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生活困境 (石板村为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509899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地农民生活困境 (石板村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失地农民生活困境 (石板村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失地农民生活困境 (石板村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失地农民生活困境 (石板村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失地农民生活困境 (石板村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地农民生活困境 (石板村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地农民生活困境 (石板村为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失地农民的社会困境分析( 以石板村为例)引言近年来,伴随着宜昌城市的迅速扩容,为配合西陵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规划,支持项目建设,大批企业在石板村安家落户,辖区现入驻的知名企业、专业市场有易中物流、国贸产业园、力帝机床、宜洋汽车后市场、三峡企业总部经济园、蓝天气体等民营企业30多家。 大量项目的引进导致大面积的土地被征用,许多过去依靠土地生存的石板村民转眼成为失地农民。作为过去一个拥有版图面积7.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0人的行政村,自2009年开发建设到现今,全村已经被征用土地累计2478.91亩,失地村民逐渐增多达470人。 正文失地村民的安置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征地过程中的重

2、点工作。虽然石板村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加强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480号)、关于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8号)、宜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文件、西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土地方案的公告等政策法规有关征地管理的规定和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失地村民进行妥善安置:集中建设高规格刘家湾安置小区,配备完善的网络、天燃气、绿化、停车、消防、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为失地村民统一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积极帮助失地村民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支持失地村民创业项目等,但是就笔者观察和分析,失地村民的生活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一、失地农民的现实问题 失地农

3、民群体被经济生活边缘化而沦落为繁忙城市中的闲人,既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又可能因为生存没有保障而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其生命状态经常会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通过近年来对石板村失地村民的现实生活观察,发现普遍存在下列问题。(一)安置方式单一,失地村民受益有限1999年以后,国家对失地农民采取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方式予以安置,这种安置方式减轻了国土部门和用地单位的工作量及安置带来的压力,失地农民也往往从眼前利益考虑,从而容易接受,但是这种一次性安置,逐渐露出了很多弊端。失地农民所获得的土地补偿收益的相对有限,与他们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形成矛盾。现行的征地制度使农民被排除在土地增值收益之外,补偿标准过低,不

4、能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的生计问题。加之很多农民缺乏长远打算,坐吃山空,相当一部分人很快就落到了生活无着的困境。以石板村为例,石板村委会依照上级政府部门公告的征地补偿标准发放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即土地补偿费按被征地统一年产值32497元公顷的10倍计算,人均为21600元亩,即:21600701.116632元,安置补偿费的标准同土地补偿费。绝大多数被征地村民得到的房屋补偿、青苗补偿、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等各种款项,在用于安置房屋的装修之后,每户的所剩存款并不多(个别家庭除外)。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单依靠上述标准的安置补偿费很难维持长远的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医疗费用以及突发事件。由于失地村民得到

5、的补偿费用极为有限,而且也缺乏合理规划,一旦补偿的钱被花光,基本生活没有经济来源时,生活就失去保障。即使村集体为失地村民统一购买了社会保险,但是那也是达到退休年龄之后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不是长久之计。(二)生产、生活方式不能融入城市被征地农民失地之后,就不再从事他们原来熟悉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成为城市居民,可他们又不能够马上与城市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成为新的生产力,使自己成为真正城市人口的一部分。例如石板村的被征地农民,过去的生产方式以务农、柑橘、种菜、养殖等为主,但失地之后这些都与城市及科技无关,往往是他会的城市不要,城市要的他又不会,这极大地增加了就业难度;就生活方式而言,农耕的慢节奏与自由

6、性不能融入城市的快节奏和高效率,过去大部分生活资料是自产的,而现在一切都要用交换来取得,每天都要拎着菜篮子去菜场买菜;穿衣打扮也与过去不一样;过去村民之间经常在一起劳作,需要帮忙的家务事也多,经常串门,维持彼此的社群关系,而现在脱离土地、农活,交际需求也没有过去那么频繁,各自基本上都呆在家里或者外出打零工。就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失地村民在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适应症状。(三)经济来源不稳定,再就业困难失地就等于失去了以往传统的就业方式,过去的种植养殖技能因失地而无用,新的技能对中老年失地农民而言过于艰巨而不易获得。目前,笔者在石板村调研发现,失地农民尤其是中老年失地农民(320人

7、)再就业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有130人选择从事保安、门卫、物管等简单工作,这些工作替代性强、稳定性差、职业地位低;第二、有80人选择打麻将,这些人把打麻将当成了一种职业,认为小赌可以养家糊口,大赌可以发家致富;第三、剩余110人选择坐吃补偿,依靠征地补偿款、银行利息维持日常生活。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失地农民只顾眼前利益,拿到征地补偿费后,开始享受生活,去旅游、买汽车、搞风险投资,短期内大额花销,不顾长期生活打算,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的“懒散”作风严重。土地开发和征用所带来的畸形富裕,急剧改变了失地的生活方式,造成农民奢侈畸形消费,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意识逐渐分化,新的观念渐渐滋生。我们

8、鼓励失地村民采取合理、科学的理财方式,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享受生活,但是反对不思进取,反对坐享其成,大多数失地村民享受生活应当建立在其有稳定的再就业收入基础上。同时,笔者也发现绝大部分失地村民居安思危,认为不能依靠补偿过日子,积极谋求再就业道路,但是困难重重。由于自身学历、素质有限,在城市并不能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杂活,调查发现这些村民的心理状况并不乐观。一些失地农民因为不能及时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加之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技能偏低,年龄偏大,不可能在短期内转换身份角色,价值观念及社会心态逐步产生变化,很多失地村民的幸福感并没有因失地成为城市居民上升反而下降。(四)难融城市精神文化生

