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私家园林对比.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47411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皇家·私家园林对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皇家·私家园林对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皇家·私家园林对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皇家·私家园林对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皇家·私家园林对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皇家·私家园林对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皇家·私家园林对比.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皇家园林主要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多真山真水;园中建筑恢宏,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较大。私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是: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淡雅肃静;善于利用有限的空间,组成园林其变万化的景色,以特色取胜;情感志趣上,大多趋向于归隐山林的消极思想。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的比较 中国园林因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又称皇家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南方园林又称私家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 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是北方的皇家园林,它是宫殿和苑囿25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

2、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26;博采众家之长,荟萃27天下美景于一地。 皇家园林主要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承德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它依据自然山水而建,在雄浑的山川之中点缀宫殿、轩、榭、寺庙,别具风格。颐和园中的建筑金碧辉煌,精美别致,如万寿山佛香阁巍峨耸立,高达41米,是全国现存最高的楼阁;红色木框门窗,配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的攒尖顶28,光彩夺目。山前湖岸的木构长廊全长728米,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廊内绘花卉、人物、故事画八千多幅,堪称艺术画廊,1990年被收入英国吉尼斯世界大全。园

3、内昆明湖东的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北京古桥中最大的一座。如此宏大壮观的规模、灿烂多彩的建筑也只能在皇家园林中见到。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汇集无数名园胜景,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建造各种景区达140多处,并有仿瑞士、法国宫殿园林的中西合璧建筑,有天下奇?quot;人间天堂的美称。可惜被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化为灰烬。 南方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游览者不管站在何处,看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建筑精巧秀丽,色调素雅,一般是灰色屋瓦,白色墙壁,褐色的门窗,不施彩绘,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显得朴

4、素清雅,玲珑精致;有独特的叠石造山手法,园林中往往用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叠众多假山,给人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感觉;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取胜,明媚秀丽。 江南私家园林遍布于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南京、无锡等地,但最负盛名的是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至清末,苏州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200多座,因而被称为园林之城。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于世,体现了江南园林叠石造山的美妙技巧。假山上有许多洞壑,曲折盘旋,各洞之间有不同的景象,山顶高峰林立,形状如狮兽。整个假山用太湖石叠成,外观雄浑壮阔,内部玲珑剔透29,令人惊叹。江南园林堆

5、叠假山多用太湖石,太湖石上有许多孔穴和皱纹,圆润秀雅,非常好看。留园的冠云峰、瑞云峰和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并称江南三大名峰,用的都是太湖石。称为苏州各园之冠的拙政园可让人品味江南水乡的意境。全园以水景为主,利用桥、堤、岛、廊划分水面,使水面曲折变化又多层次;各种建筑物大都临水而建,造型轻盈活泼、四面透空,尽收周围景色,一切又倒映水中,更具烟水弥漫之趣。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艺术特色和美学精神?分为哪几大类型?评析南方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的异同。1平面格局:江南园林多建于市井内,空间狭小,常以内向布局在有限的空间中构置景观,使之随影随势,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与园中的叠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小中见大

6、,达到“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 2建筑形体: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 3尺度空间:江南园林空间开阔通透,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次变化十分丰富。 4建筑色彩:江南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绿的木构装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这与地方气候密切相关,灰瓦白墙配以周围的山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

7、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在心理上减弱了酷热导致的不适。 北方园林 中国历史悠久,黄河流域几千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那时有大片厚实的植被, 水土保持较好,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北方园林系统发源很早,规模很大,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方园林系统互有影响。历代都以黄河流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早在周代,周文王就曾大兴土木,修建苑囿,筑了灵台。诗大雅灵台记载灵台养了很多动物:“王在灵囿, 鹿攸伏, 鹿濯濯,白鸟 。王在灵沼,放 鱼跃。”文王在灵台游览 ,看见母鹿在悠闲的散步,白鹤昂立,鱼儿畅游,感到心旷神怡。周代的灵囿以素朴为特征 。 当时规定了修建苑囿的

8、等级,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诸侯不得超过天子的一半。周礼地官记载有“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灵台到底有多大,现在还难以考证清楚。 修建灵台不仅仅供游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政治文化作用。汉代郑玄在诗灵台笺中说:“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 象,察气之妖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周文王修灵台,与民众同娱乐,收到很好的效果。孟子梁惠王上称赞说:“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 偕乐,故能乐也。”商周时期,独特的建筑体系已初步形成,如夯土台基、木构架、斗拱和院落式组合,以及对称步局,均已出现。这些形式、技术已运用于园林中。 秦始皇在位时,以天

9、人感应观念决定国家事务。不论是修阿房宫和骊山墓,还是出巡天下,都要参照天地的“玄和”。天人神学笼罩秦朝。 秦朝在咸阳的北阪大修宫殿,泾渭沿岸楼阁相连接。秦始皇认为原有的咸阳宫太小,下令在丰(周文王都城)、镐(周武王都城)之间建筑大型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 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 营室也。”在庞大的宫殿群中,“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 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揭示了因阿房宫而付出的代价砍光了蜀山。 秦始皇多次巡游天下,到名

