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497254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一、桃花源记练习题【训练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后遂无问津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古今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阡陌交通:古义: 今义: ;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 ;芳草鲜美:古义: 今义: 3、第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 4、有些成语出自选文,请写出: 5、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与“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的

2、一项是( )A、一一为具言所闻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男女衣着,悉如外人D、不足为外人道也【训练二】1、第自然段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原文,简要回答)自然环境: 社会坏境: 人们生活: 2、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3、第自然段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 4、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5、文章表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 6、“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7、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8、用现代汉

3、语翻译下列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 二、短文两篇练习题(一)陋室铭【训练一】1、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意在表明 2、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是在于说明 3、能统领全篇的一个词语是 4、回答下面问题。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翻译句子。“何陋之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用文中的语句填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10、解释加横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惟吾德馨 惟: 成语: 【训练二】1、按下面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2、这段文字从主人的生活环境清幽、 、 及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等四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二)爱莲说【训练一】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

5、中的意思。可爱者甚番(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 陶后鲜有闻( )( )2、有许多同学喜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诩。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3、文中作者把“莲”比做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据民意调查前三名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那种花?并谈谈理由?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香远益清:益: 成语: 陶后鲜有闻:鲜: 成语: 6、比较下面的两段文

6、字,体会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用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这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是在慨叹 ,讥讽 达了作者 。 句表达了作者 。【训练二】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 的世风的鄙弃。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者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者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7、 , 。作者这句话讥讽了怎样的世态? 4、“可爱者甚番”的“番”在文中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并分别用这两个词各写一个成语: 、 。5、本文描写莲的形象“形”“神”兼备,从 、 、 三个方面准确地表现了它的外部特征,有传神地揭示了它的内在气质。6、理解填空。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 ;描写莲花的正直的语句是 , 。短文以莲花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7、下面加横线“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这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何陋之有8、下面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淤泥而不染(颜色) B、亭亭净植(笔直) C、有仙则名(取名) D、谈笑有鸿儒(有学问的人)9、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陋室铭统领全篇、点明主旨和作者品德的句子是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其用意是 。11、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