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508280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者:admin浏览次数:88发布日期:2011-8-29 11:35:41武汉博物馆是历史文化与综合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4A旅游景区,湖北省文明单位。传承历史、延续人文,努力探索博物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武汉市文化局“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是未来五年本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的规划期是2011-2015年。

2、一、“十一五”武汉博物馆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我馆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成果显著的五年。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我们努力践行博物馆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职责,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博物馆自身优势,在藏品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公共关系与服务、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建设等方面努力开拓,积极进取,“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如期实现。2008年2月,我馆全面实施对社会免费开放,同年跻身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武汉博物馆在博物馆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实现文物资源优化整合、有效利用,2010年武汉市博物馆与武汉

3、市文物商店合并为武汉博物馆。合并后的武汉博物馆馆藏文物近6万件、商品文物10万余件,馆藏文物资源在藏品数量及品类分布上得到了极大提升,博物馆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加强。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项目”一、二期工程顺利完成。改造后的文物库房文物保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制约和影响武汉地区文物保存环境主要因素温度和相对湿度得到有效控制,相关环境数据指标达到国家规范标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国家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起到了示范和推进作用,本馆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建立和完善本馆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文物数据动态管理。“十一五”期间我馆实施了国家文物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4、建设”项目,这是摸清文物家底、促进文物保护、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文物动态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完成了三级以上馆藏文物信息录入采集及数据审核等工作。以上两个项目的实施,为我馆藏品管理及科学研究迈上新的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日益提高,陈列展览丰富多彩,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成绩斐然。五年来,我馆共接待观众200余万人次,举办、引进和输出各类展览70余个。基本陈列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的全新推出和专题展览历代文物珍藏古代陶瓷艺术展的更新提升,践行着我馆致力于服务观众的办馆宗旨,体现了我们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的展陈思路。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把握机遇,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促进多

5、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国“俄罗斯文化年”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展和冰岛“中国文化周”中国武汉历史文化遗产展,是“十一五”期间我馆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引进和推出的两个最有影响的展览。前者成为武汉市有史来展品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单位时间参观人数最多的西方油画作品展。该览还引发了观众及新闻媒体对高雅艺术现象的系列反思与探讨;冰岛中国武汉历史文化遗产展则是在中外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拓宽了文化交流渠道,吸引了包括冰岛总统在内的数万冰岛民众参观,该展览成为中外文化对等交流的成功实证。2010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武汉2010年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会”,吸引了全国各省市文物交流中心、国有文物商店及

6、众多民间团体前来展销交流。参展单位为武汉历届之最,总成交额创历史新高。宣传教育讲解工作取得新突破。讲解员采取考核评级,动态管理。营造学习氛围,注重专业培训,队伍整体实力全面提升。2010年湖北省及武汉市讲解大赛中,我们年轻的讲解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作为更名后武汉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顺应变革,在文物征集和文物艺术品交流活动中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尽管我馆安防系统由于长期运行设备老化、故障率较高、系统运行不稳,但在全馆职工共同努力下,馆藏文物安全率仍达到100%。以上这些都为“十二五”时期武汉博物馆文物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十二五”时期博物馆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展望“十二五”,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文物作为不可再生、服务当代和未来发展的稀缺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文物事业的战略意义和社会影响日趋上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事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精神需求空前旺盛,文化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挑战。现有馆舍建设及硬件设施滞后于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文物保护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博物馆工作者开拓创新能力与全面建设小

8、康社会的使命不相适应。因此,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发展。三、“十二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博物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保护文物。把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根本。建立科学保护文物的长效机制,推进文

9、物的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的有机结合。加强文物的日常保养,监测文物的保护状况,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提高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核心任务。注重文物保护模式和利用途径的创新,注重博物馆工作的制度建设,有效提升博物馆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博物馆工作质量,确保文物安全和永续传承;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文物资源属于人民、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共享文物保护成果。在文物保护中传承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发展目标总体

10、目标。建立和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文物传播教育体系,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体系,创意精巧、适应市场需求的博物馆文化产业体系,全面加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推进博物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博物馆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使武汉博物馆拥有管理模式标准、社会服务优良、陈列展示精美、文物收藏丰富、文化产业兴旺、人才建设合理、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发展指标。分约束性发展指标和预期性发展指标。约束性发展指标:1、一级文物的建账建档率达到100%。 2、博物馆防火、防盗设施达标率达到100%。3、博物馆网站建设及维护100%。预期性发展指标:1

11、、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达到15个以上,其中原创临时展览3个。年接待观众达到50万人次以上。每年在国(境)外举办1至2个中国文物展览,每年引进1至2个国(境)外文物展览。2、完成武汉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保护中心项目建设。3、每年开展专题讲座(含论坛)10个,开展社会教育活动20次。4、承担科研项目8个(其中省级以上3个),发表论文50篇,出版著作5部,获省级以上奖项1个。5、重视中青年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占全馆总数的30%;开展博物馆管理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训总数达到250人次。6、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博物馆衍生品和文化产品20个。初步形成武汉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

12、础。四、“十二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坚持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开展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的评估和考核。健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部门协作机制、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培育观众良好的参观习惯。加强与宣传、教育等相关部门合作,推广实施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行动计划,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建立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质量评价综合体系,完善陈列展览项目的交流机制,形成和发布原创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增强博物馆的数字化技术服务,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传播

13、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提升博物馆的发展质量。深化博物馆国际文化交流,加强与境外博物馆的战略合作。着力引进和推出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文化交流展览,努力拓展武汉城市历史的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外文化交流的良性互动。(二)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和科学研究拓展博物馆藏品渠道,丰富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种类。加强博物馆与武汉市考古研究所的协作机制,有序推进考古发掘品的有序移交工作。把馆藏文物缺环项作为重点,加强近现代和当代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征集,丰富藏品体系。结合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建立全国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开展国家一级文物藏品档案复核工作,实施全国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藏品定级达标建设活动。在已有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

14、建设成果基础上,重视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博物馆藏品的自然损坏率。利用已取得的“国家可移动文物修复二级资质”优势,与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横向合作关系,更好地发挥武汉地区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职责。加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博物馆的科研能力、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三)创新博物馆管理机制以博物馆管理办法为依据,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标准,逐步构建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高效的现代博物馆制度。健全博物馆馆际交流、陈列展览项目交流合作、藏品开放工作制度,积极参与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核心的博物馆专业协作网络建立。提高博物馆展陈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博物馆藏品共享平

15、台和藏品利用激励机制,大幅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壮大博物馆之友和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博物馆业务管理,使武汉博物馆向具有文化标志强、行业代表性突出、文物资源密集、服务功能完善、业务管理规范并有社会影响力的奋斗目标迈进一大步。(四)发展博物馆相关文化产业全面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引导有序的文物利用制度,探索文物利用的新形式、新途径,实现文物有效传承和持续发展。着眼社会公众需求,发挥博物馆文物资源、场馆设施、专业人员和文化品牌优势,特别是市文物交流中心的销售经营优势,联合社会资源,依托馆藏特色文物和陈列展览,积极培育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项

16、目,创新博物馆衍生品和文化产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意品牌。以立足场馆销售为基础,努力开拓馆外市场,增强博物馆自身造血机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五)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发展和繁荣博物馆事业这一中心任务,实施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战略,培养一批熟悉文化遗产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科技型人才,一批熟悉和掌握传统工艺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一批历史文化知识丰富、具有世界眼光、熟悉外语的外向型人才。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稳定高水平中青年队伍,培养或引进一批学术领军人才,逐步形成年龄梯次合理、专业分布均衡、整体素质优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服务于人民大众的高效、务实的工作团队。(六)重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