9、活环境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融入,必然产生文化的不融入,城市里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电影院、KTV、体育馆、高校研究院等与失地农民无关,电视成了他们生活中唯一资讯来源,如何渐进的转变失地村民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引领积极的精神追求,也是需要政府部门给予关注和考量的。石板村的刘家湾安置小区公共交通方便,无论是去宜昌市图书馆、博物馆、新华书店,还是电影院、KTV都有公交直达,可是很少有人去这些文化场所。一方面,由于失地村民大多文化教育程度低,过去基本上没去过这些公共文化场所,也没有享受过这些免费的公共服务,尤其是40、50人员;另一方面,他们也缺乏这方面的资讯和学习、技能培训,不知也无从去提升自我的

10、精神文化追求。他们是城市的文化陌生人,失地农民保留了农村传统文化的陋习,又融不进城市现代文明之中的文化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断裂,文化关系就无从继承,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却业已形成,于是古朴、善良、勤劳、节俭等善德无从展示,而把保守、自私、农民式的狡猾、无赖等又发扬光大了,打麻将、赌博,说到底都有文化困境和内心苦闷的元素,因为除了麻将、打牌,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供其消遣。二、 失地村民困境的解决失地农民的损失不仅包括自然和物质资本,还包括人际和社会资本,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心理性质的损失,包括文化的收益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损失 而目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主要是在补偿和

11、保障上,现实情况是存在多种隐患,难以保护失地农民多方面受损的权益,失地农民要想走上致富路仅仅依赖补偿或单一的社会保障显然是不行的。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应该是包括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一)政府部门的解决由于征地项目是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完成的,解决好失地村民的征地后续问题,也应该由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作为。而且失地村民问题一旦愈演愈烈,此种“榜样”作用给尚未被征地的村民实在是一个教训,阻碍今后国家、经济项目建设,从而也成为困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难点。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已经通过制度创新获得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12、消解失地农民的困境,我们可以参考借鉴。以石板村失地村民为例,从现实情况看,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1、明确征地拆迁必须与社会保障制度挂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相应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一起纳入地价,使失地农民在身份人格上也一起进城。 现实中,失地村民在征地时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出资购买社会养老统筹,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失地农民居住在高消费的城市,却没有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保险),一旦出现了天灾人祸,因失地原有的集体救扶机制已经失效,就出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境遇 如:失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学(学生上学)

13、致贫,还有鳏寡孤独、残疾人员、智能障碍、精神病患者(这部分人在农民中比例要高于一般城市人口)的生活境遇更是凄惨。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金应纳入地价,由征地部门买单,而不是由失地农民负担。2、 在政策上面,为失地农民提供各种实质性的就业服务。鼓励和引导用地单位(尤其是经营性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失地农民为企业职工;组织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提供诸如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服务。3、 进一步落实村集体留地安置政策。即根据被征地村的规模大小和集体经济增长难度的实际,适当提高给予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比例。在政策上实质性的支持和鼓励村集体才用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开发安置留用地,

14、发展实体,使安置留用地保值增值,增加全体村民的收入渠道。4、 规范和监督土地补偿款的应用。不再一次性的将所有的征地补偿款支付给集体和个人,先提留部分补偿用于社保缴纳,不会使某人打一场麻将输光了未来,把集体预留资产纳入城市规划,规范其经营。(二)用地单位应负担相应责任 近年来,在石板村的征地项目中,在解决失地农民方面仅仅停留在解决一些40、50人员诸如当保安、保洁的工作上,往往缺乏深度合作。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地方实践中已有的做法和需要完善的:一是用地单位可以选用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办法来征用土地,按照土地变资产社员做股东的思路,实行土地入股,共同开发,按股分红,使农民在土地改变使用方式以后,能够继

15、续凭借产权获得土地经营收益 这样也有利于弥补用地单位资金不足的难题;二是用地单位在征地过程中,改变过去单一的货币补偿,提供多种补偿方式,如用地与用工挂钩并使农民工享受其他人员一样的待遇,同工同酬;三是用地单位承担青年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费用或用工后自己培训(对有条件的企事业) 或出钱让别人培训;四是有条件的用地单位,要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上扶持乡镇企业或街道办企业,以示对用地的补偿。(三)失地农民应积极主动自己解决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的而言,现阶段失地农民的问题解决最实际最关键还在于自身。关于农民自身消解其困境的方式,笔者认为主要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主观思想上的等、要 、靠意识导致的社会排

16、斥。“等”就是等政府、等社会主动找上门去解决他们的困境;“要”就是要政府要社会对他们做出特殊的照顾;“靠”就是靠政府和社会保障他们的生活养老和未来这一思想直接成为失地农民各种困境的主观促成因素。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生产生活文化领域,积极融入现代城市,自主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整合新旧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城市社会生活规范,增强城市适应性,在了解并遵循城市的行为规范下,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角色转化意识,增强现代观念和文明准则意识,学习并遵循现代城市中的社会规范,有意识地增强与城市居民的接触广度和深度,扩大自身在城市社会中的交往范围和交往深度,自觉模仿与适应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行为习惯;自觉树立社区参与意识,做到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才会使他们产生社区和城市的认同感亲和力和归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