、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经乱,泰半毁矣。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类数百年物。寺僧具酒果笋而饷余两人。日将昃,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幽邃,称建诗语。寺多木樨华,自寺以往,芳馥载涂。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其上为辛峰亭。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翌日往。风雨,复不果。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篷户,望之了然,令人欲返棹复至焉。(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注十八日:清光绪二年(186)秋八月十八日。黎莼斋:与下文的“赵易州惠甫”均为作者

5、的好友。擘( b):,破裂声;擘,分裂、分开。荡潏(y):动乱涌起。镵(chn)云:高插云霄。镵,刺。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分)( )A明晨及常熟 及:至,到B水阴上薄,荡摩阖开 薄:稀薄C自寺以往,芳馥载涂 载:布满D遂放舟趣吴门 趣:奔向,赴8.下列各句中的“适”字,与文中“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的“适”的用法相似的一项是(3分)( )A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B始适还家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适莽苍者9.如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虞山之美的一组是(3分)( )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四周皆广野,山亘其中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连山青以相属,厥

6、高镵云幽邃,称建诗语A .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景物逐个呈现于笔下,让人目不暇接,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B.作者以简洁的文笔点出人文景观,如拂水山庄旧址、破山寺及言子、仲雍墓等,以反衬虞山之胜。C通篇呈目前读者面前的是一种与喧嚣尘世相割裂的静态的自然,笼罩着一种淡雅的诗意,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人品和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抱负。D.文末体现自己游兴未尽的心理感受,同步与文首“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相照应,揭示本次虞山之游,是以“远望神往”为始,以“回望欲返”为结,首尾呼应而又

7、浑然天成。11.断句与翻译。(10分)()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出 寺 西行 少 折 逾 岭 而北 云海 豁 开 杳 若 天 外 而 狼 山 忽 焉 在 前 余 指谓 易 州 亦 昔游 其 上也 又 西下 为 三峰 寺 所 在室 宇每 每 可 憩 息()翻译下面的句子。(分)有二石中分,曰剑门,擘挺立,诡异殆不可状。译文:_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译文:_三、体现交流(1分)2.填在横线处的几种句子合理的顺序应当是_。(只填序号)(6分)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华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华山为褒禅山。北宋

8、至和元年(54年),出名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从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褒禅山重要山峦有三座。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_。河上泛舟,洞洞相通。东为灵芝山,树木参天,古以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峰,高耸挺拔,“夭欲雨,山则云遮雾障”。洞群分前洞、后洞、夭洞、地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满山林木葱翠,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区的主景观,洞深1 600米,有10大景区、2个景点。西有鳌鱼岭。1.阅读下面的文字,对画线句子作简要点评。(6分)有位部长,出身贫寒,学历不高,年轻时当过泥瓦匠。有记者调侃她,故

9、意问:“请问部长先生,做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性?”部长意味深长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而不头晕。”答:_答案解析1.解析:项,阳:山的南面。答案:B2.解析:项,“因此”表因素;B项,“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至于”是“到”的意思。答案:C3.解析:A项,“侧”是名词作状语,C项,“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项,“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答案:B4. 解析: B项,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其他作第三人称代词,它。 答案:B5 答案:(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顺山而上走五六里

10、,有个洞穴幽暗深远(2)我也懊悔自己跟从她(出来),以致不能尽情享有那游览的乐趣。. 解析:B项,薄,逼近,接近。“水阴上薄”意思是水汽逼近、蒸腾。答案:B8.解析:项,适合;B项,出嫁;C项,与例句相似,正好,正巧;D项,到去。答案:C9. 解析:句写作者远望虞山,觉得那是一种好去处,这是交代游玩的缘由;句简介虞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句写“破山寺”的景致美好,属于侧面体现虞山之美的。因此,具有的选项都不能选。都是直接体现虞山之美的。答案:C10 解析:项,游虞山记中作者体现的隐逸思想较为婉转,并非可以明显地看出。答案:C11 答案:()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

11、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2)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叫剑门,陡峭如裂开一般挺立着,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核心词:“诡异”“殆”“状”)凭着这样好的山丘胜地,钱先生却糊涂地不能隐居在此终了毕生,我和赵惠甫却快乐地不想离开啊!(核心词:“以”“胜”“惘”)参照译文:清光绪二年(187)秋八月十八日,我和黎莼斋游狼山,坐在萃景楼上,远望虞山,觉得景色很美。二十一日就雇了船过江,第二天早上,到了常熟。这时易州赵惠甫碰巧免官回来,住在常熟,便与我一同去游玩。虞山背面向东延伸进常熟城。出城斜向西,绵延有二十里地,四周都是广阔的田野,山横亘在中间。其中最佳的景点是拂水岩,大石高有几十尺,一层层堆积重叠着,像层积的灵芝,又像重重叠叠的大石盘修筑的平台,有暗青色、红色,斑斓驳杂,光彩夺目。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叫剑门,陡峭如裂开一般挺立着,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蹲在岩石上,向下望去,田地平整广阔约有上万顷,澄碧的湖水,奔流的小溪,纵横交错,流淌着,翻涌着,华美得像一幅天然的图画。向南望见毗陵、震泽,山青翠相连,高耸入云。雨气和日光参差错落在各山峰上面,水汽逼近,忽开忽合,瞬息万变。它的外面,烟云弥漫,光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