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51005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国家及行业管理部门发布的其他有关设计规范、标准。1.3设计标准(1)设计基准期:IOO年;(2)设计使用年限:30年:(3)荷载等级:汽车:城-B级;(4)道路等级:城市支路:(5)设计速度:20km/h:(详见道路工程)(6)设计洪水频率:1/20;(7)抗震设防烈度:抗震基本烈度为7度、场地设计地震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OJOgo(8)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类别为D类。9)桥梁最大纵坡:2.2%;横坡:车行道:1.5%;(IO)平面设计:桥梁位于直线上;(Il)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12)环境类别:I类。2建设条件2.1 工程范围、工程规模、主要工程内容及施工标段划分情况

2、温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中团结渠小桥为万春镇长石社区安置房小区消防车入口跨越团结渠而修改小桥,连接团结集路与长石安置房二期。团结集净宽6.5m,深约2.O-3.Om2.2 地形、地貌及建设条件温江区,四川省成都市辖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成都平原腹心,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与双流区连界,西与崇州市接壤,北与郭都区、都江堰市相连,东西宽18.5公里,南北长33公里。区政府所在地柳城街道,距成都市中心城区16公里,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全区土地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3个镇(3个镇同时挂“街办”牌子),共118个村(社区),其中35个村委会、83个居委会。2.3

3、气象与水文桥梁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概述温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配套项目-长石二期优居工程中团结渠小桥为万春镇长石社区安置房小区消防车入口跨越团结集而修改小桥,连接团结渠路与长石安置房二期。团结渠净宽6.5m,深约2.0-3.0mo1.1 任务依据1)业主批复的方案阶段图纸。2)业主提供的项目及周边配套设施规划图。3)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要求。4)业主提供的行洪、水文资料。5)地质勘察资料。6)相关规范、标准及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L2采用的设计、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l1-2011)(2019年版)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公路与工桥涵

4、设计规范(JTGD61-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6)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JD81-2017)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I66-2011)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11)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混凝土建议采用厂拌成品混凝土。木材等均可在当地购买。施工用电

5、可与电业管理部门联系,搭接附近电力线网。沿线水资源丰富,水质符合饮用水和施工用水要求,可作施工和生活用水。2.5地质条件(摘自本项目地质勘察报告)2.5.1、 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长石社区旁。场地所在区域地势整体平坦,局部存在一定起伏。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I级阶地。根据现阶段勘察结果显示,在本次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组成。各层岩土的构成和特征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lml)杂填土T:褐、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建筑垃圾为主,局部为原建筑基础残留,少量粘性土、砂、卵石等,硬杂质约占3

6、0-50%左右,场地内局部分布。素填土-2:褐、灰色,松散,稍湿一湿,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区域分布为卵砾石夹土,结构松散,含植物根须和虫穴。为新近回填。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深灰、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铁钛质氧化物及钙质氧化物。粉土:灰色、土黄色,松散-稍密,稍湿,干强度一般,韧性较差,摇震反应中等,场地局部地段分布,局部夹少量粉质粘土、细砂、卵石等。细砂:深灰色,松散-稍密,梢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局部夹卵石,局部地段分布。中砂:青灰色,稍密,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场区内呈透镜体状分布

7、于卵石层中,局部夹含卵石、砾石。卵石:灰色,稍湿饱和,卵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砂岩,次为其他变质岩,坚硬,呈亚圆形,一般直径2IOCm,大者1520cm,局部含少量漂石,由砂粒、圆砾充填。根据N120动力触探试验判别卵石的密实程度,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4个亚层(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中分别以1、-2、-3、-4予以标注)。2. 3.1气象资料温江区地势平坦,幅员不大,各种自然条件在境内表现较为均一.按气候区划划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6.(TC,平均降雨量865.9宅米,年均日照时数991.1小时,年均风速1

8、.2米/秒。温江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冬季长,分别为108天和105天,春、秋季短,各为76天。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5.0C),极端最高气温35.4X:(1972年8月13、14日),基本上无酷暑;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5.1C),极端最低气温-5.(1975年12月15日),基本上无严寒。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暖多雾,霜雪少。全年无霜期长达282天,平均初霜日12月5日,平均终霜日2月27日。年平均风速1.2米/秒。年降雨量充沛,平均达966.1毫米,年际变化大,四季分配很不均匀。累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4%,具有明

