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相关知识整理.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49775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建筑相关知识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建筑相关知识整理.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建筑相关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基本知识(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木构架体系(1)形式: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性明显:木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三种形式;单体建筑的构成简单、真实、有机;建筑群的组合多样性;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建筑类型多样化;工官制度严格。(2)构造:大木作:在建筑中,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包括梁、檩、枋、椽、柱等,同时也是木建筑比例尺度以及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小木作:在建筑中,不承重仅作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装饰部分,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3)中国古代建筑著作:北宋李诫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其中,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

2、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由将作监李诫编写完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其中规定了建筑的模数制和构建的定型化。关于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斗拱: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构件,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置的昂组成,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一般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使用,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两类。明清以前唐、宋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作为承重构件,明清以后逐渐变为装饰构件,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斗拱在宋代称作“铺作”。2平面布局以“间”和“

3、步”为单位(1)中国古代建筑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的方式来布置。我国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因而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都十分简洁明确,人们只需要观察柱网布置,就可以知道建筑室内空间及其上部结构的基本情况。单座建筑最常见的平面是由3、5、7、9等单数的开间组成的长方形。民间建筑常用3、5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5、7开间,十分隆重的用9开间,至于11开间,则只在最高等级的建中出现。如北京清故宫太和殿。屋架上的檩与檩的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称为“通进深”。清代各步距离相等,宋代有相等的

4、,递增或递减以及不规则排列的。3等级制度由高到低: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类型: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单坡、平顶。按重要性可设重檐。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用单体建筑围合成院落,建筑群以中轴线为基准由若干院落组合,利用单体建筑体量大小和院中所居住的位置来区别尊卑内外,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中国的宫殿、衙署、住宅都属院落式。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单幢的高层木阁楼在防火方面大为有利。达到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型封闭空间。北京四合院平面布局以院落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有两进、三进、四进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

5、设有后花园。典型的北京三进四合院: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东南角,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设厕所。前院属于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5山水式园林中国山水式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话、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这种方式与欧洲的古典园林的几何式构图,大异其趣。(二)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1宫殿建筑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堰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北京故宫是我国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宫殿建筑,建于明永乐年间,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外朝决

6、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前朝后寝。三朝是指连在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是指从正阳门到太和门之间的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唐长安大明宫位处高地,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内街市。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个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隋、唐出现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其中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在汉代首开“东西堂制”,即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晋、南北朝(北周除外)均行东西堂制。隋以后均行三朝纵列。宋代宫殿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形殿。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4坛庙建筑中国封建社会对坛庙的

7、祭祀,是中国古代帝王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京城是否有坛庙,是立国合法与否的标准之一。坛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庙等等,称之为坛;第二类是祭祀祖先,称之为庙,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第三类是祭祀先贤祠庙,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在中国古代祭祀中,有大祭、中祭、望祭之分。(1)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外东侧。建于明初,有二重垣,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外垣西侧一组建筑为神乐署、牺牲所;垣有三组建筑为斋宫、祭坛、祈年殿(2)曲阜孔庙:主殿大成殿,后设寝殿,是前朝后寝的传统形制,为重檐歇山9间殿,黄琉璃瓦,同

8、保和殿规制。(3)太原晋祠:晋祠是奉祀晋侯始祖而立的祠庙。圣母殿是宋代所留殿宇中最大的一座,正面朝东,面阔7间,进深6间(实际是殿身5间,进深4间加副阶周匝)重檐9脊殿顶。晋祠是减柱构造的典型实例。内部屋架为彻上明造,由于檐柱有侧脚及升起,正脊及屋面都有明显的升起,因此形成柔和的曲线。3陵墓陵墓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主要是安置棺柩的墓室;开始用木椁室,随后出现砖石结构墓室,东汉以后成为主流。这种地下砖石构筑物,发展到后来成为“地下宫殿”。地面部分,则是环绕陵体而形成的一套布置。从地形选择到入口、神道、祭祀场所、陵体,从建筑到绿化,都是为了创造严肃、纪念的气氛。秦、汉、唐和北宋的帝后陵都有明

