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酶的特性1.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50010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 酶的特性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 酶的特性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 酶的特性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 酶的特性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 酶的特性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 酶的特性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 酶的特性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获得相关操作技能。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探究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用的加酶洗衣粉注意事项引入课题,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让各组合作学习,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当各组的实验方案形成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评价各组的实验方案,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没有规定哪一个组对,哪一个组错,并且鼓励学生巧妙的就地取材,亲自取用自己

2、的唾液来创造性的完成实验,在进行实验时严格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二、教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包含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对刚学过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也是学生学习后面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极好的素材,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影响。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尝试探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理解酶的特性,掌握实验设计方法。2能力目标(1)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掌握科学

3、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其创造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2)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间共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2)通过理解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精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能说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2)初步掌握进行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学会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2教学难点(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材料,并设计实验方案。(2)分析实验结果,形成正确的实验结论。五、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了探究

4、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2通过之前对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酶的来源、功能、本质。3在前面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并在老师引导下进行了简单的实验,所以学生在进行本次实验之前就具有了探究实验的基本素养,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展示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上的使用注意事项,“温水洗涤比冷水洗涤效果更佳?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推测:温度对于洗衣粉里酶发挥它的作用是有影响的。温度对酶的活性究竟有何影响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一同学阅读之后提出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要控制好温度。学生应

5、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认真倾听并理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小组讨论形成设计方案展示实验设计方案总结实验步骤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论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作业布置课前分发导学案,学生围绕三个提示性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实验:(1)选择哪一种酶作实验材料?为什么选择这种酶?(2)你将设定哪几个温度值?怎样控制?(3)实验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检测?(1)小组成员演示实验步骤(2)各小组交流在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总结出每一大组认为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设计,分大组进行总结:第一大组核心步骤:先混合后保温第二大组核心步骤:先

6、保温后混合第三大组核心步骤:用唾液代替淀粉酶请各大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学生认真思考,相互探讨,回答问题。从而明确实验选材、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可初步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自制教具,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按自己的实验设计演示实验步骤。各小组相互交流,若需要修改之处,应阐明观点,小组再次进行交流,得出较为完善的修改方案每组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2分钟)。完成实验操作,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通过思考题的方式将实验中自变量的确定和控制、因变量指标的观察和检测重点提出,帮助学生理清

7、实验设计思路,把握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展示动手操作能力,加强规范操作意识,并且体现出团队分工合作的精神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原因。如:试剂量取、混合等实验步骤操作是否规范;在先后取不同试剂时,量筒有无清洗干净;在酶与底物混合后,有无在与混合前相同的条件下给予充分的反应时间。等等。通过最终结果的分析将最终的实验方案展示如下:(1)六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5和6。向1号试管中各加入淀粉酶溶液(第三大组可以用自己的唾液代替),向号试管中各加入淀粉溶液。(2)将号和号试管放入冰水浴中,号和号试管放入60水浴中,号和号试管放入100沸水浴中,均保温

8、分钟。(先保温,再混合)(3)分别将置于相同温度下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均匀,仍然分别在、60、100条件下保温,让混合液反应分钟。(4)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等量碘液,震荡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是否变蓝及变蓝程度,记录下来。根据探究的结果,请学生得出探究的结论,并做一个小结展示课堂练习除温度外,还有哪些条件影响酶的活性呢?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布置作业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加深对本节课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经过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学生得出:每种酶都有发挥自己活性的最适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酶的活性都会下降,且高温可以使酶永久失活完成课堂练习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

9、析讨论,发展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分析总结,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阐明实验结论。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理解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方法并举一反三,提升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七、教后反思本节实验课的设计,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不仅完成了探究性实验一般流程,并且强调在探究过程中的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学会听取他人意见,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探究性实验并没有止于本节课实验结论的得出,而是鼓励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创新性。结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面向每一位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电脑多媒体展示,导学案等教学工具的运用,教师自制教具进行的演示实验等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