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50512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教育研究中,资料收集的方法是非常多样的,这里简要地介绍常见的几种。一、文献分析法(一)文献分析法概述1含义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 来的有价值的典献。它包括图书、报刊、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书面印刷品,还包括文物、 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形态的各种材料。教育文献是记载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 的载体。文献分析法是以现存文献记载为资料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中的文献分 析法,就是以教育文献为资料,通过教育文献来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2文献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第一,能用以研究不可能或不容易接近的研究对象。 第

2、二,文献的坦白程度高,真实性强。第三,文献研究过程简便易行且费用低。第四,研究结果可靠性大。缺点:(1)文献本身存在较多的不完善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许多用于教育研究的文 献中,作者往往出于特殊目的和意图而夸大或掩盖了部分事实,使文献记载偏差。第二,选 择性存留和破损。文献的保存常具有选择性,有些人如名人写的文献可以得到维护,而有些 人写的文献则常常不易留存,因此现存的文献未必就是活动现象的全部。再加之文献由于是 用纸张书写的,它们常常会有破损。第三,信息不完全许多尤其是日记、信件等个人文献, 不是为研究目的而是为私人目的而写的,包含有一些研究者所不熟悉的关于某些事件的知 识,这对于缺乏经

3、验或缺乏有关事件知识的研究者来说,信息是不完全的。第四,限于言语 行为,即文献提供的仅是关于一个回答者的言语行为,而不提供关于回答者非言语行为的直 接信息。(2)文献收集困难。文献由于具有记载偏差、信息不完全和选择性存留、破损等局限 致使文献的收集存在困难。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客观事件根本无信息记录,无文献可资利 用。除此之外,许多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公开,难于收集。(3)抽样缺乏代表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留下描述生活、思想、感情的文献资料,有 些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容易以文献资料留下来,而有些人的则很难,因此文献所反映的往 往只是优势群体的生活、感情和思想观念,而很少反映劣势群体的生活、感情

4、和思想观念, 这实际上是一种抽样偏差,缺乏代表性。(4)文献的整理和编码困难。各种文献由于撰写目的不同,研究对象各异,内容千差 万别,又缺乏标准化的形式,因而文献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对比都十分困难。此外,文献一般 是用文字而不是用数字记载的,难以使之数量化。3文献分析法的功用文献法研究是教育研究中一种基本的方法,它贯穿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从研究问题的选 择与确定,教育研究的设计,到收集资料和整理分析资料,再到研究成果的表述等,都需要 使用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不少研究者从文献检索的角度论述了文献分析法的功用,总的来说,人们认为文献分析 法的

5、功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前人的研究信息,为研究提供参考内容;(2)了解他 人的研究趋向和成果,为如何进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3)进一步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和 变量,完善研究设计和方案;(4)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与设计,从模仿或参考中培养自己的 创意;(5)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重犯别人已犯过的错误;(6)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答案,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二)教育研究文献的几个常见问题1教育研究文献的类型(1)按照文献载体形式可分为以下4 类:一是文字型文献,这是以纸为媒介,用文字 (包括各种专用的符号和代码)表达内容,通过铅印、油印、胶印等方式记录、保存信息的 文献;二是音像型文献

6、,这是以声频、视频等为媒介,来记录、保存、传递信息的文献,主 要有图片、胶片、唱片、电影、电视、幻灯、录音、录像等;三是机读型文献,这是以磁盘 光盘为媒介,来记录、保存、传递信息的文献。也有研究认为,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可把 文献划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直观感性资料等。四是特 殊文献,如文物。需要注意的是,文物可表现为多种载体形式。(2)根据文献内容级别,或者说根据文献内容的加工程度和可靠性程度,可把文献划 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一级文献,或称一次文献,这是指未加工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反映 事件经过、研究成果,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其主要形式有:调查报告、实验报

7、告、 科学论文、专著、会议文献、专利等。二是二级文献,或称为二次文献,指对一级文献加工、 提炼、整理而形成的文献,其主要形式有:书目、索引、文摘等。三是三级文献,或称为三 次文献,这是对一级文献、二级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概括而形成的参考性文献,其 形式主要有:研究动态、研究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郑金洲等,73 页, 2003;裴娣娜,4950 页,1997;李方,155156 页,19972教育研究文献的分布由于创造、记录与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而且形式多样。主要 包括:(1)一般专门研究教育或把教育作为研究领域之一的书籍,包括专著、教科书和科普 通俗

8、读物、名家笔记和谈话记录以及其它有关书籍等。其中参考工具书如字典、词典(辞典)、 百科全书、统计资料、年鉴、手册、大事记、传记等;(2)报刊,包括专门刊载教育文献的报刊、含有教育研究栏目的综合性报刊等;(3)教育档案,即人们在教育活动运筹管理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材 料,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日常记录、教育统计资料和调查报告、教育改革、教育研究学术会议 文件、教育与心理测验资料、教育经验交流材料以及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政策法规、教育年鉴(4)与教育研究有关的论文集或复印资料;(5)各种有关的报刊索引、书目和摘要;(6)以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的文字资料,如计算机磁盘、光盘等;(7)非文字资料,如

