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47394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叶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本文曾报告于“哲学中的基础思维讨论会-武汉回合II自然主义,2010.12.4-5”,笔者在此感谢会上同事们的评论。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心灵与认知观的逻辑与数学哲学研究”的资助。(2012年3月修改稿)摘要:本文前半部分解释自然主义是什么、不是什么,尝试澄清一些对自然主义的误解,阐明支持自然主义的理由,并回应一些对自然主义的疑虑。这主要是综述在英语哲学界人们熟知的一些东西,但本文也有所发挥,特别是在阐释自然主义可接受的直觉方法上,以及在自然主义是“无我”的世界观这一点。另外,针对

2、国内读者对自然主义的特有疑虑,本文有所侧重,尤其是力图论证,与一些误解相反,自然主义蕴涵着积极的道德观、价值观与生存观。本文的后半部分讨论当前英语哲学界中自然主义内部关于物理主义与属性二元论的争论,尤其是两个主要的反物理主义论证,即知识论证与模态论证。本文将尝试从物理主义是“无我”的世界观这一点出发,改进一种现有的对知识论证的回应,并利用笔者曾提出的一种对形而上学模态性的自然主义解释,来回应模态论证。1. 引言“哲学是世界观”,这是笔者三十多年前最早接触哲学的时候读到的,不过在今日中国哲学界已经很少听到类似的话了。一种哲学世界观应该回答究竟什么事物存在,我们人类自身作为认识事物的认知主体或作为

3、生存的主体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如何认识存在着的事物,等等。这些也是西方历史上多数哲学家关心的问题。在目前中国哲学界,一些学者主要在关注社会、文化问题,一些学者主要在转述、阐释东西方历史上的哲学家说过什么,似乎很少人自己有兴趣去追问究竟什么是最合理的世界观,很少人有意识地把回答世界观问题当作自己的研究工作的终极目标。一些研究所谓“分析哲学” 笔者赞同程炼常常强调的观点,即“分析哲学”这个词带来了许多误解,它要么被理解为“语言分析哲学”,要么似乎蕴含着还有“非分析”的哲学。本文后面仅仅用“英语主流哲学界”这个不触及哲学内容或方法的称呼。的国内学者可能是例外。近年来,国内“分析哲学”研究开始越来越多

4、地研究问题,而不是阐释、评述哲学家。这是进步。但即使在专研“分析哲学”的国内学者中,似乎还是很少人有意识地将对各种哲学问题的探讨,与探讨整体世界观相联系。因此,所谓“分析哲学”还是给人一种只关心琐碎问题的印象。但在英语主流哲学界,包括在很大一部分非英语的欧洲国家中遵循相同的哲学研究传统的哲学界,很多哲学家一直在追问,究竟什么是最合理的世界观。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就是这些追问的结论之一,而且是目前英语哲学界的主流观点之一。 “自然主义”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很不同的涵义。在当代英语主流哲学界,“自然主义(naturalism)”一般指方法论自然主义(methodological naturalis

5、m)与本体论自然主义(ontological naturalism) 见Papineau (2007)、Stoljar (2009)。方法论自然主义认为,科学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最可靠的方法,没有优于科学方法的其它方法 蒯因(W. V. Quine)是方法论自然主义的最主要的倡导者。参见本文第2节对什么是科学方法的解释。这也意味着,相信现代科学的结论是最理性的态度,虽然科学也是可错的、会发展变化的。对于哲学来说,相信现代科学的结论又蕴涵着很重要的一点,即相信人类自身是自然事物,是生物系统,是生物进化与个体发育的结果,人的认知过程也是自然过程,即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这反过来意

