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51113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实施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是一门综合性及强的必修课程。由于其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所以教学质量监测具有独特性。一方面教学质量检测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另一方面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活动状况和活动产品作为主要依据。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应坚持全面性,科学性、过程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坚持监测方式的活动过程统整性、多元性和监测形式的多样性的监测机制。着眼于学生自我发展,采用自我参照式,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测评。 二、实施目的探索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质量监测体系,有利于对课程

2、的实施和发展予以正确引导。有利于增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教学质量监测便于发现指导中的问题,改善方法,为学生自我反思与调整提供依据。具体体现为:1.通过监测体系的制定,对课程进行整体梳理,构建以校本化学期(或年段)目标,促进课程健康发展,使监测更贴近学生实际。2.通过监测体系的制定,使师生对课程实施的进度和需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3.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制定,将为学校课程管理部门对本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测、检测、管理时提供较为稳定的监测依据。三、基本原则 1.全面性、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

3、的发展,全面地反映出全体学生的综合实践认知水平和学生的能力增长。监测不是追求一个论证的可知结论,而是注重“改进”,追求“发展”。通过对全体学生在对待活动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活动的效果等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多元化、可操作性原则监测的内容是对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掘和发展,除考试和测验外,还应研究制定出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简便易行、易于操作的监测方法和手段。比如可以把日常的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成果、实验作品、作品设计、主题演讲、研究报告、活动考察,(包括隐性和显性的)也纳入到质量监测的分数比中,实现其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可操作性原则。并且质量监测的内容一定是简单易行的,适合对每所学校,每个

4、学生进行监测。不受地域,文化,学校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3.科学性、个性化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监督体系的建立,要遵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教学目标要求,能够客观、公正、科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综合实践中表现明显。因此,教学质量监测不能一概而论,适宜采用自我参照式的方法体系,对学生进行差异性评价监测,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4.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要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角度来进行评价监测

5、。使监测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系统完善的活动。不仅要关注他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还要关注学生学习阶段的平时表现和成长过程,将终结性监测与过程性监测进行有机结合。重心指向放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四、具体内容(一)书面水平性监测围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内容。设计结构合理,学段衔接的实践学习质量监测系统内容。从几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1.研究性学习。主要以课题研究和主题设计为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考核学生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调查、访问、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尝

6、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实践水平,关心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考核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社会实践能力、发现解决现实问题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社会参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性学习包括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社会宣传、义务劳动等多种形式,这一类活动引进学校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3.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对象,又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重点的技术实践活动,学习等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技术。支持各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及有利于发展学

7、生信息意识、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观念。4.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类内容,倡导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实施,考核的具体内容包括设计与制作,种植与养殖,以及各种科技发明和创造活动等,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体验劳动的可贵。5.其它内容:围绕主题运用周边资源提出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和活动。制定基本“切实可行”研究计划,撰写方法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会进行简单的分工合作。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等。(二)日常教学过程监测1.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进行

8、监测。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课题组每一次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 2.合作式研究性学习实践方法。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3.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

9、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五、考核形式根据学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教学质量监测积极构建以学生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监测体系。监测分为书面水平性检测、日常教学过程考核、展示性教学质量监测(非书面监测)、学年阶段性和学段终结性监测等四个类别。(一)书面水平性监测根据综合实践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师命题并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业水平书面水平测试。水平测试命题注重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要考核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综合实践学科课程标准,检索考核要点,并依据学科课程目标,注明考核要点的

10、目标要求,如“实践操作”“考察”“分析”“综合”等,在此基础上,制作成水平测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依据学科水平测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保证命题的覆盖面和适中的难度水准,确保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科学性。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书面测试可采取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相结合等不同形式。(附件2)(二)日常教学考核监测日常监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记载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与发展轨迹,以及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关注学生的表现,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及时做出评价。评价的基本内容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它可能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与每一次实践活动,努力

11、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组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情况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

12、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交往与表达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三)展示性教学质量监测展示性教学质量监测应以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表现,以学生在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真实水平为重点。既作为一项评价监测,又给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展示和借鉴的平台。展示性教学质量监测要做到:既关注他的学习成果,又关注他的学习过程;既关注统一要求,又关注个体差异,为孩子们富有个性、富有特色的展示营造一个发展的空间。基于这一认识的展示性教学质量监测,应该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书面、非书面的全部成果作为评价内容。因此,要让学生通过直接呈现和现场展示的方式来接受评价。除此以外,还可

13、设置口试、成果展示、简易作品设计与制作、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评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参评及家长参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四)学年阶段性和终结性监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测,每学期综评一次。学期将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应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五个方面;结果以等级制呈现;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分析、与学生及家长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描述性监测评价(即综合性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简要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学年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附件1)作

14、为学校日常教学监测的重要记录和依据,作为学年阶段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班级评价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参考学生日常评价、学年评价结果以及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结果等,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和关键表现,并据此描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评价时应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避免以偏概全。(五)关于学业评价的结果呈现(1)水平性教学质量监测采用量化的方法进行命题测试,测试结果以百分制形式呈现。(2)日常性教学质量监测适宜以A五级的形式呈现,然后折合成相应分数。(A1为1

15、00分 A2为90分 A3为80分 A4为70分 A5为60分),呈现出最后项目成绩。(3)展示性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以B五级的形式记分,然后折合成相应分段(B1为100分 B2为90分 B3为80分 B4为70分 B5为60分),最后呈现出项目成绩。(4)学年阶段性和终结性监测结果,以c2级的形式记分,然后折合成相应分段(c1优秀为80分以上 c2达标为60分以上),最后呈现出项目成绩。(5)学生学业评价的结果以百分制呈现,各评价项目的权重分别是:水平性教学质量监测40分,日常性教学质量监测20分,展示性教学质量监测20分,学年阶段性和终结性监测结果20分。六、后续工作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工作以后,认真做好评价依据的收集整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判断学生测试和评价的关键材料,切实保证监测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对各区,各校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形成数据库,并在全市进行成绩的通报。根据学生的监测结果认真撰写调研报告。要求各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监测结果,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分析并撰写各学年的调研报告。附件1:哈尔滨市小学36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单(200 200 学年)学生姓名 学 号 级 别 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