9、显的轴线。陵丘居中,绕以围墙,四面辟门;而唐与北宋诸陵在每个陵的轴线上建享殿、门阙、神道和石象生等。在唐宋陵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朝各陵墓,采用公共神道与牌坊、碑亭以及方城明楼和宝顶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清朝的皇陵基本上承袭明朝的布局和形制。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1)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人工坟丘,发现有秦兵马俑和铜车马坑。(2)唐乾陵:唐朝的陵墓大多分布在渭河以北一线山区。乾陵系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依凉山而建。(3)明十三陵:明太祖孝陵在南京钟山南麓,开曲折自然式神道的先河,并始建宝城宝顶。北京明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神道稍有曲折长约7km,以永乐

10、的长陵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山坡上,每一个陵占一个山趾。陵的布置:陵体称宝城,正前为明楼,楼中立皇帝庙溢石碑,下为灵寝门。4宗教建筑我国古代最具影响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又以佛教的历史长、传播广。佛教建筑分为汉传佛教建筑、藏传佛教建筑和南传佛教建筑三大类。汉传佛教建筑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其布局的演变由以塔为主,到前殿后塔,再到塔殿并列、塔另设别院或山门前,最后变成塔可有可无。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传入中国,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建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现存著名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敦煌石窟等。我国中土的佛寺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以佛塔为主的佛

11、寺在我国出现最早,这类寺院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放行广廷和回廊门殿。例如建于东汉洛阳的我国首座佛塔寺白马寺等;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基本采用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式布局,它的出现最早源于南北朝时期的王公贵胄的“舍宅为寺”。道观布局和形式大体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坛庙体制,即以殿堂、楼阁为主,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保存较完整的道观以元代中期的山西永济县永乐宫为代表。伊斯兰清真寺代表作是元代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净寺及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1)寺庙祠观实例唐代典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风格平整开朗。辽代典型:天津蓟县独乐寺,寺内观音阁是我国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平面为“分心

12、槽”式样,是我国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典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元代典型:山西茵城永乐宫,是道教建筑,其内部壁画卓有成就。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最大的藏式喇嘛寺院建筑群,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清顺治时期重建。河北承德外八庙:建于18世纪初期,又称“避暑山庄”,建筑群局部模仿布达拉宫建设。(2)佛塔塔是佛教建筑,通常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佛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等几种。楼阁式塔:楼阁式塔是印度塔与中国传统楼阁建筑结合的产物,出现较早,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建于

13、辽代,是世界现存惟一最古、最完整与最高的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东塔名振国塔,西塔称仁寿塔,是石料建筑形式,高度均为40m,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密檐塔: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一般713层,用单数),大多不供登临眺览,意义与楼阁式塔不同。河南登封篙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塔平面为12边形,是我国密檐式塔中的孤例,密檐15层,高40m。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5层佛完组成的矩形高台上设5座密檐方塔,中央高,四角低。5园林的特征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可以分为物质认知、美学认知和生态认知三个阶段。前两

14、个阶段形成于古代社会,后者则形成于近代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的发展。在3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我国风景园林建设之所以得到广泛发展,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礼制、宗教风俗、标榜政绩、开山采石、崇饰乡里。1分类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可选址和开发方式不同)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照隶属关系分类)2分期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l)生成期:汉以前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的思想。(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的基础。(3)全盛期:隋唐。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

15、。(4)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两宋时造园风气遍及地方城市,影响广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发展表现为四个方面:理景的普及化、园林的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园林的影响(1)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2)从“宏大规模”到“以小观大”追求“壶中之天地”。(3)禅宗的影响(4)理学的影响与文人园的兴盛(5)隐逸文化对私家园林的影响1.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宫殿建筑是(A)A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B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C西安半坡村遗址;D陕西歧山凤雏村古建筑遗址2宋营造法式的四种地盘图包括(ABCD)A金厢斗底槽;B单槽;C分心槽;D双槽3.下列哪种建筑不是用于祭地的场所?(B)A.社穆坛B.大享殿C.山川坛D.先农坛提示:大享殿是祭天之所。4.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AC)A穿斗式;B三角式;C抬梁式;D顶拱式;E拱券式5清式大木作以什么为标准确定各部构件尺寸(B)A材;B斗口;C柱高;D斗拱尺寸1、有玻璃肋和玻璃组成的玻璃幕墙叫A明框幕墙 B半隐框幕墙 C隐框幕墙 D全玻璃幕墙2.环氧树脂涂层属于什么涂料?A,外墙涂料 B,内墙涂料C,地面涂料D,防水涂料3.“五样”“六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