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秦兵马俑9.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51010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秦兵马俑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4 秦兵马俑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4 秦兵马俑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4 秦兵马俑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 秦兵马俑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秦兵马俑9.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盐城市步凤小学 马坤【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理清全文的结构和内容。4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理清全文的结构和内容。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2、,揭题导入(3分钟)1. 师: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瞧,横贯东西的长城,源远流长的运河,如诗如画的西湖,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西安看一看,知道看什么吗?(预设生答:秦兵马俑)(课件出示:图片)2.对,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秦兵马俑 重点指导“秦”的写法)3.师:你们知道“俑”是什么吗?(泥土、木头等材料制成的一种陪葬品。)兵马俑是谁的陪葬品?(预设生答:秦始皇)是通过哪个字看出来的?(秦)4、齐读课题。(指着课件上的图片,师:瞧,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非常有气势,要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再来一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1、学

3、贵有疑。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就让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3、检查初读效果A、检查字词。1、这篇课文里的生词比较多,老师挑选了一些,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拱形 军吏 战靴 铜戈 擎着 模拟 指名读,正音。齐读。(各找一个)去拼音。师:还会读吗?谁来做小老师领读?师:你还有哪些词的意思不明白?提出来,我们交流一下。你已经知道哪些词的意思,也可以给我们讲讲。理解“戈”和“擎”a师:铜戈的戈是什么意思呢?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根据它的外形,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样子,所以说,戈是象形字。b师:擎着的“擎”是什么意思呢?请大

4、家联系这个句子想一想。(举),“擎”是什么结构?下面是个“手”字,刚好用“手”把上面的“敬”字向上托,举起来。(先出示: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指导写字。(擎、戈)a师:擎和戈是本课的生字,要把这两个字写好,要注意什么呢?(要抓住关键笔画,“擎”字的“手”一撇要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戈”字的第一笔横要稍微向-右上方斜,斜钩与一撇的交叉点要经过中心点。等等)b师:请大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这两个字。(配乐)c展示学生作品。(一个需要改进的,一个值得表扬的。)2、这是本课的一些四字词语。谁来读?(分行读)出示:举世无双

5、享誉世界 绝无仅有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惟妙惟肖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战车千乘指名分行读。正音(重点指导:“乘”的读音和意思。)齐读。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5分钟)师: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请大家浏览课文。(出示)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师先在课题后板书 ,后交流。(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师:是哪个句子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相机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师引读,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相机点击课件,红字显示“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师:写规模宏大的是哪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写类型众多,个性鲜

6、明的又是哪几个自然段?(第4-10自然段)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过渡句。出示: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多千米的临潼。(先总写秦兵马俑的地位和地址)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最后对秦兵马俑的赞美)课文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四、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7分钟)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领略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出示: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圈画出相关的句

7、子。(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2、同桌之间讨论讨论。3、全班汇报、交流、点拨。 面积大、数量多 课件出示句子: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二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预设1 学生直接说出面积大、数量多。(师板书:面积大 数量多)预设2学生直接读句。(引导:你是在说这些数字吗?19120平方米,是说俑坑的-面积大,8000个是说兵马俑-数量多)(师板书:面积大 数量多

8、)师:你是在说这些数字吗?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你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吗?来,试试。(师板书:列数字)(指名读)(师引读):谢谢你的朗读,我们一起来看: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共有-6000个左右。”作者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师相机板书:作比较,举例子)(相机体会作比较的好处和举例子的典型性)师:大家想想看,要读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重读?我们一起读,读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齐读)师:这段中还有一个词,也在悄悄告诉我们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找到了吗?你们从

9、“已发掘的”读出了什么?(还有“未发掘的”,更说明其规模宏大)我们比比看,男生读“三个俑坑”部分,女生读“一号坑”部分,看看谁更能读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男生,开始!(赛读)师:伯仲之间,各有千秋。正是这一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师:游客们慕名而来,要是能遇到个小导游就好了,谁来给游客们介绍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可以挑几个数字说说。(挑两人)加点的字、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在众多的说明方法中,列数字是主要的说明方法,体会数据因准确而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出示:气势壮师:谢谢小导游们,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到一号坑去看看了。谁来读,请你来读。一号坑上面,现在

10、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师:“无不”什么意思?(没有不,全都),谁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师:看,这就是一号坑。出示:一组一号坑图片。 师引读: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师:“鸟瞰”什么意思?(预设1:学生知道意思,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联系“站在高处”或插图试说,从高处往下看。预设2:学生不知道意思,师提示:可以联系站在高处想一想。)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读。作者想到了什么?请你来读。师:作者看到的,

11、如果浓缩成一个词,你们会选这里的哪个词?这句话中,哪些词在说明“巨大”?对,一定要关注这两个叠词。一行行是多少行,一列列又是多少列?读这些叠词的时候,要读得轻些,慢些。谁再来读?(指名读)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是什么意思?假如你们就是秦始皇,带着这样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这是何等的气魄,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气势吧!(齐读)(过渡:站在高处鸟瞰,秦兵马俑真有气势啊!师相机板书:气势壮)五、 小结。(3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4课秦兵马俑,知道了作者是从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面写规模宏大,那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六、课后作业出示:1、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上网搜集二号坑和三号坑的资料。七:板书设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面积大数量多气势壮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