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冷冻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冷冻疗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温冷冻疗法定义:低温冷冻疗法是应用制冷剂或低温治疗机,将热从患者患处置换出来,使该处温度降低到所要求的程度,借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一、 制冷剂的分类(一) 在0以上的低温制冷剂:含有氯乙烷、氟里昂114、冰水、冰块、冰沼泥(2)和氢化硅酸盐冷冻剂。(二) 在0-100之间的低温制冷剂:含有冰盐混合物,氯甲烷、二氧化碳干冰、氟里昂、异丁烷、一氯化甲烷、氨、氧化氮、温差电偶。(三) 在-100以下的低温制冷剂:含有液态空气、液态氮、液态氢、液态氧、液态一氧化碳和液态氧化亚氮等。二、 低温冷冻对机体的影响人体对冷冻刺激的反应包括局部反应与全身反应。其生物学基础是局部组织温度改变。(一)
2、对局部组织的影响:冷冻刺激可使局部组织温度明显下降。如将冰袋放在人体腓肠肌部位,可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22;皮下组织温度降低13;肌肉组织降低10左右。腹部冰敷30分钟,可使腹膜间区温度降低4-8左右。当组织被缓慢冷冻(温度变化为1-10/分)时,细胞外液首先结冰而出现冰晶,细胞外溶质逐渐发生浓缩,细胞内的水分透过细胞膜外渗,细胞脱水、皱缩,细胞内溶质浓缩,酶的浓度和活性发生改变,酸碱度也发生改变(PH值降低)。由于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的增高,原来对细胞无害的尿素以及溶解的缓冲盐类被浓缩到有害的程度,使细胞中毒死亡。快速冷冻(温度变化10-100/分),则细胞内外均有冰晶形成。冰晶出现在细胞浆、细
3、胞核和染色体内,可立即使细胞死亡。此外,冷冻尚可使细胞膜的类脂质蛋白复合体变性、破坏,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由于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细胞膜破裂。温度骤降时,细胞发生的低温休克更甚于冷冻的直接作用。有时甚至未达到冷冻程度,即可使细胞遭受损伤。可出现血液滞留现象。冷冻后的复温也有破坏作用。温度复升时,由于细胞外溶质浓度的降低极为缓慢,细胞长时间处于这种高浓度电解质的细胞外溶质环境中,细胞特别易于破坏。缓慢复温时,细胞内小的冰晶聚集成大的冰晶(再结晶),引起细胞内外电解质的再次浓缩,更加促进细胞的死亡。一般组织经过冷冻后,均能恢复正常。除非冷冻深度已达到使组织不可恢复的程度。(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二)对
4、神经系统的影响:冷冻使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以至暂时丧失其功能。由于感觉敏感性降低或消失,故有解痉、镇痛、麻醉等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冷冻使轴突反射减弱,当温度降至6时,运动神经即受到抑制;降至1时,感觉神经也被抑制。神经干受到冷冻,如不适量,可造成损伤,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大神经干。但瞬时冷冻刺激对神经则有兴奋作用。(三)对血液循环的影响:冷冻刺激是一种强力的血管收缩因素,可使周围血管收缩,微循环停止,明显减少外周血流量。并改变血管的通透性,有助于减少渗出,防止水肿。但长时间冷冻可继而引起血管的扩张反应。冷冻达一定深度时,可使血管内膜增生,致管腔狭窄,血流瘀滞以及血栓形成,局部血循环障碍,组织缺血坏
5、死。这多发生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大血管对冷冻的抵抗力很强,在-80低温作用下,血管内的血液只是被暂时冻结,复温后血流再通,不致引起血管破裂。(四)对代谢的影响:冷冻可增强代谢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而降低被冷冻组织的代谢,减少其耗氧量。(五)对胃肠道的影响:腹部冷敷可反射地增强胃肠道功能,促进胃酸分泌增加。对消化道的直接冷冻,效果则刚好相反。(六)对肌肉的影响:局部冷冻使神经肌肉的化学物质传递减慢,因而肌肉的收缩期、松弛期及潜伏期均延长,降低肌张力、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速度,肌肉的电兴奋性减弱,可缓解肌肉痉挛。(七)对皮肤的影响:人体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比热觉感受器数目多,因而对冷冻刺激比较敏感,并通
6、过反射机制而引起局部的与全身反应。冷冻时,局部皮肤温度随冷冻程度而下降。在皮肤温度降到冰点前,皮肤血管收缩,触觉敏感性降低,皮肤麻木;降到冰点时,皮肤骤然变成白色而坚硬;继续加深冷冻,使发生凝冻而稍显隆起。冷冻停止后,皮肤解冻,由边缘区逐渐向中心区出现潮红,在冷冻区中心可出现水肿,甚至大疱,血疱。各种病变冷冻达到一定深度后,局部便发生坏死。由于冷冻坏死后退行性变较轻,成纤维细胞不活跃,上皮迅速再生,一般不留明显瘢痕,但局部组织色素大都减退,以皮肤最明显,一般在半年至一年逐渐恢复。(八)对免疫机能影响:临床与实践证明,细胞经冷冻破坏后,可形成特异的抗原性物质,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因而在治疗
