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5041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行知实验中学 地理教师 邵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能够说出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并在“全球板块分布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能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裂谷、海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巨大山脉的形成原因。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三个学说的诞生过程,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假设论证法和逻辑推理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体会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科学探索过程中,要有质疑的精神,从而树立严谨的科学研究观念。二教学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六大板块的划分,裂谷、海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巨大山脉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裂谷、海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巨大山脉的形成原因。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法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行为和手段学生预设活动备注导入新课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个问题。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喜玛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48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鱼龙化石,其身长10米。古生物学家给它取名叫做喜马拉雅鱼龙。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生爬行动物,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出现的时间还要早。那么鱼龙是怎

3、么“游”上喜马拉雅山上的呢?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问题的答案展示喜马拉雅山景观图和鱼龙化石图片过渡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新的篇章的学习,专题5:板块运动。我们先来看看各大洲大陆轮廓图。看着这张大陆轮廓图,你有没有什么感想呢?大西洋沿岸的陆地可以拼合在一起。展示课题展示各大洲大陆轮廓图“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论证大约不到100年前,一位科学家也和大家一样观察着这幅图。1910年秋的一天,躺在病床上的德国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格纳百无聊赖端详世界地图时,发现了大西洋沿岸的海岸线吻合现象。他没有放过这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两年后,就提出了划时代的“大陆漂移学说”。思考,可能回答岩石属性,土壤,动植物

4、。展示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轮廓线的吻合状况图展示“大陆漂移的证据图”展示大陆漂移过程动画。任何一个学说提出以后,一定要寻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那么学说才能得以成立。魏格纳又是如何来论证他的学说的呢?就像我们把一张撕破的报纸按参差不齐的断边拼接起来一样,如果看到印刷文字行列恰恰吻合,就不能不承认这两片破报纸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几方面进行论证呢?为了寻找吻合的“印刷文字”,他长期生活在野外。在经过多年艰苦的考察后,魏格纳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在大西洋沿岸均发现海牛和鸵鸟的亲缘物种,鸵鸟不会游泳,不会飞翔,它是如何跨过大西洋的呢?第

5、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与非洲南端的开普勒山脉的地层相对应的,是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中的岩石。第三,在古气候方面,热带的羊齿植物曾在伦敦、巴黎甚至格陵兰生长,而巴西、刚果曾为冰川覆盖。大陆漂移说认为:1.七大洲在古生代是一个单一的大陆泛大陆。2.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泛大陆在中生代分裂成几大块并进行漂移。3.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形成山脉,脱落下来的大陆“碎片”形成岛屿。4.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是在大陆漂移过程中出现的。这个观点被提出之后,在当时的地质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过大部分是反对的声音。但是魏格纳没有放弃过,他依然执着地探索着,不幸的是1

6、930年11月2日,他第四次考察格陵兰岛的时候,遭遇了暴风雪的袭击。直到次年4月,探索队才找到他的遗体。对于“大陆漂移说”,其驱动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海底扩张说”的提出科学家为了探索真理而献身,但是科学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科学家们开始了对海洋盆地及海洋岩石的研究,并揭示出海底的基本面貌。学生思考读图展示海底地形示意图展示海底地层年龄分布图那么海底地貌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是平坦的还是崎岖的?通过声呐测量海水深度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海底并不平坦,存在着一条连接各大洋、绵延几万里的海底山脉:大洋中脊,或称洋脊、海岭。随着洋脊的发现,海底

7、扩张说也应运而生。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张海底地层年龄分布图,来印证一下海底扩张说的理论1.同一年龄的岩石在洋脊两侧呈对称分布。2.离洋脊越远岩石年龄就越老。3.岩石年龄均不超过2亿年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洋壳在洋脊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推移,使海底不断扩张。 海底扩张学说对海底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更是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思想,即大洋地壳不是固定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经历着“新陈代谢”的过程。“板块构造说”的诞生六大板块“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有人于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了著名的“板块构造学说”。从此地球科学进入了新的时期。太平洋板块 展示全球板块分布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8、,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又可划分若干小板块。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哪个板块完全由大洋构成?所以板块又可以分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1.将岩石圈划分成6大板块。2.不论大洋板块、大陆板块都曾发生且不断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生长界、消亡界)3.板块内部较为稳定,边界相对活跃小练习今天我们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其实无论哪一个学说的提出,都经过了长期的考证和不断的完善,这就是科学探索需要的务实的精神。我们就利用刚才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一下下面的预言: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面积在不断的缩小,最终会消失。非洲与欧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将不断的扩大。学生思考六、板书一、大陆漂移说二、海底扩张说大洋中脊(洋脊、海岭)三、板块构造学说1.将岩石圈划分成6大板块。2.不论大洋板块、大陆板块都曾发生且不断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生长界、消亡界)生长界 板块张裂 形成海洋、裂谷消亡界 板块碰撞、挤压高大山系大陆板块大陆板块大洋板块 海沟大陆板块 岛弧、海岸山脉3.板块内部较为稳定,边界相对活跃六教学流程:导课大陆漂移说海底技术发展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世界六大板块板块边界运动方式碰撞(消亡边界)陆陆碰撞陆海碰撞巨大山脉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张裂(生长边界)裂谷、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