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施工监测与检测建构筑物的保护.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480108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5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施工监测与检测建构筑物的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章施工监测与检测建构筑物的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章施工监测与检测建构筑物的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章施工监测与检测建构筑物的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章施工监测与检测建构筑物的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施工监测与检测建构筑物的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施工监测与检测建构筑物的保护.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施工监测与检测建构筑物的保护1 测量方案1.1.1 管线处理、过程施工施工及竣工测量1.1.2 定位测量1.1.3 土方开挖及结构施工中测量1.1.4 出入口通道的施工测量1.1.5 工程竣工测量主要进行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和区间隧道结构净空测量,主体结构尺寸测量、线路中线贯通测量等。1.1.6 地铁工程测量的精度地铁工程隧道开挖的贯通中误差规定为:横向50mm,竖向25mm,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2倍,纵向贯通误差限差为L/5000(L为两开挖洞口之间的距离)。上述精度指标是各等级测量包括地面GPS控制网、精密导线网、由地面向地下传递测量、地下导线测量及洞内外高程测量的设计依据,最终误差必

2、须满足总贯通误差的要求。1.1.7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二等GPS控制网,工程平面控制点采用地铁坐标系统。精密导线点应沿本标段经过的实际地形选定,以GPS网为基础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网。1.1.8 地面高程控制地面高程控制网分为主网及加密网,主网为地铁工程沿线布设的二等水准网,加密网为向各施工面附近引测的二等加密水准网。车站附近设三个水准点,一个深标,两个浅标,保证点位稳固安全,能长期保存便于寻找和施测及联测。1.1.9 联系测量风井定向:风井投点,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200000的光学垂准仪,每次投点单独进行,共投三次。三点互差2mm,投点误差为0.5mm(井深20m)。地下导线的

3、起始边作为每次联系测量的基准边,基准边两端点在开挖时,应埋设牢固的钢板桩,铜心标志,桩的角上设螺帽(作高程点),基线长度大于50m。1.1.10 高程传递向地下传递高程的次数,与坐标传递同步进行。先做趋近水准,再做风井高程传递,或直接从洞口向下传递高程。地面趋近水准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施测,限差不大于8Lmm。明挖段经斜坡通道亦用二等水准作业直接引测至底板上的水准点。经竖井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鉴定过),井上下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读数,每次错动钢尺1m2m,共测三次,高差校差不大于2mm时,取平均值使用。1.1.11 地下高程控制测量地下水准点可与导线点设在一起,亦可另设水准点,水准点密

4、度与导线点数基本相同,曲线段可适当减少。地下水准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同地面测量。开挖至区间全长的1/3和2/3处时,贯通前50m100m时,分别对地下精密控制点复测,确保贯通精度。1.1.12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为确保车站结构精准、隧道正确贯通和满足设计的净空限界,建立严格的检查和检验制度。凡承包方的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经自检和监理复测后,提出检测申请,报业主指定单位测监中心进行检测。检测地上坐标互差12mm、地下导线的坐标互差20mm;检测地上高程互差3mm;地下高程点的高程互差5mm;检测地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10;检测相邻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

5、,检测导线边的边长互差8mm;检测经竖井悬吊钢尺传递的高程的互差5mm。2 监测量控与预报表10-2-1 车站基坑监测项目表监测项目监测方法 测点布置备注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全站仪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水平间距15m围护墙顶部竖向位移水准仪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管、测斜仪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水平间距15m25m,且每边不少于一个立柱竖向位移水准仪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且均不少于3根。支撑内力轴力计,应变片(混凝土支撑)每层不少于3个,测点宜布置在两支点间的1/3部位。周围地表竖向位移水准仪监测剖面应与坑边垂直,每个监测剖面的监测点不少于5个,剖面间距1520m建筑四角、沿

6、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部少于3个监测点周边建筑竖向位移水准仪倾斜水平位移全站仪周边建筑、地表裂缝目测有代表性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不少于2个,宜在裂缝最宽处及裂缝末端设置地下水位水位计、水位管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水平间距2050m周边管线变形水准仪、全站仪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心曲率较大的部位,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延伸至基坑cf边缘以外13为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车站明挖基坑监测图如图10-2-1所示。2.4.1 地表的沉降监测图10-2-1 车站基坑监测点布置图2.4.2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2.4.3 基坑底部回弹和隆起2.4.4 地下水位监测

