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新思考.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50531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新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新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新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新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新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新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新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现状及新思考襄阳市襄州区张湾办事处潘台小学 梁双建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多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现状,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思考 策略0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媒体已经不再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从理论上讲,这必将带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的深刻变革。尽管许多学校投资兴建了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甚至开通了“班班通”和学校网站,但从深度和广度来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并未形成理想的规模,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

2、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下面本人谈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思。1 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1.1 硬件环境呈“金字塔”状伴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以及社会捐赠的不断加大,有的学校硬件环境进一步完善,广播网、电视网、校园网形成信息技术密集网群,并实现了网络班班通。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其他专用教室等均已实现计算机互联,达到了网络全覆盖,资源随处享的目标。这些学校的硬件环境与我国社会进步基本相适应。但是,毕竟这样的学校在各个地区学校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农村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所占比例更小。1.2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较弱其原因有三:第一,思想认知因素。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

3、制约,大多数数学教师认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全可以胜任教学工作,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数学课程的教与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并不是必然的。第二,教师也深知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操作不熟练。因此,认为自己只要在关键的时候(比如讲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能播放简单课件或使用投影仪就算是使用了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操作没有必要,这就限制了他们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动机。第三,由于缺乏合适的课件资源(包括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使得“课程整合”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打碎敲。多数教师认为用计算机上一节数学课,备课时间长,操作难度大。网上搜索下载的课件或资源又不一定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自己又没有独立开发课件的能力。这是

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大障碍。1.3 教师盲目崇拜和依赖信息技术,形成滥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尝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带来的甜头,它能弥补课本、实物、挂图等无法给予的多样化动态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也有些教师过度崇拜和依赖信息技术,认为传统教学手段都是既陈旧又落后的,唯有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才能算是一节“现代课”。他们在用信息技术装“门面”,追求“高”、“精”、“尖”。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出现了两种状况:学生思考时间过短。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时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并且板书的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一味地使用信息技术后,教师虽然将很多

5、东西都呈现给了学生,但是很快都过去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表面看来整堂课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实际上出现了“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三乱”局面,实现了“机械化”教学。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应用了flash课件,闪电般就搞定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对照公式进行“题海战术”。课后,学生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还是没有搞明白,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只能算是“得其形”,而未“入其神”。缺乏师生互动。有的教师自认为有了好课件,教学时就严格的按部就班,将教学内容不加选择地“倒”给了学生。完全忽略了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也没有考虑学生是否适应,

6、是否每个知识点都建构起来了。缺乏必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于是乎就形成了数学课堂上的“富士康生产车间”。1.4 大多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还处于最低层次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宇、余胜全将信息整合的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依据专家的层次划分表,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还是处于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也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由于硬件条件的制约,数学课堂教学以“数学知识”为中心的、封闭式的,以教师动手操作计算机,学生动眼看大屏幕或电视机为主。而学生在课堂学

7、习中自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几乎为0。1.5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存在严重缺失其一,人机交互活动力度有限。虽然大多数课件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搞的图文并茂,活灵活现,但是,仍然不能掩盖住其开发制作僵化、单一,传统思想、模式陈旧的的身影。其二,校园信息网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充分。由于资金、技术等客观方面的原因,许多校园网无法提供丰富、充足的教育信息资源,甚至其它的信息媒介(如期刊、报纸等)也无缘或很少与师生相见。校本课程资源更是无从谈起,有的也仅仅是网络与课程资源的低级组合,即混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整合。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新思考2.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信息技术

8、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有“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之分。“大整合论”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其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其主力军是专家学者,如黄甫全等。“小整合论”主张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认为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或方法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中。这种观点的主力军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教研员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视角差异。本人从事一线教学多年,个人认为“小整合论”比较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实践要求。认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

9、教学的有效“融合”,尤其是要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小学数学课程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2.2 现阶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2.2.1 软、硬件环境均要跟上教学实际需要首先,硬件配置要跟上。硬件环境及资金保障是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师生交互的必要前提。目前虽然国家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了一些硬件问题,但只是解决了“有”的问题,硬件的数量需求还没有满足,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基础教育,争取多方资金投入,以解决由于设备老化而出现的硬件设备“断流”问题。每个班应按照4-8名学生

10、一台计算机的比例配置,保证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自主进行学习活动。其次,软件要跟上。这里的软件是指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水平等。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和家庭生活中自学得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不单指计算机技能,也不是单指教师制作课件能力,而是意在包括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义的认识。除加强培训外,还要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利用成功案例进一步宣传,使得教师的“整合意识”增强。要注意充分挖掘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内容,

11、并设计相应的操作细节。如六年级数学下册有关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分类复习课,可以由学生分小组讨论、整理知识体系,再运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文稿进行展示交流,交流范围可以是在本班,也可以是在学校网站相关论坛。第二,教师要加强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并把计算机当做自己备课、授课、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除了相关学习培训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内外教师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三,教师要加强学科教育理论及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要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标和本质,要能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2.2.2 创建一定的课程资源,实现校内教育资源共享创建教学资源有三种方式:一是数学教

12、师从网上或市场上收集相关信息,并根据本校实际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后,使它变成教学可利用的资源。二是借助专业软件公司的力量,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成现实的网络学习包。三是数学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联手开发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将这三种方式形成的资源上传至学校网站,供本校师生选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如09年秋季,我校李老师为参赛区级优质课而制作的角的大小比较课件,就是汇集了数位教师的智慧与力量,并放入学校教学资源库,供其他教师选用。2.2.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应符合下面的要求配合教师个人教学实践,促进教学难点轻松突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必须配合整个教学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要

13、把二者有机融合,达到运用效果最优化。如有教师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由于学生对推导过程感觉困难,特别是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化圆为方”难以理解,实际操作也很困难。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等分,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继而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弥补其它教学手段不能完成的任务。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是其它教学手段或媒介不能很好地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包括直观操作、

14、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这个时候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条边随意改变,学生通过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变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完成学科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是否使用,何时使用的决定上,必须从能保证更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考虑。2.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层次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有效策略2.3.1 教育情境化策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需要创设情境,故而应注意:一是否能创设有趣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二是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注

15、意、兴趣与思考;三是情境能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进行独立或协作学习与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有交流合作,但由于受时间限制,实效不大。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利用多媒体技术、校园网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或角色情境,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已有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不仅知道“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确“为什么”和“怎样做”。如在教学圆的知识时,教师先利用计算机演示动画:小猴、小兔、小猫、小狗骑自行车比赛,小猴的车轮是圆的,小兔的车轮是方的,小猫的车轮虽也是圆的,但车轴没有在中间,小狗的车轮是三角形的

16、。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谁会最先到达终点”,“为什么”等问题,这样引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就是在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愉悦情境的创设通过亲和的人际环境和生动的学习环境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思维进入最佳心理状态。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材提供的素材是绝对不够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片面理解。而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介绍,有生活中的各种轴对称图形涉及动物、植物、航空、人体、建筑物、数字等。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进行自主学习,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