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笔之乡暑期实践.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473296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笔之乡暑期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制笔之乡暑期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制笔之乡暑期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制笔之乡暑期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制笔之乡暑期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笔之乡暑期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笔之乡暑期实践.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制笔之乡暑期实践报告 现在我们可能对什么都不是很懂,但我们需要也必须得去试着了解真正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深入到社会中间去,而最适合我们大学生的就是利用我们的课余时间到社会中去实践,积累经验。梦想扬帆,青春启航,二十年华,初出象牙塔的我们,怀抱着满当当的希冀,背负着沉甸甸的理想。本着这个理念,我们小组成员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中国制笔之乡”分水,以了解分水制笔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踏着八月钟声的袅袅余音,踏上了前往桐庐分水的实践之旅“中国制笔之乡”。坐了四个小时的汽车,我们终于到达分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调整并重新安排了我们的行程计划。我们穿梭于分水镇的大街小巷中,寻访隐没在

2、市井中的小型作坊。随处可见的是,十个分水人中有八个是从事与制笔行业有关的:有的个体户经营着自己的小店,同时以装配笔作为副业,在生意淡或者客人不多的时候随手装配笔,据他们所说制笔这项副业为他们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有的是受雇于大型生产企业,作为专门的工人,长期从事制笔这一行业;有的人家拥有自己专门的生产作坊,作坊通常与居民住房是连在一起的,楼下作为厂房,楼上住人,这种模式在当地很普遍;。小型作坊占地面积不大,一般有两三台生产机器。作坊主要承担一些大的企业的外包任务,只参与其中某一生产环节,例如装配、模具生产、丝印、移印、包装等各个流程,因此工作较单一集中,对于劳动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较简单的以

3、手工为主,老人和小孩是主要劳动力,这样充分利用了闲置的劳动力。机器操作对于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年青体壮者,经过阶段培训后上岗。劳动的工资报酬一般是按劳动量而计的,多劳多得,装配笔的称斤按每斤多少钱来计,每天的收入大概在七、八十元左右,相对比较好的也有上百元的收入。我们见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头发花白的老人身体却非常健朗,仍然从事着工作,这大概也印证了运动使人长寿的古话。另外由于长时间重复单一的劳动,因此上了年纪的老人易患一些颈椎方面的疾病,这对于我们也有一些新的启发:一、作坊主们宜同时承包不同的生产任务或者在一段时间内更换工作形式,这样有利于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改善视

4、觉疲劳。二、厂家们也应建立、健全医疗补助措施,防患制笔产生的职业病。显而易见的是,因为制笔业的发展,这种小型作坊充分利用了社会闲置劳动力,带动了家家户户的发展,无论通过横向抑或纵向的比较,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天,我们准备着去当地的大型企业对其进行考察,然而我们匆忙而又毫无准备的身影,被那些企业挡在了门口。由于这些企业的隐私权问题,成员们没能进入生产车间进行参观,着实感到遗憾。很快,我们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开始联系各个厂家的负责人。很幸运的是,最后我们成功得到了一家企业的车间“入场券”。隔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这家“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该企业负责人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5、们。 负责人告诉我们:创元文具主要从事圆珠笔,广告笔,特种笔,中性笔,半金属笔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特别对中高档圆珠笔,广告笔,特种笔的生产具有丰富的经验,各类产品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公司本着“做大做强,实现共赢,不断追求卓越发展”的经营理念,“行动就有可能”宗旨,坚定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也是非常重视的。当我们迈进企业的大楼时,随处可见企业的文化标语:“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氛围”、“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等等。可想而知,他们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有多么地重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一个企业的发展好坏与它的企业

6、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可以相信:它的未来可以走得更远之后,负责人带我们去参观了他们的工作车间。我们先后去了配件仓库、注塑车间、移印车间、丝印车间等等车间,亲眼目睹了车间工人们制笔的过程。我们不禁感叹:原来一支笔来的这么不容易啊!它要经过多道不同的工序,经过不同机器的淬炼,经过不同车间工人的手,最后才成型的。小小的笔,却含有大大的智慧。同时小分队成员又走访了桐庐分水制笔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一直是阻碍众多分水制笔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瓶颈,分水镇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促进制笔经济提升档次,由镇政府牵头成立了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这一部门。 中心积极与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

7、国计量学院等高校智囊密切合作,大力实施制笔科技创新,攻克了一批制笔业关键共性技术难关。我们了解到其开发的中性油墨,稳定性与黏稠度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产业化后可以为分水制笔业年节约成本1600万元。研制开发的制笔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软件,使分水制笔走出依靠手工制模的历史,预计每年可增加产值5000万元。随着制笔业的发展,成立一所专门的制笔培训学校是有必要的,聘请长期从事制笔业的人员作为老师,培训一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努力提高工人素质队伍的建设,将制笔业做大、做强。 经过几天对制笔作坊和制笔企业的走访了解,我们发现“制笔”对当地人的影响是深远又持久的。70年代以前的分水镇,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

8、农业小镇。镇上的人都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朴素而又艰苦。那时的人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在将来会出现这样一个“制笔产业”,影响了他们这后来的一代又一代人。分水的制笔业开始于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分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主攻工业发展战略,放手发展百姓经济”,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工业化路子。随着制笔业的发展,带动着分水镇的经济的发展。现在,分水的人们盖起了小洋楼,开起了小轿车,过着充实又富足的生活。在将来,制笔业仍旧是分水的主导行业,它对分水的影响还将继续下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各个作坊和企业的特色笔,留作纪念,这也算是旅途中的一大收获。终于结束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收获颇丰。分水的民俗民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好山好水好风光。我们自评此次实践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最初的目的。每个人都收获了一份成熟,积累了社会经验,仿佛我们与社会的距离更近了一步。相信这次难忘的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大三、大四、及未来走向社会都将有所裨益。实践的收获太多太多,各种考验与磨砺间杂而来,各种艰辛与彷徨交接而至,短短一段时间经历了许多,体验了许多,意识到幸福的来之不易,意识到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然而最大的收获,还是你们,实践队的每个队员们,拥有的这段共同走过的时光。 陈军军 2011/08/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