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 .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4738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96 大小:95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坐井观天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坐井观天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坐井观天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坐井观天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坐井观天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坐井观天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井观天 .doc(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

2、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设计理念: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字2个字。2、情感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3、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专题目标:通过角色体验,创设情景,用心灵去拥抱

3、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和把握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观点。2、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分散难点(3分钟)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小鸟了)(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青蛙了)(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

4、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板书:坐井观天)4、 “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呀?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坐在井里看天)5、教师简笔画井。这井呀,就好像是我们刚才卷起的纸筒,6、呀,青蛙还没坐到井里呢,谁来帮帮它?(学生贴青蛙)。大家猜一猜,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有多大?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7、瞧,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鸟飞来了,它落在哪里呢?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井沿)井沿是哪个地方?在书上指一指,上台把小鸟贴在井沿上。解释:沿

5、就是边的意思。拓展:桌子旁边叫什么?(桌沿),(床沿),(河沿)。小鸟在井沿上,正纳闷儿呢:“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知道了青蛙出错的原因,真了不起!可我们的朋友青蛙还不知道呢!它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为这事,我还和它争论了起来。”二、整体感知,探究重点(6分钟)1、好,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它们是怎么争论的?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呢?它们眼中的天又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听老师读课文27自然段,注意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交流讨论:(3分钟)(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青蛙认为( ),是因为( )小鸟认为( ),是

6、因为( )3、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组内试着演一演,喜欢青蛙的朋友就扮演青蛙,喜欢小鸟的扮演小鸟,在演出之前先要把它们的对话记熟来,并注意加入神态和动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3分钟)三、边演边品,领悟寓意(24分钟)1、请三组同学扮演青蛙和小鸟。(3分钟)(同学点评,于点评中巧妙剖析,使学生在表演或观看表演中领悟寓意。)【2、“你从哪儿来呀?”(第2自然段)。整天坐在井里的青蛙有一天看到一只小鸟来了,你们说它会不会很惊奇呢?于是它问小鸟什么?试着问问你的同桌,读出惊讶的语气。3、小鸟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第3自然段)。一百多里有多远哪?从我们学校开始飞

7、,一百多里已经飞出广州了,再飞一百多里就飞到深圳去了。远不远?那么。飞了这么远小鸟会看到些什么呢?(森林、溪流、草原、稻田,还有我们的校园,甚至看到了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呢!)请全体起立,表演小鸟来飞飞一百多里,飞时别忘了看到了哪些地方?(点击课件:“小鸟飞呀飞,它飞过飞过飞过就这样飞了一百多里。小鸟真是见多识广!)4、“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第4自然段)。“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请选择1、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2、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边

8、读边做手势。5、“朋友,别说大话了!”(第5自然段)。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指读。6、“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第6自然段)。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除了天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无边无际的什么呢?无边无际的海洋 无边无际的沙漠 无边无际的森林。模仿小鸟的话,把它换成句子:(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词变句练习。)海洋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沙漠、森林、稻田大家齐读这句“天无边无际”,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句子。7青蛙和小鸟说话的时候都怎么样?“笑了”。 青蛙的笑:不相信。小鸟的笑:青蛙不懂却还以为自己是对的,宽容和善意地指出错误。注意:态度是诚恳的。理由是它们是称呼对方

9、为“朋友”的。由此可见,它们的争论文明吗?文明的争论,善意的指正。指名读,读得怎样?(要先笑后读,要读快点)男女生再读。8、它们是怎么争论的,你现在知道了吗?9、他们争呀争呀,到底谁对呢?(小鸟)10、如果你这时刚好路过这口井,你肯定有话想对青蛙说。说什么,小组内准备一下,好吗?交流。(青蛙,小鸟说的是对的,你别再自以为是了。虽然你说的是实话,可你还是弄错了。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你就错在不该坐井观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到的天当然很小了。你别再做井底之蛙了,你跳出井去看看天吧,你一定会看到天是无边无际的。)加入一个角色(你自己),三个同学把课文再演一遍。11、小结:看来,一个人的认识

10、的形成确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整天飞行在天上,对天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就胜过了目光短浅、见识少的井底之蛙了。】(20分钟)四、发散思维,培养创新(4分钟)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说出来。青蛙说:“小鸟”青蛙还可能像你们一样会写日记呢:今天,我听了小鸟的话,我跳出了井口一看,天真的很大很大,无边无际。我还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我要谢谢小鸟,谢谢你我还要告诉其它在井里的青蛙们:还有,我也相对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说不要做目光短浅的人五、迁移升华(4分钟)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我国的成语故事可多呢。你能把课前搜集的其

11、他成语故事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吗?请同学们交流分享。上台写成语。请同学选成语讲故事听故事。六、作业。要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其实,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看书外,还可以请教大人、上网查询等等。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要做一个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的人。板书 坐井观天 目光短浅(小故事) (大道理)天有多大? 小鸟 青蛙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

12、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谈话: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袅袅炊烟”,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徐徐清风淙淙流水依依杨柳萋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皑皑白雪绵绵春雨师:这些词都是描写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一、揭题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

13、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齐读课文。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

14、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三、初解绝弦1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4伯牙为谁而绝弦?(板书:钟子期 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5篇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自学、交流)6全班汇报:A、 理解“善哉”表示感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1)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2)“善哉”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B、“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C、“善”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现象,体会擅长说明什么)D、刚才他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体会二人心灵相通E、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7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看谁讲的生动。四、感悟知音(一)何为知音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