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48684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句容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第一章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内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管理,规范公司内电气设备做好接地、接零保护的管理行为,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火电厂动力部分)、(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章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的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管理工作。第三章 引用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火电厂动力部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 绿色动力集团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四章 管理内容与要求一、职责和权限(一)职责1、电气设备的接地、

2、接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由设备部负责,运行部负责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日常巡检工作,安环部监督。2、设备部人员应尽职尽责做好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管理工作,由于责任人未尽到责任而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由公司安环部或部门领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和处理。(二)权限1、设备部有权对全公司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进行管理;2、运行部有权对电气设备接地、接零进行日常巡检工作;3、安环部有权对公司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考核。二、管理内容与要求(一)管理目标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的安全管理,防止因电气设备外壳带电而使人身遭受触电事故的发生。(二)管理要求1、电气设备应接地的部分(1)、电机

3、、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和其他电气设备的机座或金属外壳。(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3)、配电盘、保护盘与控制盘的金属框架。(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5)、室内、外配电的金属构架,钢筋混凝土构架的钢筋,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6)、电缆的金属外皮,电力电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及穿线的钢管等。(7)、避雷针、避雷线的引下线,装有避雷针、避雷线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杆塔或构架。(8)、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及支架。(9)、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油区的铁路轨道。(10)、铠装控制电缆的外皮,非铠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的12根屏蔽芯线。(11)、敷线的钢索及电动起

4、重机不带电的轨道。2、 电气设备的下列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不接地或接零。(1)、在干燥而无爆炸危险的场所,交流额定电压在127V及以下,直流在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外壳。(2)、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金属平台上,并与其有可靠金属接触的电气设备及元件。3、 接地装置安装、检测要求(1)、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采用接零保护。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应采用接地保护。(2)、由同一台变压器或同一段母线供电的低压电力网上的用电设备只能采用一种接地方式。(3)、电气设备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支线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连接,禁止用接地线将多台电

5、气设备串联进行接地。(4)、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零线应重复接地,并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地短路的保护装置。(5)、接地装置的材料一般采用钢材,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禁止用铝;接地导体的截面应符合热稳定要求,能承受接地故障电流和对地泄露电流而无危险;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或有附加的保护,以防外界影响而造成损坏。(6)、接地线与需要接地的建筑物的连接以及接地支线、干线、接地体相互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塔接焊,并焊接牢固。(7)、电气设备的外壳、电机的机座可用螺栓与接地线连接,应注意防止松动或锈蚀,接地线必须采用多股裸铜线,并符合截面和机械强度的需要。(8)、为便于测量接地网中个别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在适当的地

6、点(如防雷的集中接地装置与总接地网的分界处,人工接地装置与自然接地装置的分界处等)设置分解装置。(9)、严禁借助于易燃易爆气体、液体、蒸汽的金属管道做接地线。(10)、明设的接地线表面应涂黑漆。(11)、保护用接地、接零线上不得装设开关、熔断器及其他断开点。(12)、为防止触电危险,在低压电网中,严禁利用大地作为相线或零线。(13)、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外,可使用一个总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14)、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与接地线的连接,宜采用多股软绞线,其铜线最小截面面积不得小于4,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装设保护管。(15)、爆炸危险环境内接地或接零用

7、的螺栓应有防松动装置;接地线紧固前,其接地端子及上述紧固件,均应涂电力复合脂。(16)、电气设备及灯具的专用接地线或接零保护线,应单独与接地网相连,电气线路中的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用。(17)、铠装电缆引入电气设备时,其接地或接零芯线应与设备内接地螺栓连接;钢带及金属外壳应与设备外接地螺栓连接。(18)、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复合下列规定:、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接地电阻不应超过0.5;、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总容量在100KVA以下的变压器、低压电力网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低压线路零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

8、应大于10;在电力设备界定制止的接地电阻允许达到10的电力网中,所有重复接地装置的并联电阻等值不应大于10;、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电气设备的界定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接地的规定;作防静电的接地装置,每一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三)管理条件 接地、接零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正式上岗的运行全能值班员或电气值班员和电气检修人员。(四)管理方法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管理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五)管理程序1、日常管理(1)、各部门对于地面可见的接地装置,应同电气设备一切作为巡视检查的项目,如发现问题,按设备消缺制度执行。(2)、接地电阻的测量,至少每三

9、年一次,由设备部负责。必要时,选点挖土检查接地体和接地线是否完好,并将结果记录归档。(3)、新安装的电气设备,应由设备部指定接地点,由设备的安装单位进行接地、接零连接,并符合本标准的要求。2、安环部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设备部落实书面反馈至安环部,安环部复查、考核,安全月报全公司公示。第五章 检查与考核1、各级主管生产领导、技术专责、安全员均有责任确保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的正确贯彻实施,按分管均有检查总结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中存在问题、进一步改进管理的义务和责任。2、若违反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管理规定,造成事故后果者,按事故障碍考核。第六章 附则1. 除上述规定外,安环部

10、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及修改。2. 本制度解释权归安环部。3.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一、目标值: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2、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

11、100%。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2、保证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本单位内全面实施,并自觉接受公司安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安全与交货期、质量”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参加生产碰头会时,首先汇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问题落实情况;在安排本单位生产任务时,必须安排安全工作内容,并写入记录。 5、在公司及政府的安

12、全检查中杜绝各类违章现象。 6、组织本部门积极参加安全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整改,记录全。 7、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对发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负有查禁的责任,同时要予以查处。 8、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问题,杜绝不接受或盲目指挥;9、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填写事故登记表,严禁隐瞒不报或降低对责任者的处罚标准。 10、必须按规定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和新员工上岗教育;11、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保证本单位所有人员不违章作业。 三、 安全奖惩: 1、对于全年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生产现场管理规定和工作说明书进行考核奖励;对于未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每月接受主管领导指派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状的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