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习题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50559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遗传学习题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什么叫细胞质遗传?它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之。二、何谓母性影响?试举例说明它与母性遗传的区别。三、如果正反杂交试验获得的F1表现不同,这可能是由于(1)性连锁;(2)细胞质遗传;(3)母性影响。你如何用试验方法确定它属于哪一种情况?四、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五、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有何异同?二者在遗传上的相互关系如何?六、试比较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核DNA的异同。七、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有几种类型?其遗传基础如何?八、一般认为细胞质的雄性不育基因存在于线粒体DNA上,为什么?九、 如果你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你如何确定它究竟是单倍体、远缘杂交F1、生理不育、核不育还是细胞质不育?

2、十、用某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F1全部正常可育。将F1的花粉再给不育系亲本授粉,后代中出现90株可育株和270株不育株。试分析该不育系的类型及遗传基础。十一、现有一个不育材料,找不到它的恢复系。一般的杂交后代都是不育的。但有的F1不育株也能产生极少量的花粉,自交得到少数后代,呈3:1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将F1不育株与可育亲本回交,后代呈1:1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分离。试分析该不育材料的遗传基础。(参考答案)一、(P273-274)遗传方式为非孟德尔式,后代无一定比例.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核遗传: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完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的;质遗传:表现不同,某些性状只表现于母本时才能

3、遗传给子代,故胞质遗传又称母性遗传。)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基因定位困难。 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二、 (P274-276)。母性影响: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十分相似而已。特 点: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三、 连续进行自交。F2出现分离则属于性连锁;若F2不分离,F3出现3:1分离则属于母性影响;若F2、 F3均不分离,则属于细胞质遗传。四、真核生

4、物有性过程: 卵细胞:有细胞核、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器(含遗传物质); 能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它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胞质基因。 精细胞:只有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器极少或没有; 只能提供其核基因,不能或极少提供胞质基因。 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其遗传信息只能通过卵细胞传给子代,而不能通过精细胞遗传给子代。五、共同点:虽然细胞质DNA在分子大小和组成上与核DNA有某些区别,但作一种遗传物质,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仍与核DNA有许多相同点。均按半保留方式复制;表达方式一样, DNAmRNA核糖体蛋白质均能发生突变,且能稳定遗传,其诱变因素亦相同。不同点:细胞质DNA 核DNA c 突变频率大 突变频率较小

5、 较强的定向突变性 难于定向突变性 c 正反交不一样 正反交一样 基因通过雌配子传递 基因通过雌雄子传递 基因定位困难 杂交方式基因定位 c 载体分离无规律 有规律分离 细胞间分布不均匀 细胞间分布均匀 c 某些基因有感染性 无感染性 两者关系:核基因可以引起质基因的突变,质基因的存在决定于核基因,但质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决定遗传性状的表现。六、(P278、P281)七、A、质遗传型(细胞质控制)B、质核互作遗传型(应用价值最大)(质与核共同控制)C、核遗传型(核基因控制)八、p289-290九、形态学鉴定:个体大小特别小,可能是单倍体。细胞学鉴定:鉴定染色体数是否正常?染色体配对是否正

6、常?遗传学鉴定:F1育性表现,可育隐性;不育显性?进行不同亲缘材料杂交?改变生物环境条件:育性改变?十、aabb AaBb(ab ) (AB Ab aB ab ) 可育 不育(两对基因互作,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不育,必需两对基因都是显性时可育)十一、(提示:显性雄性核不育,MsMs,F1,Msms,低育性,自交后不育:可育=3:1,与可育亲本msms回交,不育:可育=1:1)什么是生物的进化?它和遗传学有什么关系?拉马克和达尔文对于生物的进化有什么不同看法?他们的进化观点还存在哪些不合理性?什么是自然选择?它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怎样?什么是遗传的平衡定律?如何证明?有哪些因素影响基因频率

7、?突变和隔离在生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什么叫物种?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几种不同的形成方式?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一、解释下列名词:孟德尔群体:个体间互配可使孟德尔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代代相传遗传学上称为“孟德尔群体”或“基因库基因库 :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群体内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一个群体内由许多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所组合。遗传漂变 :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移生殖隔离 :指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可能由许多原因造成地理隔离:地理隔离

8、指由于某些地理方面的阻碍而发生的。群体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彼此不能相遇。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阻碍了生物的自由迁移、交配、基因交流,最后就形成为独立的种。)五、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能保持不变;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原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就可达到平衡。当一个群体达到平衡状态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当一个群体内正反突变压相等时即成平衡状态:六、(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移)七、(略)八、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

9、和进化的基本单元、A渐变式:在一个长时间内旧的物种逐渐演变成为新的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 渐变式的形成方式: 亚种逐渐累积变异成为新种。渐变式又可分为二种方式:(1) 继承式: 指一个物种可以通过逐渐累积变异的方式,经历悠久的地质年代,由一系列的中间类型过渡到新种。(2)分化式: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逐渐分化成不同新种。由少数种变为多数种。B爆发式:这种物种形成方式,不一定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形成新种。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变异或突变等方法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九、(略)1.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

10、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答案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1、。减数分裂中期 I,二价体的两个成员的排列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后期 I 分别来自双亲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因而所产生的性细胞就可能会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式(染色体重组。另一方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导致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也是连锁遗传规律及基因连锁分析的基础。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答案(1)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2)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4)减数分裂完成

12、后染色体数减半;(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6)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1.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2.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3. 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4.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5. 同

13、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6.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7.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8.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9.

14、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10.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11.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12.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13. 遗 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14. 变 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练习)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碱基互补的方式,以U代替T,合成mRNA,在细胞核内将DNA的遗传信息转录到RNA上。翻译:以mRNA为模板,在多种酶和核糖体的参与下,在细胞质内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小核RNA: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剪接体(spliceosome)的主要成份。 不均一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由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pre-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通常称为不均一核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hnRNA)。 遗传密码:DNA链上编码氨基酸的三个核苷酸称之为遗传密码。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degeneracy)。多聚合糖体:在氨基酸多肽链的延伸合成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