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给骨干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47945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给骨干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改革给骨干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改革给骨干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改革给骨干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给骨干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给骨干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给骨干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骨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发挥哪些作用?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是; “教好书育好人”是我们教师的神圣的责任。可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它牵涉面广,涉及内容多;并且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结果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包括其他结果。在此情况下,有人对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下去以及实施的效果产生了怀疑。有人则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棍棒底下才出才子是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当今的选择,学生一天迷于QQ、游戏,家长忙于工作。此时我们的教师不光单纯是教好书那样简单事。 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观念亟待更新,教师的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然而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需要大批观念新、素

2、质高的师资,这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新课改中,课程概念、课程结构、课堂模式都有实质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也将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要做知识的先知者、做学者、做教练,做大胆探索的实践者。然而,由于客观的原因,基层教师教学压力过重,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沉重的生活负担耗去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条件的限制也影响了我们许多进修学习的机会。南部的我们授课形式为插秧式的教学模式,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教育的理想追求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新课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种教学形式需要课堂的小班化,也只有通过小班化教学,才能有效地做到师生互动、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地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然而,许多学校班级人数都在五十人以上,在有限的四十多分钟时间内,要让教师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于是,很多班级两极分化在加剧,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要做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互联网,同课异构,资源共享。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

4、难变成教师的实际行动。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广大基层教师普遍感到与新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究其原因,既有客观上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主观上广大一线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及周围环境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缺少课程开发的动力与意识的原因。 要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措施,就必然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制度与方法的改革。家长与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落实的程度。学校和教师一致认为,如果抛开中考、高考,真正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去落实,的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目前的评价机制是,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学校升学率的升降直接决定着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的命

5、运。学校和教师不敢忽视双基,否则会把学校搞垮,家长也不答应。大家普遍关心与学生的升学、教师的考核和对学校的评价密切相关的各种考试能否与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相一致。正因为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机制相脱节,造成了一些地方轰轰烈烈喊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的滑稽局面。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发挥作用;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的职责;引导,组织,学生探索知识。于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力量。并且与周围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

6、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不再做教育改革的“被动者”,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参与者,主动策划者”;“我与教师同进步”“我与学生共成长”,“我与学生是竭诚的合作者”;“我与家长是学生的观察者”。对课堂教学能运筹帷幄,具有较强的表演力和互动效应,有效教学理念领先,成为教学改革的“促进者”、“领路人”。作为教育者的同时,也是学习者、研究者;在教学中“既会当导演,又会当演员,又会当观众,既会扮演节目的主持人的角色,又会扮演音乐指挥家的角色”。既做课程方案的实施者、执行者,又做课程内容的研究者、开发者。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促进课程改革。不仅要学会“教书育人”,更要学会“严于律己,身先垂范”。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单一结构向综合结构转变,能不断更新和拓宽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力争使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具有独立承担教育科研的能力,并能有机地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