7、恶性肿瘤时,冷冻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破坏与吸收。三、 低温冷冻的治疗作用(一) 镇痛解痉:冷可抑制细胞的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弱活动。临床上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和痛经。冷冻喷射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二) 止血作用:冷疗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扁桃体术后及鼻出血的患者,或于损伤早期局部施以短时间冷敷,可防止皮下出血与肿胀。胃出血、溃疡病等以采用体内循环冷冻最好。(三) 止痒、镇静: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四) 消炎作用:在低温情况下,细菌和病毒的代谢活力降低,并可将坏死的组织和较多蛋白混合物消除掉,从而使淋巴管、小血管循环得到改善,并促使水肿和炎症的
8、吸收,多用于治疗溃疡、角膜炎等,与抗生素合并应用效果更好。(五) 降低体温:冷接触皮肤,可将体内的热传导散发,在全身用冷后,先是毛细血管收缩,继而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降低体温,用于高烧患者,中暑、脑外伤和脑缺氧者。(六) 破坏作用:利用冷冻对细胞的破坏作用,可治疗疣,癌,肉芽肿,血管瘤和疤痕等疾病。(七) 炎性反应:利用冷冻产生的无菌性炎症来治疗视网膜脱离,能使视网膜色素层紧密粘连,封闭视网膜的裂孔或撕裂,而不损伤巩膜。还可利用它的粘连作用,摘取白内障。(八) 免疫作用:肿瘤组织经超低温破坏后,失去活力,但抗原性依然保持,并促进机体出现自体免疫现象或相应的免疫反应。四、 操作技术:(一)
9、治疗方法:1、 冷疗方法:包括冰块按摩、冰水浴、冰毛巾、冰袋、冷包裹、冰水灌肠和口服冰水,冷气喷射以及冷针疗法。2、 冷冻疗法:包括接触法、喷射法(氯乙烷局部喷射与超低温全身喷射)、倾注法(将液态致冷剂如液氮直接倾注于病变部位,多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插入法、刺入法(将冷刀(针状或棒状冷头)直接刺入病变组织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治疗瘘管、宫颈病变以及距离表皮较深的肿瘤)、浸入法(将病变部位直接浸入盛有液态致冷剂的槽或桶中)等。(二) 注意事项:1、 低温冷冻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要严格掌握,避免出现事故。2、 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冷冻的特点及治疗的正常反应,消除其精神紧张,取得密切合作。3、 要求患者
10、在治疗过程中不要随意变换体位,或接触冷冻器,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工作人员。4、 应用冰敷贴法时,应掌握治疗时间,观察局部情况,防止过冷引起组织冻伤,特别对创伤部位治疗时间以不超过48小时为宜,否则易引起冻伤及延长伤口愈合过程。5、 冬季在非治疗部位应注意保温,以防感冒。在进行局部冷疗时偶会出现寒颤等全身反应,此时可在身体其他部位部位同时施行一些温热治疗,如热敷、红外线或透热等便可避免。6、 在进行冰贴法时,防止融化的冰水流到身体其他部位或浸湿衣服,可在周围垫以毛巾保护。7、 个别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恶心、脉缓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冷冻后组织破坏,释放出大量组织胺等活性物质,而引起机体特异过
11、敏反应,或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精神过度兴奋所致。一般平臥10-30分钟,即可自行恢复。8、 局部副作用:可能产生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产生肿胀,一般可自行消退,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大泡、血泡、渗液,必须注意预防继发感染。色素脱失,一般在3个月到半年恢复正常。冷冻治疗一般不留瘢痕或留有轻微疤痕,较深的肿瘤组织冻后疤痕明显。治疗后要注意继发感染。五、 临床应用1、 适应症:急性损伤早期,疼痛,炎症,神经性皮炎、瘙痒症,鼻出血,宫颈炎,皮肤赘生物,血管瘤,痣,耳廓假性囊肿等。2、 禁忌症:局部冷冻疗法的禁忌症不多,主要是局部血循障碍者要特别慎重应用,禁用于慢性栓塞性动脉病及动脉硬化患者,对冷冻敏感或过敏者、肢体麻痹及患部皮肤感觉障碍者。对冠心病及年老体弱者慎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