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安全技术教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47192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9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安全技术教案.doc(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工安全技术(理论部份)112第一章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第二章 电的基础知识第三章 电气安全技术第四章 电气安全装置第五章 电气线路与设备安全运行第六章 电气防火防爆第七章 防雷第八章 静电安全第九章 电磁场伤害及防护第十章 电气安全管理第十一章 触电事故案例分析总复习第一章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第一节 电气安全概论自从电闯入人类社会以来,它就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使人类文明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它的光使黑夜变为白昼;它的热可以与太阳媲美;它的力可将星球间距离拉近。电点缀了琳琅满目的世界,丰富了人们绚丽多彩的生活。因此可以说,电是人类之光,是致富的源泉,是工业的先行官,是农业丰收的保障,是整个国民经济腾飞的

2、翅膀。电对现代人来讲,就显得更为重要,就连衣食住行,甚至娱乐也都一刻离不开电。电能是由一次能源转换而得的二次能源。随着电气化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了电气设备和家用电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但在使用电能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用电安全,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或电气设备的损坏,甚至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给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电也给人们带来不少的灾难。人们为了安全,为了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也不得不重视电气安全。因此,我们在使用电能时,必须注意安全用电,以保证人身、设备、电力系统三方面的安全,防止发生事故。这正是:学习电工不烦厌,掌握

3、规程保安全。细小苗头查根源,防范事故方有缘。麻痹大意要听劝,认真细致是福泉。用电安全广宣传,工作生活福满园。电气安全的特点:电气安全具有抽象性、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1、 抽象性。由于电具有看不见、听不见、嗅不着的特点,因此比较抽象,以致电气事故往往带有某种程度的神秘性,使人一下子难以理解。2、 广泛性。电的应用极为广泛,没有它的广泛应用,生产和生活的现代化都是不可能的。电气安全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3、 综合性。电气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有工程技术的一面,也有组织管理的一面。第二节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于人体的有害作用。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

4、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本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 感应就越强烈, 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致命的危害就越大。 按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工频交流电大致分为下列三种:(除单独指外以下均指有效值)1、感知电流: 指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的有效值约为1.1毫安;成年女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的有效值约为0.7毫安。2、摆脱电流: 指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成年男性摆脱电流为9毫安;成年女性摆脱电流为6毫

5、安。儿童摆脱电流比成年人更小。3、致命电流: 指致命电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二、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1、通电时间愈长,能量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减少。心室颤动电流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当t 1秒I=50毫安,当t 秒It=50毫安秒该式所允许的时间范围也是0.01-5秒。2、通电时间愈长,心脏搏动周期与特定的电流相位重合的可能性越大,心室颤动的可能性越大,即电击危险性越大。3、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而降低,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加,电击危险随之增加。三、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电流通过头部可使人昏迷;通过脊髓可能导致瘫痪;通过心脏会造成心跳停止, 血液循环中断;通

6、过呼吸系统会造成窒息。因此,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 从手到手、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路径;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四、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和静电电荷对人体都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比一般工频电流(5060Hz)较轻。电流频率一般认为4060 Hz的交流电对人最危险。随着频率的增加,危险性将降低。当电源频率大于20 000 Hz时,所产生的损害明显减小,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仍然是十分危险的。五、伤害程度与人体的关系1、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女性较男性为为敏感。女性的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约比男性低三份之一。2、小孩遭受电击比成年人危险,因为小孩的摆脱电流

7、比成年人低。3、与人体的体重等因素有关;因为体重愈大、摆脱电流也大;心室颤动电流约与体重成正比。六、人体允许电流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摆脱电流看作允许电流。男性最小允许电流为9毫安,女性最小允许电流为6毫安。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按10002000欧姆考虑。此外,人体电阻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频率为100千赫兹时的人体电阻约为50赫兹时的二分之一。第三节 电流伤害种类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它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一、电击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破坏人体内部组织, 影响呼吸系统、 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甚至危及生命。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

8、径,触电可分为三种情况:1、单相触电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相触电,如图所示。 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以及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如图所示。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因此不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其触电的危险性都最大。3、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时有电流向大地流散,在以接地点为圆心,半径20 m的圆面积内形成分布电位。人站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以0.8 m计算)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Uk