9、以声音、图像等形式记录的资料。(8)文物。(9)其他辅助性的资料,如习题集、学生作业等。3教育研究中对文献的要求(1)文献的数量问题。(2)文献的真伪问题。(3)文献的新旧问题。(4)文献的权威性问题。(5)文献的种类问题。(6)文献对研究主题的适切性问题。(7)其他特殊问题,如语种问题、文献创制者的流派或其他立场问题等(三)教育文献的查找1文献查找的基本要求 有研究者认为,教育研究中查找文献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准、全、高、快四个字。“准” 是指文献查找要有较高的查准率,能准确查到所需的有关资料;“全”是指文献查找要有较 高的查全率,能将需要的文献全部检索出来;“高”是指查找到的文献专业化程度

10、要高,并 能占有资料的制高点;“快”是指查找文献要快捷、迅速、有效率。2文献查找的渠道文献查找的渠道主要有: 一是图书馆和情报资料中心最主要; 二是建设必要的个人藏书并利用; 三是参加会议,获取有关的材料; 四是深入实际搜集档案资料等;五是通过电脑网络查找。3文献查找的方法(1)顺查法,即按时间范围,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 找。一般能查全,但范围较广,耗时较多。(2)逆查法,即与顺查法相反,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多用于搜集新文 献,省时,但难全易漏检。(3)引言查找法,即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中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 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优点:范

11、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捷,并可不断扩大线索, 但易受所据文献之作者的影响。(4)综合查找法,即把以上各种方式结合使用的方法。4查阅文献的程序问题 一般来说,教育文献的查找没有固定的程序,但在特定的研究中,研究者可结合具体情 况拟定临时的程序,如在一定的情况下,一种程序可以主要包括以下三步:(1)首先查对最近的810 种参考资料。代表性。(2)接着查阅文献评论和研究综述,这样可以利用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3)再接下去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看能否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确定查阅文献 的饱和度,决定查阅能否终止。(三)教育文献的阅读、分析与利用1教育文献的阅读(1)文献阅读的原则:批判性地阅读

12、(2)文献阅读的方法 查找到所需要的文献之后,就要阅读文献。有研究者认为,文献阅读的方法一般包括以 下几种:浏览,也称翻阅;通读;精读。一般可几种方式结合使用。(3)记录在阅读教育文献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做记录。广义上的记录包括以下方法:直接 在原文献上写批语或做记号;复印有关内容;作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按撰写方式分为4类:直接抄记型(文句或段落);转述型;摘要型;评论型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笔记,都应该详细地注明资料来源。阅读笔记可以用卡片、活页、笔记本 等多种工具。2教育文献的分析 检索到教育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之后,要对之进行分析。文献的分析方法很多,最基本的 方法是传统的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

13、(1)传统的分析法 传统的分析法是从自己所要证明的课题和自己的观点出发,解释和说明文献的内容,其 目的在于对资料的原始形式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将之改变为研究者所需要的形式。运用 传统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时,应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是指分析文献本身的 来龙去脉及以随文献出现的各种情况,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文献的类型和形式, 文献的作者和发起者;第二是文献的前因后果及建立文献的目的;第三是文献的可信程度, 包括文献本身的可靠性和其中记载资料的可靠性;第四是文献的社会作用以及人们对它的反 映和评价。内部分析是指对文献内容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弄清文献的全部内容,包括文献所 描述的事实

14、和作者对这些事实的态度,以及文献作者的好恶和世界观。一般说来,内部分析 是文献分析法的重点。(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分析,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 法,它有着广泛的用途:第一,它可作趋势分析;第二,它可作意向分析;第三,它可作比 较分析。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模式有以现下5种:其一是同一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其 二是同一来源而不同情景的内容分析模式;其三是同一资料来源,不同内容样本的内容分析 模式;其四是两个不同资料来源,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其五是几个不同资料来源, 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内容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抽样。这里所说的抽样,就是

15、从众多的资料中选取出内容 分析的样本,抽样过程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资料来源的选择;第二步是内容样本的选择。类目和分析单元的确定。类目是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把资料进行分类的项目。类目的形 成可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 成;二是由研究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在研究类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类目必 须在进行内容分析判断之前预先制定;第二,分类要详尽全面;第三,类目之间不能相互包 涵或重叠;第四,类目包括的范围要适中。分析单元是指在判定分析时的判定最小单位,它 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字数,也可以是电视节目的镜头、场景等。确定了类目 和

16、分析单元之后,即可制定类目表格,以便按分析单元进行系统判断,记录类目的表现的客 观事实。评判记录。评判记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 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观事实和数量。信度计算。这里所说的信度,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 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的信度也愈高;一致性愈 低,内容分析的信度亦愈低。内容分析经过信度计算,才能令其精确性提高。定性分析或 统计描述。3教育文献的利用(1)文献可用性的评判首先是鉴别文献的真伪,包括文献本身是真作还是伪作,包括鉴别书名(或文章题目)、 作者名、版本以及书中的部分(卷)是真还是伪;和是鉴别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事实、数 据是否属实。其次是判断文献质量的高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