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册复习提纲(U1~U9)20119.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48579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分册复习提纲(U1~U9)201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分册复习提纲(U1~U9)201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分册复习提纲(U1~U9)201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分册复习提纲(U1~U9)2011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分册复习提纲(U1~U9)2011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分册复习提纲(U1~U9)201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分册复习提纲(U1~U9)20119.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复习纲要(仅供参考)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地区,南临波斯湾,基本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国境内。古代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二、王国的更替(A)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三、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1、文字与文学(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为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书写在泥板之上,也称泥板文字。公元前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开始使用这种文字,是迄

2、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2、法律(汉穆拉比法典)(C)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颁行目的: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特点:宣扬君权神授。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制定严格的等级制度,实行严刑酷法,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奉行同态复仇原则等。历史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第2课 古代埃及一、古埃及地理位

3、置(A)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二、 古埃及的统治(A)1、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国家。2、 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三、文明成就1、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A)金字塔的象征意义:(B)(1)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2)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3)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创造性智慧的结晶。(4)金字塔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具体成就。3、 象形文字(A)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的时间:3500BC书写材料: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消亡原因:文字本身缺乏普及性;受到了强势的希腊罗马文化

4、和阿拉伯文化的冲击。第3课 古代印度一、印度河流域文明(A)位于南亚、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早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二、种姓制度与吠陀时代(A)1、吠陀时代: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部落从印度河流域征战到恒河流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为“吠陀时代”;“吠陀”宗教经典。2、种姓制度(B)四大种姓:婆罗门(雅利安人的祭祀阶层)、刹帝利(雅利安人中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种姓制度的特征:等级森严;职业世袭; 内部联姻、排斥外人;法律、社会、宗教权利不同。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三、佛教的产生和传播(B)

5、1、 产生的历史背景印度半岛北部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制度日益不满。2、 佛教的产生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悉达多(释迦牟尼)3、 佛教经典大藏经,由经藏、论藏和律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4、 佛教的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发展,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佛教汉代传入中国。四、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多为神话传说。(A)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A)1 土著印第安人2 玛雅文化:(B)中美洲;“美洲的希腊”;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等40多种农作物。3 阿兹特克文化:今墨西哥一

6、带;印第安文明的一朵奇葩;4 印加文化:南美洲;“印加帝国”;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一、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A)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区域(自西向东四个部分):爱奥尼亚群岛、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二、希腊城邦的形成(A)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三、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征(B) 古代希腊形成以城邦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四、“古典时期” (B)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五、雅典

7、民主政治(1) 形成背景:(A)A、 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平等、民主思想的产生B、 平民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与贵族斗争(2) 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B)A、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 594BCB、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508BCC、 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伯里克利时代” 443BC429BC 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公元前5世纪以后,“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3)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D):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轮番而治。(4) 雅典民主政

8、治的意义(D):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是希腊城邦政治中最先进的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是近代西方民主的源头。(5)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D):在雅典享有公民政治权利的人数有限,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抽签方式和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容易造成“庸才误国”或“暴民政治”。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一、 史诗(A)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史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有很大的史料价值。二、 戏剧(A)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三、

9、建筑(A)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伯里克利时代的多利亚柱式建筑四、 哲学(B):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点:冲破了宗教神话的束缚,力求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古典时代的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五、 史学(B):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以“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为标志。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一、罗马共和国(A)1、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贵族寡头政治。2、首先,征服意大利半岛。3、其次,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确立了地中海地区的霸权。二、 罗马帝国1、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

10、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实行元首政治。(A)2、 罗马帝国的和平时期: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A)3、 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公元2世纪初,罗马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A)4、 罗马帝国的分裂:(A)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5、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三、 基督教的兴起(B)1、 基督教的产生时间:公元1世纪上半叶地点:巴勒斯坦地区2、 创始人:耶稣3、 经典: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4、 公元392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

11、督教为罗马的国教。第9课 罗马法体系一、罗马法系的起源:“十二铜表法”1、形成背景:(B) 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与贵族斗争,要求将法律明确化。451BC450BC2、主要内容:(B)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3、 特点和影响:(C)“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人法治精神的体现。它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二、 罗马法体系的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B

12、)1、 罗马国家早期颁布的“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2、 罗马共和国后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形成的“万民法”(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3、 “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走向统一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步消失,公民法与万民法统一起来。三、 罗马法系的完善:民法大全的颁布(A) (公元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四、 罗马法的影响(D) 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当然,罗马法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