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47135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业与乐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敬业与乐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敬业与乐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敬业与乐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业与乐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体感知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组: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1.指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结构。(第1段):提出中心论

2、点。(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第7段):归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2课堂探讨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总体结构为“总一分一总”,开头总领全篇;然后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分论敬业和乐业;最后总结全篇。全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明确: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并且进行组合再造,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言简意赅,观点鲜明。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

3、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

4、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2.作者主要运

5、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明确:根据中心论点包含的三层含义,作者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逐一论证。首先论证应先有业,这是“敬业乐业”的前提。“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再论证应“敬业”。“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第三是论证应乐业。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6、”,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明确: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7、”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论证对自己的启发。课堂探讨: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

8、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明确:“有业之必要”的理由有:一、可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可使自己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可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导学生通过默读或抄写

9、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方法指导:对于词语的理解,要与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词语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词语的理解,不能仅仅理解其意义,要注意理解运用的妙处。1.需要理解的“经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译文: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译文: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主一无适便是敬。译文: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译文: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译文: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素其

10、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译文:一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一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做人要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2.应理解和积累的词语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断:截取。章:篇章。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言不及义:说不到正经事上。亵渎:轻慢,不敬。强聒不舍:唠叨没完没了。一

11、点不旁骛: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指导学生根据论据的特点理解论据。明确:本文举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引用精彩。演讲一开始就引用周围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中心。在论述“有业”时,引用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的名言及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在论述“敬业”时,引用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是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此外,又引用了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作者“敬业”的论点作结。在论述“乐业”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程中。格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举例丰富:如: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及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等。又如: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及比较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工作态度都属于事例。当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