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导学案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47936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导学案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2导学案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2导学案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导学案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导学案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情景设计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一、旱灾1.旱灾的三大特征(1)出现的次数多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2155年间,我国发生较严重的旱灾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2)持续时间长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旱灾,并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3)影响范围广1950年-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年农田干旱面积达2000万公顷,因旱灾每年粮食减产达100亿

2、千克。思考旱灾的危害有哪些?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做教材第3页活动题【点拨】: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探究活动: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3)江淮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4)华南地区夏秋旱。(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2.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

3、形成原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长江以南华北、东北西南(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水土资源不平衡(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思考: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的原因?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人口的增加二、我国洪涝灾害1. 洪水的成因锋面雨带、热带气旋降雨(尤其暴雨)洪水2. 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南方地区【点拨】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南方雨季时间长思考:南方的雨季为什么比北方长?【补充】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是北进慢、南撤快,所以造成:1、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而且比较均匀;北方雨

4、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而且集中。2、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河流自南往北相继入汛,而且汛期一般也越往北越短。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因锋面雨带的徘徊停留出现梅雨;七、八月份盛夏时节又因雨带北进出现伏旱。我国东部地区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挺快,则会出现北涝南旱;若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偏慢,则又会出现南涝北旱。 3. 洪涝灾害的发生季节春夏秋,以夏季最为集中阅读教材39-40页找出98年长江流域水灾的原因4. 洪涝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点拨】上游地区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思考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

5、流失的重点?点拨: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三、影响我国的寒潮1.概念: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侵蚀现象2.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3.源地: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侵入我国的寒潮都是北冰洋的极地冷气团向南爆发的结果。有时,在西伯利

6、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气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4.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影响我国的寒潮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西路。这是影响我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一条路线。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第二条是中路。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经过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第三条是东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有时经过我国东北,有时经过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我国东部沿海一带。从这条路线南下的寒潮主力偏东,势力一般都不很强,次数也不算多。5.寒潮的危害由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等恶

7、劣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民众的生活都会【补充】寒潮也有有益的影响。地理学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 气象学家认为,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为什么能在民间千古流传?这是因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

8、,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起到抗寒保温作用。 有道是“寒冬不寒,来年不丰”,这同样有其科学道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据各地农技站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农药可节省60以上。四、影响我国的台风1.台风的形成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

9、,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而形成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愈快时,其风速就愈大;当近地

10、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2.台风的发生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多3.台风的路径【点拨】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月基本都是此类路径;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

11、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月和-月。4.台风造成的影响有利:减轻干旱、缓解高温酷暑不利:大风、暴雨、风暴潮【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这四种常见的气象灾害。我们主要掌握这些灾害的成因、危害和解决的措施。 学案 我国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一、 我国的干旱灾害(一)我国干旱的三大特征:1. 2. 3. (二)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第一 第二 第三 二、 我国的洪涝灾害1 洪水的成因2.降水的时空分布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三、 影响我国的寒潮1. 寒潮定义: 。2寒潮源地: 、 3.寒潮路径 1)中路: 2)西路: 3)东路: 4.寒潮危害: 四、 影响我国的台风1. 定义: 。2. 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