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一书的读后感.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500875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希贵一书的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希贵一书的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希贵一书的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希贵一书的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希贵一书的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希贵一书的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希贵一书的读后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宁显荣 寒假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讲述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一、 关于他的语文教改观的思考1、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可能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关于语文课改的章节。李老师认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他在语文教改中最注重的就是阅读,在他看来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源泉,读书,能给人智慧和力量,也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哪里有教育就应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十分钟: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可阅读的材料,归类整理,加上阅读提示

2、打印后,每天定时发到学生手中。材料的内容多样,获取材料的方法多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选择材料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项活动进行了好多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一改革他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有时就是这样的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成长了一颗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2、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他的另一项改革就是他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拥有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

3、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他的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最终还是成功了,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道理失败!”改革中他发现,一些课堂中充斥“假问题”以求热闹,却没有注重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行为,只顾及花哨的表面的形式,但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其实是不健康的,正因为他有了这一发现,才有了他的语文教学改革。他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 关于他的学生观思考1、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读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我心灵

4、的震撼非常强烈。那个一块小小的手表,一个叫葛兰的孩子,成了李校长心中永远的遗憾。作为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我们谁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总让我们左右为难:如果揪出“小偷”无疑可以在班级中起到杀鸡做猴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又担心会伤害孩子及家长的自尊心,况且很多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意识到“偷”的严重性;任其不管又没办法对失者交待,更怕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风气。怎么办呢?“我想教育出一个诚实的葛兰,但却没有成功,慢慢的我明白了,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李希贵校长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

5、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正如李希贵老师说的: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2、 教师心中比应该有“坏孩子”。 教师心中不应该有“坏孩子”,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能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两位高一男生,从失修的砖墙缝里向学校女厕所偷窥。这样的行为,按照常规肯定被认为问题严重。但是,李希贵老师没有轻易给学生作出结论,没有盲目批评教育,而是从关

6、注学生心灵出发,实施了保密、充实校园生活、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安排优秀教师和他们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危险的河流。这个案例正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语解释的淋淋尽致。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而已。3、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写的是一个双休日,李希贵老师在公园门口碰到了一位朋友,他正带着正在上高一的儿子逛公园,李老师感

7、到很惊奇。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是用逛公园的方式奖励自己的孩子。李老师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想到了我们的评价问题,想到了我们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这就是考试成绩。返校后,李老师和同事们一起反思我们的评价问题。这一年在李老师的坚持下,高密一中破格录取了一个叫贺明的学习成绩很落后的学生,录取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国画画得非常好。进入一中以后,老师们发现贺明是一个不守纪律的孩子,有的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但李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找贺明拉家常,主动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并让贺明选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国画悬挂在校园的显眼处。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从此他加强了自我约束,发奋学习,进步很快,被评为“百优中学生”。后来,他考取了一所美术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多增加几把表扬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李希贵老师的这本书,在读的时候没有一点精神压力,有的只是读完一个个故事后产生的思想上的共鸣,在欣赏、学习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我也深深的领悟到:任何精彩鲜活的教育故事,告诉我们的事理念,任何理念都不可能生搬硬套,最重要的是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