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材.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50053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材内容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良好意志品质及其特点。2.使学生明确体育活动对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3.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磨练良好意志品质。4.指导学生把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的良好意志品质能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重点如何通过体育锻炼促进意志心理品质的发展。难点正确理解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发展规律和特征课的部分课的内容复备 教 学 过 程1.心理学中有关意志的概念和特征(1)什么是意志(意志与意志行动;意志与意志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一种能动关系的反映。我

2、们经常谈到意志行动和意志力,这两者与意志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意志与意志行动,平常我们很容易把意志与意志行动混为一谈,往往用对意志行动及其过程的分析来代替对意志及其过程的分析。我们知道,意志是在具有明确目的并与克服一定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即意志是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的,但二者不是一回事。行动按目的程度来分,可分为无意行动和有意行动,而有意行动按其克服困难的程度,又可分为一般行动(非意志行动)和意志行动两种。无意行动无意志可言,这是不言而喻的。例如:打喷嚏不属于意志行动。一般行动也没有意志参加,只有意志行动才有意志参加。如一个生理正常的学生,去捡回一个30米开外的篮球,这对于他毫不费

3、力,根本没有意志可言;但如果这个学生在脚崴之后,要捡回这个球,就不得不忍受剧痛去捡球。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有意志,才能完成捡回球的任务,于是这种捡球行动就不是一般行动,而变成了意志行动。由上面浅显的分析可以看出,意志和意志行动是两个既可相对独立,又是密切联系的概念,即,意志行动=意志+一般行动,意志表现于意志行动之中,是意志行动的主观方面;意志行动必须包含意志因素,没有意志就没有意志行动。 意志与意志力即意志努力,它可以理解为个体自觉而教 学 过 程有意识地做出的,以推动个体直接去完成某种行动的努力。它是一切意志行动的核心,是意志过程克服困难的一种特殊的能动状态,它贯穿于整个意志过程的各个环

4、节中。意志努力的程度和所要克服困难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个体中,意志努力在强度和持续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做出意志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抑制反应。因此,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意志的基本特征:1)由行动者本身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2)意志的规律 意志与行动不可分割的规律人的意志总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它的发生、发展和形成都离不开行动,而且行动的行为人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同时行动必须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行为人去克服。因此我们说评价一个人的意志,必须通过他的行动才有可能;要锻炼一个人的

5、意志,也必须通过他的行动才能达到目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存在种种困难和障碍,需要意志参与的行动。因此,体育学习是锻炼学生意志的最好场所之一,据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有意识地通过克服困难来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逃避困难。 意志与认识相互制约的规律意志行动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目的性,而行动的目的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的。认识愈清楚,则目的愈明确,离开了认识,就很难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同时,意志活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这也与认识有关。只有当人们对困难的性质有了清楚的认识时,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办法去克服它;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人们就只能盲目地去克服困难,因而也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

6、果。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支配、调节认识活动。在很多的情况下,认识活动是一种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往往要求人们有坚强的意志参与,才能有效地达到认识活动的目的。因此,我们说,认识指导意志,意志主导认识。按此规律,在体育活动中,应提高学生的认识,以指导其意志活动;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的意志,以支持他们的积极认识,这样即可使意志与认识对学习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的规律一般来说,高尚的、稳定的、强烈的情感,特别是道德感、理智感与审美感,都是一个人意志活动的强大推动力,而种种低级的、动摇的、萎靡的情感,则是一个人意志活动的障碍。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之后,它又会反转来调节和

7、控制情感。一般来说,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的情感持续下去,越能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克服;反之,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他就会成为情感的奴隶。教 学 过 程根据这一规律,在体育活动中,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以激励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以维持其积极的情感,克服其消极的情感。这样,就可发挥意志与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 意志的强度与克服困难的大小、多少成正比例关系的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意志越坚强,就越能克服更多、更大的困难;反之,意志越薄弱,就只能克服较少、较小的困难,甚至于不能克服任何困难。同样,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则意志越会锻炼得更坚强;反之,克服的困难越少、越小,则意志越会

8、变得更软弱。这条规律对我们的启示是,在体育活动中,应让学生学练有一定困难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作业。当然,学习要克服的困难需有一定的限度,并非越困难越好。其限度是,所布置的困难任务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能完成的。这样,就可使学习者始终保持学习进取的信心与学习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总是克服不了困难,完成不了学习任务,那就会使他们丧失对学习成功的信心,从而削弱其意志。2.体育活动培养意志力的特殊性分析(1)体育活动中的困难由于体育学科和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困难也具有特殊性。困难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内部困难是指与实现目的相冲突的