7、2.4.5 土体(围岩)应力监测2.4.6 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2.4.7 周边建筑物的倾斜及裂缝2.4.8 周围重要管线的变位与破损进行管线调查,确定管线的破损情况,随着施工的进行,对管线进行沉降观测,确定其变位情况。根据施工的进度和影响程度,安排监测的频率与监测部位。为了解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对整个区间隧道上方的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管线、隧道结构进行全面地跟踪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是现代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动态了解盾构施工对地面沉降和周围建筑物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量测信息的反馈,可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和采取技术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和保护周围环境。2.5.1

8、测点布置测点布置如图10-2-2 所示。图10-2-2主断面量测测点布置图2.5.2 控制标准施工监测中,应对量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和反馈,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加强措施:当地表沉降值超过30mm时,地表隆起超过10mm时;当房屋倾斜超过3时;当隧道掌子面施工通过一倍洞径,变位速率超过5mm/d,仍持续增加时。2.5.3 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区间监测项目见表10-2-2。表10-2-2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项目表测量项目测量仪器测点布置测量频率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D必测项目地表隆陷精密水准仪盾构始发、到达段100m范围内,每20m设一断面。其余地段,

9、每30m设一断面。12次/d1次/2d1次/周隧道沉降、收敛精密水准仪、钢尺每510m设一断面房屋倾斜及开裂精密水准仪、钢尺距线路中线20m以内的房屋均需布设建筑物倾斜测点。管线变形精密水准仪、钢尺距离线路中线10m以内的地下管线均布设沉降观测点选测项目土体深层位移(垂直和水平)水准仪、磁环分层沉降仪、倾斜仪每30m设一断面,必要时需加密衬砌环内力压力计和传感器每50100m设一断面,必要时需加密土层压应力压力计和传感器每一代表性的地段设一断面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或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

10、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典型的动态回归曲线示意图如图10-2-3。采用的回归函数有:U=Alg(1+t)+BU=t/(A+Bt)U=Ae-B/tU=A(e-Bt- e-Bt0)U=Alg(B+t)/(B+t。)式中:U-变形值(或应力值) A、B-回归系数 t、t。-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图10-2-3 时态回归曲线示意图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月报,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

11、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机构,组成监控量测小组,成员由公司监测队人员为主组成。设组长一名,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计划,外协工作以及监测资料的质量审核。监控量测流程见图10-2-4。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1)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3)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4)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

12、、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5)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6)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7)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8)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9)各量测项目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10)针对施工各关键问题开展相应的QC小组活动,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图10-2-4 监控量测流程图 反馈设计施工现场施工监控量测监测设计量测结果的微机信息处理系统量测结果的综合处理及反分析监测结果的综合评价量测结果的形象化、具体化报送设计、监理单位地层支护结构安全稳定性判断经

13、验类比理论分析甲方、规范要求等地层、支护结构动态及现状分析说明、提交修正设计、施工建议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法新设计施工方法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或辅助施工措施资料调研施工过程中如发生量测数据突变(1)立即停止开挖掘进,对掘进面采取加强支护措施;(2)立即上报项目部,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制定相关措施,并将情况及时上报业主和监理、设计单位。(3)对突变发生地表道路和建筑物等实施24小时监控。(4)如涉及地表安全,立即请相关部门协助,采取疏解交通等有效措施。5、请业主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共同制定应对措施。3 建构筑物的保护方案(1)根据甲方提供建(构)筑物的相关的以及本公司现场

14、勘查所获得的资料,对现场建(构)筑物及相关单位进行详细调查,充分了解保护对象所允许的变形量及其它详细资料,并得到保护对象所有人的认可。为建(构)筑物的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2)工程开工前,提供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等被保护的对象的完整的资料(包括调查表、照片、示意图等),供监理工程师审核,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本标段主要建(构)筑物详见表10-3-110-3-2。表10-3-1 车站建(构)筑物一览表车站建(构)筑物名称位置、范围基本状况描述大明路站车站主体西侧临近江苏杜克置业有限公司K29+160K29+200大明路站主体结构距离大明路汽配城及江苏杜克置业有限公司最近处为18m,该房屋为两层混合结构,基础不详。车站主体纵向下穿高压线、给水管、燃气管、雨水管等K28+881.142K29+381.992位于卡子门大街东侧,纵穿车站主体的管线有400X400 10KV高压线、1000X800 10KV高压线、DN800雨水管、DN500天然气管、DN200给水管等;埋深0.7m1.2m车站主体横穿高压线、给水管、燃气管、雨水管等K29+260K29+342大明路两侧,横跨车站主体的管线有DN150 10KV高压线、DN600雨水管、DN500天然气管、DN800给水管等,埋深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