6、味着拒绝那些预设了灵魂、先验自我(transcendental ego)、意识之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绝对精神、先验立场等等超自然的事物或立场的哲学思辨。本体论自然主义是应用方法论自然主义的本体论结果,它认为,只有科学断言存在着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事物,特别地,没有所谓超自然的、科学不能描述的上帝、灵魂、意识之流、先验自我、绝对精神等等。本体论自然主义的一种更具体的形式是物理主义(physicalism) 见Papineau (2007)、Stoljar (2009)。,它认为,存在着的事物最终都由现代物理学中研究的物理对象构成 这不必理解为“桌子等物体不存在,只

7、有原子或基本粒子存在”,因为原子或基本粒子可能也是由其它事物构成的。更合理的直观说法是,桌子等物体存在,而且是由其它物体构成的。本文不能深入探讨这一点,它是现代形而上学的任务。,事物的所有属性都随附于(supervene on)物理属性 即如果两个物体有完全相同的物理状态,那么它们一定有完全相同的其它任何属性。,物理定律是描述世界的终极定律 这不是说我们可以实际地将化学、生物定律等还原为物理定律。它说的是,只要基本粒子遵从的物理定律给定了,所有其它的自然律也就原则上确定了,不论我们能不能实际地写下用物理学语言表达的某个自然律。第4小节将作更多的解释。这特别意味着,心智属性(mental pro

8、perties)也随附于物理属性,即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的结构等物理属性。因此,一个认知主体最终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系统,而认知过程也最终是物理过程。所以,物理主义是自然主义的一种更具体的形式,是一种完备的世界观,它蕴涵着关于何物存在,人类作为认知和生存主体是什么,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过程是什么样的过程,等等这一系列哲学根本问题的回答,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演出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有的人接受自然主义但拒绝物理主义,在当代英语哲学界中这主要是一些属性二元论者 参见Tye (2007),Chalmers (1996)。属性二元论不是实体二元论。属性二元论也否认有灵魂这样的超自然事物,承认意识是大脑的属性,但它

9、认为,现象意识(phenomenal consciousness)这种的心智属性,与物理属性在本质上不同。一个大脑具有某种现象意识属性,指大脑会有特定的感受(qualia),比如当我们看红色物体时产生的色彩感受,而且,感受会有质料上的(qualitative)特征,比如,当我们看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或听一首优美的乐曲时,我们的感受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异常丰富的、质料上的特征。要注意的是,对属性二元论来说,这些现象意识属性即感受也是大脑这种进化产生的自然事物的属性。感受既不是非物质的心灵实体,也不是某种非物质的心灵实体的属性。所以,当代属性二元论所说的感受(qualia),与传统经验者所说的观念(

10、idea)和逻辑实证主义者所说的感觉材料(sense data)等,都有所不同 这当然是因为像Chalmers那样的属性二元论者完全接受当代科学正面的结论,包括当代物理学对事物的构成与本性的描述,也包括当代认知科学对大脑神经元网络的思想、记忆等认知功能的描述。因此他们明确反对实体二元论,也反对以所谓“经验”等为初始存在的各种中立一元论。他们只是提出物体还有当代科学未能研究的一种属性,即所谓现象意识属性。属性二元论承认有自然律将现象意识属性与物理属性相联系,使得只要大脑有某种神经元活动,大脑就会有某种感受,而且他们也承认科学方法可以研究这种联系(因此他们也接受方法论自然主义),但他们认为,这种将

11、现象意识属性与物理属性相联系的自然律在原则上独立于物理定律。给定了所有物理定律,可以原则上决定所有化学、生物定律等,但还需要再确立一些新的、独立的定律,才能确定大脑的现象意识属性与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而且属性二元论者相信,现象意识属性具有不可还原的主观性,因此它们不能以因果的、结构的、功能的方式得到完全的描述和解释,而目前的科学(包括物理学到认知科学)都是以因果的、结构的、功能的方式描述客观的事物。物理主义是目前英语哲学界的主流观点。2009年国际上曾有一个针对哲学系教授与学生的哲学观点调查,调查了以英语国家为主的99个哲学系的3千多名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教师及已有博士学位者占55%以上)

