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3.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47929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6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看图编故事。仔细观察两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了解图中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图画内容展开想象,将所见所想编成一个故事。教学目标: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准确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围绕主题,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把两幅图所描绘的内容写清楚。2、展开合理的想象,围绕主题,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2)准备相关的范文。2、学生准备:(1)了解燕子对人类的益处。(2)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1、同学们

2、,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你们猜猜它是谁?“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又回,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2、同学们猜对了,是小燕子。小燕子是益鸟,你们喜欢小燕子吗?要是小燕子遇到了危险,你们会怎么做呢?3、小红家的屋檐下住着小燕子一家。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那看一看,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4、请大家认真审读题目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2)要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充分发挥想象。(3)要想象出故事的过程和结果。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通

3、过猜谜语激起学生兴趣,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通过审读题目,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体裁和要求,使下面的学习有的放矢。二、仔细观察,合理想象。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第一幅插图,练习说话。(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图画上有房子,这件事应该发生在一个院子里;一只小燕子从窝里掉下来了;小红很着急)(2)描写心情着急的词语有哪些?(心急如焚、惊慌失措等。)选用一个词把小红的心情说一下。(3)把图上的环境描述一下?(房子边上柳树发芽了,桃树花开了,告诉我们春天到了)(4)什么原因使这只小燕子从窝里掉下来了?(我猜测燕子妈妈可能出去觅食了,小燕子饿了,站起来看看妈妈回来没有,不小心掉下来了。燕子窝里还有三只

4、小燕子,可能是摔下来那只小燕子的兄弟,它们看到兄弟掉下去了,心里很着急。)(5)连起来说图意。小结:观察要有顺序,抓住重点,只要合理都可以想象。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第二幅图,练习说话。(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抓住小猫的神态、动作来说。(那只小猫趴在地上,两眼紧盯着小燕子。当时它一定在想:哈哈,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今天,我总算可以美餐一顿啦。然后,它就把爪子向小燕子伸去)(2)如果你是这只小燕子,你会怎么想?(小燕子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弱小的身体瑟瑟发抖,它扑打着翅膀在地上不停地挣扎着,嘴里发出“唧唧唧”的哀叫,好像在说:“求求你,不要吃我!不要吃我!”)(3)连起来说第二幅图。3、小组合

5、作,想象第三幅图,练习说话。(1)书上画了两幅图,第三幅图会怎么画?围绕“救小燕子”展开想象。(2)指名说救小燕子的方法。(大声喊叫把猫吓跑;用石子赶跑;燕子妈妈和猫进行搏斗)(3)讨论:哪一种方法更合理?怎样才能更合理?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好。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救小燕子的?(师范文“怎样赶走小花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红大喝一声:“站住,不许伤害小燕子!”并迅速拣起一颗小石子,冲着小花猫身上扔去,小花猫疼得“喵喵”直叫,顾不得眼前的美食,转身就跑。4、小组合作,想象第四幅图,练习说话。(1)第四幅图会是什么?展开想象。(2)小燕子在掉下来的过程中有可能摔伤,小红会怎么做?小红怎样把小

6、燕子送回家去?5、小结:这四幅图要突出“小红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主题。设计意图:“一切伟大的创作皆来自于想象”,由此可见想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大胆发言,便已完成了一半的习作。先动口,再动手,符合作文的训练规律。加强合作探究,使学生相互学习,有利于取长补短。“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

7、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三、学生写作,通读修改。1、同学们,通过刚才一系列的观察、想象、练说,此时,你的脑海里对本次习作一定有了眉目。下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创作吧。2、写完的作文先自己读一读,遇到问题进行修改,达到“文通字顺”。3、同桌互相修改习作。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

8、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4、改好的作文读给全班听。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课外延伸:同学们,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美丽,让我们从作文中走出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护一切人类的朋友吧!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导学生多向他人学习,以此弥补自己的不足,共同提高。引导学生从习作中走出来,共同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