9、显的冬干夏湿气候特征。固体降水(雪及冰役等)很少,冰雀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同时伴有大风、雷雨,70年代以来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很少,霜不严重。日照时数少,不足可照时数的三分之一,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但夏季所占比例大,加上雨水多,对大春作物很有利。按现有光热条件,从当前农业技术来看,粮食作物种植一年两熟有余,三熟不足。3. 3.2水文资料温江区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境内四条大河一一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区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占地面积9.67平方公里,为全区总面积的3.5%金马河为岷江排洪河道,杨柳河属排、灌兼用河道,江安河、清水河则为都江堰内江灌溉干渠

10、。这四条大河通过1058条支渠、斗渠和农渠,在区境内织成了布局合理,排、灌自如的水网,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拟建桥梁跨越团结渠连接江安河,为人工修建灌溉渠,经与渠道管养单位联系,拟建桥位处设计水位标高为538.50,濯溉流量为15m*s2.4筑路材料供应及运输项目所在地位于成都市区,所有建筑材料均需外购。钢材、水泥、沥青、化工原料等可在都江堰、成都等地采购,汽车运至工地。修建挡护工程、排水沟的水泥可在当地采购。3.1设计原则团结集小桥上跨团结渠,桥型及桥位根据水文、通航要求、地质、河床特征、地形、路线纵坡要求、施工和养护条件等拟定。本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

11、”的原则,力求标准化、装配化。a、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选取适应于本桥位特点的桥梁结构。b、不降低河道、沟渠的功能,尽量不压缩河道断面、不破坏原有水系,使之与自然相和谐。c、桥梁方案应满足安全的需要,桥梁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d、桥型跨度和桥下净空应满足泄洪、通航要求,满足生态环保需求;建成的桥梁要保证使用年限内便于检修,减少运营过程中的维护成本。c、既耍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又耍充分考虑远近期的交通需求。f、桥梁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互协调并应考虑当地的地方特色。g、所选桥型方案施工工艺成熟,施工难度小,节约造价。h、充分体现“

12、人性化”设计理念。4. 2技术标准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30年;设计基准期:100年:环境类别:I类;设计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B级;:桥面宽度:8.Om(0.5m护栏+7.Om行车道+0.5m护栏);抗震等级: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反应谱特征周期:0.4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洪水频率:1/20;通航要求:不通航。4.3、 材料、设备及产品采用的技术指标或标准3.3.1混凝土松散卵石T:层位较连续,局部呈薄层尖灭分布,均匀性差,颗粒排列较为混乱,颗粒间基本不接触,局部圆砾富集,充填物为细砂,局部充填为粉质粘土。局部夹薄层中砂。卵石粒径在2cm10cm,少量大于1

13、5cm,含量50%55%.稍密卵石-2:层位连续,呈层状分布,卵石粒径在3cm15cm,个别大于20cm,卵石含量55%60%,局部夹薄层中砂。中密卵石-3:层位较连续,呈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卵石粒径多为5cm12cm,个别大于20cm,卵石含量60%70%,局部夹中砂。密实卵石-4:层位连续,呈层状分布,充填中砂、砾石,含漂石。卵石粒径多为6cm15cm,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卵石含量70%以上,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击数大于11击。本次钻探未揭穿。地层分布详见钻孔工程地质剖面成果图-中间资料。2.2.2.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地西侧80Om左右为江安河。紧邻场地东侧30

14、m左右为团结渠,深L5-2m左右、宽5-6m左右,渠水流稳定。场地内分布有一人工沟渠,渠深Im左右、宽2m左右,水流稳定。场地其他区域地表水主要为低洼处淤积,主要由降水补给。2)地下水根据区城地质资料及钻探揭示,场地内地下水主要由赋存于人工填土中的上层滞水、砂卵石层中潜水。根据场地特征,场地地下水主要考虑赋存于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以及卵石层中的潜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方式排泄。上层滞水无统一水位。根据地区工程经验,该场地砂卵石层渗透系数k值约为25md2.2.3.抗震设计基本条件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15、)附录A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o3桥梁设计按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的要求,桥梁结构在El地震作用下结构总体反应在弹性范围,基本无损伤,震后可正常使用。3.4.3抗震设防主要措施D在桩基构造措施细节上,加强桩基主筋及桩顶箍筋配置,使桩基在正常使用及地震工况下,始终保持弹性状态。2)为避免落梁,对桥台盖梁进行适当加宽,对桥墩设置防落梁锚栓,对桥梁墩台设置横向限位块。3)桥台设置抗震挡块,梁端和桥台横向设挡块处均粘贴橡胶垫。3.5、 桥梁耐久性设计及措施在本桥结构具体耐久性设计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2)本工程地下水对混凝土按微腐蚀性考虑;(3)耐久性基本要求:按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和公路钢筋混凝上及预应力混凝k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中的有关条文办理:(4)普通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