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497325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5大自然的语言【精彩开篇词】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都分别描写了小草。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小草中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的小草中我们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语

2、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竺可桢(zh zhn)载途(zi)簌簌(s)销声匿迹(n) 候鸟(hu) 经度(jng)纬度(wi) 草长莺飞(yng) 草木荣枯(k)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1)解释下面的词语。翩然:动作轻

3、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文中指生长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阿公阿婆,割麦割禾:这里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编出来的农谚。禾,这里指稻秧。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B)得多。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

4、发展,开展山区物候(B)是必要的。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3作者链接。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交流点拨】“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形象来临的因素

5、。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二)速读课文,思考: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交流点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交流点拨】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交流点拨】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交流点拨】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

6、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谈谈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交流点拨】大林寺在庐山香炉顶峰,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原上已是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的时节,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无处寻觅的时候,重遇春景,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转到这里来了。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交流点拨】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7、。第2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及研究大自然的语言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探究本文是如何来说明事理,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如此浅显易懂,饶有趣味的。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交流点拨】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交流点拨】“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3本文原来的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交流点拨】把原来的标题改为“

8、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三、

9、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交流点拨】物候和物候学。2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交流点拨】逻辑顺序。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由现象到本质)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二)品味语言1有人认为课文第一、二两段写得好,请精读这两段文字,说说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2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加点词和加线句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期相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交流点拨】加点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教师小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四、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逻辑顺序现象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