12、 见http:/philpapers.org/surveys/ 。其中对“心灵:物理主义或非物理主义(Mind: physicalism or non-physicalism)”这个问题,大约5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物理主义,而只有大约2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物理主义,剩下的选择了“问题有歧义”、“不熟悉这个问题”、“某种中间的观点”等等其它选项 这个调查也有“自然主义或非自然主义”这个问题,而选择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的比例,都分别比选择物理主义与非物理主义的小一点。这应该是由于“自然主义”这个名称相对来说比“物理主义”更有歧义性。还需要说明的是,许多自认为接受物理主义的人,可能觉得不能接受笔者

13、在本文中所强调的,物理主义应该是“无我”的世界观这一点。但在心灵哲学界,一般的理解都是,物理主义否认有所谓不可还原的主观性,属性二元论才声称有不可还原的主观性。心灵哲学界之外的一些学者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细微区别。他们可能自认为接受物理主义,但其实是持有类似于属性二元论的观点。似乎不曾有过针对国内哲学学者及学生的类似调查,但就笔者所接触的国人来说,相信物理主义的比例似乎要远远小于54%,有可能甚至比明确反对物理主义的还要小。笔者也倾向于相信物理主义,但国外的主流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而且,就哲学研究来说,重要的不是你有什么观点,而是你支持你的观点的理由是什么。本文的目的就是说明这些理由。本文的前

14、半部分尝试解释自然主义是什么,不是什么,澄清对自然主义的一些误解,阐明支持自然主义的理由,提出反自然主义的世界观所面临的难题,并回应一些对自然主义疑虑。这一部分主要针对普通的读者,不假设读者了解当代英语哲学。本文的后半部分则讨论当前英语哲学界中自然主义内部物理主义与属性二元论之间的争论,解释为什么笔者更倾向于物理主义,讨论两个最有名的反物理主义的论证,即知识论证和模态论证,并尝试改进现有的对这两个论证的回应。这一部分假设读者对当代英语哲学有所了解。所以本文部分是综述性的,是介绍英语哲学界中有关自然主义、物理主义的一些常识性的观点与分析、论证。但本文也试图提出一些新的观点、阐释,新的论证,或强调

15、一些被忽视的方面。比如,在国内,很多人反对、轻视自然主义是因为他们认为科学与精神、价值、道德等问题无关,与生存问题或人生意义问题无关,而只有一些传统哲学才在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所以本文将刻意强调,科学不仅仅是关于所谓“外部世界”的,科学也研究我们人类自身,对我们自身是什么,我们的认知过程是什么,我们的道德观念的来源与基础是什么等等,都有明确的论断,而且有迄今为止最丰富、最详细、与我们的经验观察最相符合的描述。过去的各种哲学体系和思辨对人类的描述,暂且不论其正确与否,就是在深度、细节丰富的程度上,也远远比不上现代科学从生物学、进化论到进化心理学、道德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对我们自身的起源与本性,对

16、思想的结构、认知过程的特征、道德意识的来源与基础等等的描述。认识到这一点就不难得出,所谓科学与精神、价值、道德问题无关,与生存问题或人生意义问题无关等等这些论断,都是轻率的、错误的。我们自己是什么?是一个非物质的灵魂?还是一个作为自然进化与个体发育的结果的生物系统?还是别的什么?我自己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这些应该是人生问题中的第一问。对它的回答显然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道德、价值、生存、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而且,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感情上不喜欢科学的结论,就有意地耽于自我欺骗,有意地无视科学的结论。我们在思考有关精神、价值、道德、生存、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时候,必须认真看待科学对我们自己的本性、我们的道德意识的来源与基础等等的论断。相反,传统哲学,因为它们都诞生在当代科学全面研究人类自身之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有无可弥补的缺陷。不仅如此,本文还将说明,与许多人的误解相反,自然主义世界观并非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与价值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或悲观主义等等。相反,自然主义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