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48096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学习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激发学习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激发学习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激发学习兴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发学习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习兴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并 快 乐 着孔德丽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愿学、乐学。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做法和体会。一、形象语言,诱导兴趣语言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媒介,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较差,注意的稳定性,思维的抽象性也都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过程的乐趣。如教学09十个数以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这十个数字的符号特征,可把它们编成生动

2、有趣的歌谣: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拧一拧,9像勺子能盛饭,0像鸡蛋营养好。学生记住了歌谣,也就记住了十个数字的字形特征,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过程的快乐,引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故事、典故,激发兴趣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式的过程,反映了知识的本质,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初步学习分数时,可给学生讲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一天唐僧师徒四人经过桃树园,孙悟空、猪八戒见了大蜜桃,口水直流,师父说:“吃桃可

3、以,但得考考你们。”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人,每人得几个?(2个),这还不容易,两位徒弟哈哈大笑。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人,每人几个?(1个)。要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个?(半个)半个怎么写?两个徒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谁能帮这个忙?以上故事情境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迫切地想知道新知,这样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三、动手操作,强化兴趣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多动手,并调动其他感官一起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六年级“圆环面积的计算”,可先让学生各自画一个半径是4厘米的圆,再以原来

4、的圆心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剪去内圆,剪下外圆,这样得到环形。然后,让学生叙述刚才是怎样得到环形的,学生讲述操作的过程,经整理后得到:外圆剪去一个同圆心的内圆,就得到了环形。教师进一步引导:“现在谁知道怎样求环形的面积?”学生回忆操作过程,得出: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教师接着说:“如果用R表示外圆的半径,r表示内圆的半径,我们能用字母公式表示吗?”“能!”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于是写出正确的公式。整个教学流程是: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字母公式,逐步抽象,逐步概括,学生思维随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学得积极主动,轻松快乐,兴趣更浓。四、链接生活,保持兴趣小学数字教学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

5、有联系的因素,开发教材,拓展课堂,多让学生想一想,算一算,用一用,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比较大小后,教师可设计一个超市中的价目表,并相应地列出一些问题:从这张价目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你能利用这些信息吗?用20元能买某两件物品吗?同一品牌,不同容量,通过价格比较,买哪一种容量的合算一点?利用价目表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此题的设计给学生在想像和应用数学方面留下了自我创造的空间,通过与实际生活的链接,丰富了数学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的数学兴趣得以保持。五、积极评价,提升兴趣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当学生的某一想法或思维过程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

6、眼神和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用两根或三根小棒拼出不同角的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出了许多拼角方法。如:、T、教师马上就提议用这些同学的名字命名命这些拼法,如“拼法”。学生在得到肯定后,拍手欢笑,兴趣大增。好几位同学又主动代替老师把黑板上几位同学板演的练习改正过来。老师又用肯定的口吻为这些同学送上一句:“相信你们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积极的评价,热情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的发生,实际是学习成功的起点。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之:“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北师大林崇德教

7、授在智力的培养一书中指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趣色彩的认知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古今两位名家的话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建构起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小学数学的教与学亦是如此。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基本模式是:设置疑问认知失调探究讨论问题解决评价

8、反思,其中关键的环节是设置疑问。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又能取得教学的实效呢?一、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学起源思,思起源疑”。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在导入新课时,提出:“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次生日。而他的爸爸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9次生日,你们知道小明的爸爸今年几岁?为什么会比小明过的生日少呢?”话音刚落,学生们都睁大了疑惑的眼睛,好奇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探求其中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此时,应抓住这有利时机,提出“同学们,只要我

9、们集中精力,上好这节课,其中的奥秘你们自然就会明白了。”这时,学生充满了新奇感和快乐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的欲望也与时俱增。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二、创设猜测情境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课开始,我设计了让学生计算两块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猜测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呢?此

10、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呢?”。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三、创设直观情境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都脱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参与的太少。我们应努力改变这些弊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参与数学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让学生表演应用题中的情节,让两个同学站在走廊的两端(相距20米左右),面对面走,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人相遇了,此时让学生回答他们这种

11、情形就叫做什么(相遇)然后让学生口头编应用题并解答,紧接着,我们趁着学生的兴趣未退让学生用双手表演相遇(将双手掌心对掌心,慢慢靠拢)。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同时,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四、创设比赛情境当代小学生普遍都有极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和要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入竞争机制,激活课堂。计算题的教学,给人的印象总是淡而无味。如何让这类课堂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生命力呢?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教学计算题的课堂上,可适当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

12、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新知,巩固新知。五、创设比较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发现,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在人教版在教学“圆”这一单元时,经常出现这样一道判断题“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学生总认为是“对”的,此时,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图让学生观察后再判断:学生就会从比较中得出这题是错误的。六、创设师生互动情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

13、,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在讲授圆周率时,师通过介绍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七、创设生活情境很多学生在课堂内、考试时觉得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

14、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让学生回家去收集百分数的数据,和同学们说说: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在教学“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让学生计算自己血液的重量”,通过提供“人体血液占自身体重的百分比”的材料,组织学生复习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掌握有关数学知识。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情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进数学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