10、山大川祭祀天地。如公元前219年封禅泰山,立石颂德;又到彭城,派上千人到泗水寻找周鼎;又到楚地,“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 曰;湘君何神?多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怒,使刑徒三千人皆 伐湘 山树,赭其山。”秦始皇巡游天下,从今山东临海处观海,远处的海雾中似有仙山琼阁,于是听信方士徐 福等人的媚言,以为海中有三神山,可以求得长生不老之药,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结果有去无回。 秦始皇生前修筑了奢侈的地下宫殿,“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 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旧。”这就是

11、至今仍未发掘的骊山墓,千古一帝秦始皇就埋葬在里面。现在供游人参观的世界第八大奇观兵马俑只是骊山墓的一个随葬坑中出土的。 汉代,在圃的基础上,出现大型园林苑。汉武帝在位时间很长,倾尽国力修建上林苑, 周围300里,地跨5县,苑内有16座苑,苑中养有飞禽走兽,供帝王狩猎。苑中有20座宫,建章宫是 其中最大的宫城。苑中有35座观,至于亭、台,则不可计数。上林苑最突出的特征是形成了“一池三 山”的宫廷园林格局。汉代文献说“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流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司马相如有上林赋说“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苑址在今陕西西安一带,今已荡然

12、无存。 汉代的王侯贵族之家也兴造私人宅园。茂陵富人袁广汉在北邙山下采石筑园,园中有建筑群。 东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在兴造住宅时,“广开园圃,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由此可见,秦汉时代已经有了山水园林,当时的宫廷园林具有极大的气势,占地广,建 筑物多,园中可游可狩,由此可见封建贵族的奢侈至极。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急剧动荡,群雄蜂起,人口流徙,但是,兴修园林的风气有增无减。魏明帝大修宫殿。三国志高堂隆传记载“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凿太行之 石 英,采谷城之文石,起景阳山于芳林之园,建昭阳殿于太极之北,铸作黄龙凤凰奇伟之兽,饰金塘、陵云台、陵霄阙。百

13、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上以率之。”可见当时的帝苑规模很大,而且从皇帝到臣子都参与园林劳动。 晋朝时,北方有一些秀美的园林。金谷诗序记载大富翁石崇“有别庐在河南县界 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灯,莫不毕备。”园中宅舍有清泉环绕,林木万株,鱼翔池沼。 西晋羊祜性好自然,自造景观。晋书羊祜传记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 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北朝有养鹿的风气。太平御览卷九六记载:后秦国君姚兴(公元394至416年在位) 在国都徽音殿西南“起波若台,有逍遥园,西去三百步有鹿子苑,羌王养糜鹿数百头。”

14、十六国时,后燕帝慕容熙在平城(今大同)筑龙腾苑,广袤十几里,苑内堆筑的景云 高峰17丈。 这时,黄河流域再现了大量的佛寺丛林,不仅城内有,山村也有,庙宇园林具有宗教 氛围。自然景观与宗教人文融合,宗教意识对造园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出世观念促成了人们 陶醉于园林之中。 寺庙园林化,在北朝时期很突出。北朝人杨 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多处记载,如描 述景明寺说:“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林垂影。绿水为文,形胜之地,爽垲独美。房篁之外,皆是山池,竹松兰芒,垂列楷挥。含风团露,流香吐葫。”描述景林寺又是一番景象:“寺西有园,多绕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蝉房一所,内置抵洹精舍,形制虽小,巧构难比,加以

15、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想同岩谷。”禅房周围如同山野佳境,这为静寂的修炼者提供了超脱世俗的场所,似乎使僧道之人更能出神入化。 北朝流行自然山水园,人们由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刻意模仿自然环境,由粗略地模仿山 水转到用写实的手法再现山水。如北魏张伦在园内“造景阳山,有若自然。”茹皓营建华林园“经构楼馆,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致。”园林不再拘泥于秦汉时的建筑物连属,而是顺山水之自然,上下点缀成足。 隋朝在洛阳营建宫殿苑圃,其中的西苑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湖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诸山。湖北有龙鳞渠,沿渠造有16组庭园。每园临渠开门,园中又有亭池 。汉代宫苑是以周阁复道相连,西苑的庭园很自然地分布在山水间,这是自然主义观点的表现。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强大的国力为宫廷园林的建造提供了保证。长安城的宫苑十分壮观,太液池仍然具有“一池三山”的气势。长安城外有许多离宫别苑,如九成宫、华清宫都是优美的园林。长安城东南隅的芙蓉园、曲江池改变了封闭形式,定时向民众开放。 唐宋时期的私家园林有两种趋向:其一是在山川乡野建园林。一批自由而潇洒的文人远离市井,到大自然中去营建安身立 命之寓。如王维在蓝田县经营辋川别业,他在辋川集中讲述了怎样利用自然条件布置景点 ,怎样构筑亭馆,怎样欣赏山水植物之美。王维擅长诗、画,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