9、来自个体自身的障碍。在体育活动中的内部困难又分为生理方面的困难和心理方面的困难。生理方面的困难有个体先天素质所造成的运动困难。比如身高、体重、体形、肌肉类型、协调性、灵敏性等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个体,都会对掌握技术动作,从事某项运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又如平足,O型腿、X型腿都对个体的运动造成不同程度的难度。还有剧烈运动所造成的生理困难,比如强度大的训练造成呼吸困难、氧债剧增、乳酸堆积、耐力下降,使得出现维持现有运动水平的困难。心理方面的困难源于生理方面的因素和外部困难因素,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心理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比如由于先天不足,能力有限造成缺乏信心、情绪低落、胆怯懒惰等心理障碍;同时

10、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还面临自我实现的压力,被人认可的压力和竞争取胜的压力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造成心理障碍。外部心理困难是指来自外界的障碍。它又可分为“人化”障碍和“物化”障碍。“人化”是针对自然环境(物化)而言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障碍,比如同伴的大运动量、大强度;目标达成的速度、远度、高度要求等。而“物化”障碍是指一些自然的因素所造成的困难,比如炎炎烈日、大风大雨、场地条件差等。教 学 过 程通常,外部困难是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的,生理上障碍会引发心理上的障碍,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所以主观上不怕困难和危险,并能勇敢地战胜困难和危险,就是意志坚强的表现。(2)体育活动

11、中所需的意志努力 克服生理非常态时的意志努力这里的“非常态”是相对于平时正常的生理状态而言的。平时生活中的正常的生理状态的维持不需要意志努力参与,除非某人有特殊的生理问题,比如残疾、有器质性障碍等问题造成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有困难。而这里的非常态是指个体的心率、血压、肺通气量、肌肉的紧张度等指标都超过了正常值,这时要完成一定的运动任务,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在极限强度,出现疲劳和肌肉酸痛时,就必须靠意志努力克服机体的惰性和抑制现象来维持运动状态,比如在开展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户外运动中,有很多时候处于这种状态。 克服心理紧张的意志努力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情况会出现心理紧张。如对手给自己的心

12、理压力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任务所造成的心理紧张;高目标、高要求所造成的心理紧张等。体育运动中保持适度的紧张是必需的,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和出好成绩,但是过分紧张会影响运动成绩,这就要求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用意志力去克服过分的心理紧张,调节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处于一种良好的运动状态。 克服与危险有关的意志努力体育运动中,有许多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体操中的单杠、双杠、跳箱、跳马等;水上项目中的游泳、跳水等;冰雪项目中的滑冰、滑雪等;同场对抗项目中的足球、篮球、散手等。这些项目所固有的危险性,容易造成学生产生胆怯、恐慌、困惑等消极情绪。要克服这些不良的情绪需要一

13、定的意志努力。 遵守纪律、规则的意志努力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中的“规矩”就是指教学中的纪律、常规;比赛中的规则、要求。纪律、常规是体育教学的有力保证,规则、要求是比赛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参加学习、比赛时,必须约束自己的言行,而约束的过程本身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3.体育活动中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根据意志的基本特征和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基本特点,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科学地设置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磨练,以引导学生的意志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常用的意志培养方法有以下几种。教 学 过 程 (1)竞赛提高法竞赛提高法是指在教学比赛的过程中,通过规则的

14、制约和对抗强度的设置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比赛中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这些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品质;比赛的瞬间变化,时机的稍纵即逝,要求学生抓住时机,果断出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果断品质;比赛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困难和其他各种困难,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夺取胜利,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品质。通过改变比赛计分和对抗条件,客观合理地设置难度,如:分组比赛、与不同水平的对手对抗、提高评分标准等,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取胜和勇敢拼搏的精神。(2)条件限制法条件限制法是指通过控制练习的条件,提高练习的难度,学生为完成任务而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坚韧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的一种方法。例如,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更换场地,更换对手等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培养坚韧顽强、自制果断的意志品质。(3)疲劳负荷法疲劳负荷法是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给予自己一定的心理生理负荷,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