9、,如图所示,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4、接触电压触电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接地短路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点向大地流散,会在以接地故障点为中心,20 m为半径的范围内形成分布电位,当人触及漏电设备外壳时,电流通过人体和大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这称为接触电压触电。这时加在人体两点的电位差即接触电压Uj(按水平距离0.8 m,垂直距离1.8 m考虑), 如图所示。 5、感应电压触电当人触及带有感应电压的设备和线路时所造成的触电事故称为感应电压触电。 6、剩余电荷触电剩余电荷触电是指当人触及带有剩余电荷的设备时,带有电荷的设备对人体放电造成的触电事故。设备带有剩余

10、电荷,通常是由于检修人员在检修中摇表测量停电后的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电力变压器及大容量电动机等设备时,检修前、后没有对其充分放电所造成的。 二、电伤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 常见的有灼伤、 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电烧伤是最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越大,则电流灼伤越严重。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引起的烧伤。电弧烧伤

11、分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烧伤。间接电弧烧伤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而且包含被熔化的金属溅落的烫伤。弧光放电时电流很大,能量也很大,电弧温度高达数千度,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人体及其它部位。第四节 电气事故分类一、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带电体的电击称为直接接触电击。触及故障带电体的电击称为间接接触电击。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二、静电事故静电

12、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和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某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而积累起来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些电荷在周围的电场中储存的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当静电电压高达数万伏,可能在现场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静电火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东西。三、雷电灾害雷电是大气电,是大自然的力量分离和积累的电荷,也是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等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形成极大的破坏力。四、射频危害射频指发射频率,泛指100千赫以上的频率。射频伤害即电磁场伤害。射频伤害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性的特点。五、电路故障电路故障是由

13、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造成的。断线、短路、接地、漏电、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等都属于电路故障。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故障可能影响到人身安全。第五节 触电事故调查及分析一、事故统计和调查对触电事故作一技术性的分析和统计,避免同类触电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触电事故的原始记载,不但可以使我们了解工业企业或其他用电场所实际情况下触电的情况和原因,而且使我们了解电流对于人体组织的作用,了解电气设备在设备上、构造上、装置上及使用方法上的缺点,作为我们研究触电起因的主要依据。因此,要强调事故统计和分析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事故报告准确、真实、详尽地反映事故经过的一切细节,而且应附有必要的简图或

14、照片。只有这样,才能可能分析出真实原因和作出正确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二、电气设备上触电事故的分析1、配电设备:触电事故主要发生在高压设备上。2、架空线路:触电事故主要有导线折断碰到人体;人体意外接触到损伤绝缘的导线。3、电缆:主要是电缆绝缘受损或击穿;在带电压上工作;电缆头发生击穿等。4、闸刀开关:主要是敞露的闸刀开关;电磁启动器没有护壳;带电维修这类设备;设备外壳没有接地等。5、配电盘:主要是制造和结构上有缺陷,屏前后有电部分容易碰触等。6、熔断器:主要是在电压下裸手更换熔断丝、维修熔断器。7、照明设备:主要是更换灯泡、修理灯头,金属灯座意外呈电压,挂灯装设高度不够,灯罩或护网意外带电等。

15、8、携带式照明灯:主要是违反安全规定,(我国行灯安全电压为36伏和12伏)。9、电钻:主要是电钻外壳没有接地或漏电;插座没有接地线;接地线误接火线等。10、电焊设备:电焊变压器反接产生高压;电焊机外壳没有接地(零)。11、电炉:电阻炉进料时误触发热丝;电弧炉进线导电部份没防护;带负荷断高压隔离开关等。12、起重机:主要是带电修理起重机。13、金属物件意外呈现电压:主要是金属物意外呈现电压,造成触电。14、未接地(零)或接地(零)不良:主要是电气设备的金属结构和设备外壳意外呈现电压,造成触电事故。第六节 触电事故的原因和规律一、触电事故的原因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2、违反操作规程。3、设备不合格。4、维修不善。5、偶然因素。二、触电事故的规律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2、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3、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4、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5、青年人和中年人以及非电工触电事故多。6、单相触电事故多。7、“事故点”多数发生在电气联接部位。8、事故多数是二个以上因素构成。9、触电事故与生产部门性质相关。10、误操作事故多。作业:一、判断题二、选择题第二章 电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电的基础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