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50099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比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比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比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比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教学设计.doc(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2分28分教学理念数学课堂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联系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伊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国旗的不同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从而引入比例的意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教室里的国旗教学流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是比?(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 4.5:2.7 10:6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实物投影

2、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出现各图中国旗的长、宽数据。测量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0:40=(4)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5)什么是比例?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3、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6)找比例。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过程要求: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汇报。2、完成课文“做一做”。第1题。(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第2题。(1)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3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比例

4、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有两个比比例 比值一定相等课总后结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国旗的不同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讨论、交流,引入新课,从而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一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5分25分教学理念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使课堂充满生机,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

5、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准备 习题卡教学流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和0.2:0.4 : 和5:2: 和 : 0.2: 和1:4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2.4 : 1.6 = 60:40内项外项(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 = : 外 内 内 外项 项

6、项 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5)归纳。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填一填。(1) = (2)0.8:1.2=4:6( )( )=( )( ) ( )( )=( )(

7、)(3)45=210( 4 ):( )=( ):( ) =4、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5、课堂小结:(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2.4 : 1.6 = 60:40内项外项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总后结本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下是为主的课,教学中,我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通过计算,最后确切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过程,我尽量让学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

8、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比例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2分28分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体现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准备 习题卡教学流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你用什么方法检验?9:10和3.6:4 1000:0.2和10:0.002: 和 : 和4填一填.(1) = 1.6( )=( )( )(2) 5: =

9、2.4:1.6 5( )=( )( ) 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1)比例中共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2)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能不能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板书: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2教学例2。(1)出示课文例题和情境图。(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4)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5)汇报解答情况。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板书: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 X:320=1:10 或者:=10X=3201(问:根据什么?) 10X=32

10、01(问:根据什么?)X= X= X=32 X=32(6) 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的,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3、教学例3。解比例 =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解:1.5X=2.56X=X=104.做一做。完成课本做一做。5课堂小结。(1)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2)你有什么不懂之处,与同学交流。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的第713题。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解 比 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 X:320=1:10 或者:=10X=3201(问:根据什么?) 10X=3201(问

11、:根据什么?)X= X= X=32 X=32课总后结解比例这一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什么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8分 22分 教学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1

12、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可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题情境图。问:你看到了什么?(2)出示表格。高度/24681012体积/3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积/2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板书: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