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中宁二中郝玉红 教案背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活动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理念,把老师的期望启发激励与学生的思维参与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让课堂在动态变化创造的过程中焕发生命力。力争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学课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共有三方面的知识内容即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全文共466个文字,7幅彩图,4段补充资料进行了说明。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地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丝绸之路的得名,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
2、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足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域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中央政 府对西域的管辖。 2、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 3、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基本史实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为我国丝绸之路的开辟感到自豪,开辟和西域各国的交往感到自豪,对张骞班超的了解,学习他们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精。(三)教学重点:西域,丝绸之路(四)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五)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计导学问题。学生预习。 教学方法:
3、提问引导、讨论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展示课件,播放歌曲两首天竺少女、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前两句。2、提问:这两首歌反映了什么地方的人土风情? 3、板书课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出示课件)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匈奴不仅据有大漠南北,而且控制着西域诸国。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军事反击,(引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展示张骞通西域子目(A)介绍西域:学生看书了解 (B)补充资料: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共有36国,后来分裂为五十余国,各国社会情况各不相同。最大国人口63万,最小不及2
4、00人。天山以北的国家受匈奴控制和奴役。 3、展示课件: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A)张骞简介:张骞(?前114),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官至大行(接待宾客的官吏),封博望侯。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在匈奴生活是十多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做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经历13年后,100多人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 (B)、教师提问: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那些挫折,说明什么
5、(C)、学生讨论评价:张骞两次被抓,敢于冒险、刚毅坚强、不屈不挠, (D)、教师归纳: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及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E)、学生学习:p83说明文字,了解西域的物产。4、展示西汉疆域图 教师讲解: 西域都护的设置背景,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虽与汉朝建立关系,但受匈奴的控制,为了供应往来的使者,汉武帝、昭帝便在新疆驻兵屯田、集聚粮食、设使者校尉领护,汉宣帝年间匈奴右部监管西域,僮仆都尉的日诸王与单于失和归汉。汉朝便设置西域都护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又乱,待发兵征讨”,都护:总监护的意思。5、展示丝绸之路图,世界地图(A)看图陆上丝
6、绸之路的基本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经新疆地区、西亚、及欧洲的大秦。丝绸之路的东 、中、西道。(B)、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广东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随着远洋技术的提高,不断的被拓展。 (C)、看插图:丝绸之路长途跋涉的商队和战恶浪的船队,途中的地貌,荒芜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滚滚波涛,这两条路线充满了艰辛。(D)、展示新疆出土的丝袜、玉器、漆器。补充资料:印度尼西亚出土的钱币、陶器、马来西亚发掘的汉代陶片,加深学生对西域的认识。(E)、想一想、说一说:张骞出使西域,玄奘法师西去求经的路线有什么共同之处?(F)、教
7、师引导:首先丝绸之路包括一系列的路线张骞是最早的开辟者之一。它分为三个路线,且终点也个不相同,所以张骞和玄奘走到路线仅仅是其中之一的路线。即中段的中路,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张骞仅仅走过丝绸之路的东段和中段,没有走过西段去欧洲,中东和印度。玄奘通过中段的中道抵达哈什,然后先走西段丝绸之路的中线,然后转而从南线进哈米尔山进入印度。(G)、看课件,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他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物质交流。他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他不仅沟通了东西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科。6、出示班超出使西域目
8、(A)、提问:“中国古代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讲述了哪一位历史人物?”(B)、 学生阅读教材 (C)、引导学生对班超进行评价: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三、总结课堂及知识梳理1、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2、本课知识点较多,围绕与西域的关系填写表格主要人物时 间主 要 事 迹结果和意义张 骞第一次前138年第二次前119年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促进了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设置都护总管西域事物、扩大中国版图班 超甘 英东汉初年公元73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控制欧洲国家同我国首次直接交流四、课堂练习和学生活动1、练一练。填空和选择。2、活动与探究。回展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汉代做个商
9、人,贸易物资,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至大秦(现波斯),说说一路见闻。提示问题:环境、穿着打扮、使用语言、风俗习惯、听到的故事以及喜欢的果实。3、议一议。小明和同学们要一起按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重走一次,如果从起始集合出发,应到下列哪一城市。问题:北京、咸阳、长安、敦煌五、布置作业:活动与探究,写一篇小报道,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六、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条古道 两件大事 三个人物 教学反思: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的地理知识不丰富这一现实,在重点、难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动态的演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张骞、班超这两个人物进行历史评价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开拓进取。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有自己的见解。很好的完成了课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