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20 (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507098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一)20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归园田居(其一)20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归园田居(其一)20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一)20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一)20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版必修二,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情感目标: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准备:播放诵读录音 山水田园诗派的资料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 讨论探究法教学时数:

2、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源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二、 作者简介及山水田园诗派(教师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陶渊明及山水田园派的了解,教师适时补充。)1、作者介绍: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2、作品风格: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3、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3、山水田园派: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等诗文都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三、诵读1、听示范朗读带,学生齐读2、范读并正音,请个别同学朗读,并加以评价。3、再齐读、分组读、男女比赛读,教师引导学生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四、讨论分析1、从何而归?明确:官场。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而归?(补充背

4、景介绍: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3、归向何处?明确:园田。找出描写田园生活

5、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学生自由发挥)(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4、归去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五、总结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写自己热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然后表达了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对官场做了否定。 由于文人的这种特殊情节,所以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的时候定是做了很强的思想斗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不容易的。虽然他在田园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快乐,但其内心必有一丝酸涩。六、作业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小文章。七、板书设计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1、从何而归:尘网 樊笼 官场2、为何而归:无俗韵 爱丘山 思 念 3、归向何处:南野 园田 自然4、归去如何:无尘杂 有余闲 舒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