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469923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师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教师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教师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教师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师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教师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中江县万福镇中心校 赵品贵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已引起我国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发现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不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独生子女的人格,个性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最困扰教师的问题。独生子女的人格有以下的特点:主导心境乐观,开朗,较少压抑,但情绪波动大,不稳定,易冲动,易感情用事,持久性差,情感趋向成熟的速度比非独生子女慢。独生子女依赖强,独立意识差,缺少主见,自我控制能力弱,较任性,经不起挫折,较怯懦,意志力较薄弱。在智力发展上独生子女有一定的优势,显得聪明、灵活、思维和智力水平较高,求知欲望强,好奇、喜欢寻根问底,但遇事

2、不善于权衡利弊,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是反映在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上,我们必须重视培养未来的国家栋梁。怎样才能教育好这这些独生子女,针对以上独生子女的特点,教师对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随时发现”的原则教师应善于做个有心人,要用观察者、考察者的身份来发现独生子女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学校不仅是独生子女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培养的基地,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如果说教书是教师的首要职责的话,那么育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绝不亚于教书,独生子女家长应为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尽到职责,教师同样也应为

3、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的形成肩负重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在休息时,在课余活动时等等一切可能的场合仔细地观察独生子女的言语表现、行为表现,深入细致地分析他们的个性品质,找出他们有哪些优点以及缺点。并拟定培养计划,利用各种各样活动来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并随时发现他们人格特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干预,纠正。在如今独生子女很普遍的情况下,又特别是大多数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跟外公、外婆,祖父、祖母等生活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我们教师更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集体活动中去,用参与者的身份观察学生的交往活动,观察学生的待人接物及他们的日常行为,随时了解学生的人格情况,以便因人而异,采取对策,培养

4、学生的健康人格。二、“期望”原则教师应对独生子女充满爱心和关心,对每位孩子都应有同样的期望,期望所教的孩子都是好样的。独生子女在入学前或多或少都可能有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不能因此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关心,形成好的印象;而对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否定和批评,在自己内心里形成不好的印象。教师对学生抱有同样的期望,意味着所教学生没有一个是可以放弃的,教师的期望往往会产生神奇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1961年作一个著名的实验,后人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他以研究者的身份告诉老师有几个学生将会成为大器,教师信以为真,因而在平时教育中给予更多的期望,结果这几个在后来真的很出色,其实罗森塔尔在选择能成为

5、大器的学生只是随机抽取的,其中甚至有几个是表现很差的学生。可见,教师的期望发生了很大作用,这个原则告诉我们无论哪个独生子女有多大的行为问题,教师都不应该放弃,要以爱心唤起学生的真情,促进他们的健康人格的转化。三、“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的原则许多教师出于职业习惯,常常对孩子批评得多,表扬得少,因而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怯懦。许多独生子女的确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但是教师不应以抱怨、训斥、批评的口气来教育孩子,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好,那也说明教师现在有用武之地了。教育孩子时一句轻声的表扬与关爱性的语言都会使孩子产生莫大的欣喜与自豪。马卡连柯在教育一

6、个有偷窃行为的学生时,故意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把班里的钱交到另一个地方,当这学生犹豫之后终于把钱交到指定的地点后马卡连柯连声称赞,表扬他的这种良好行为。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应具体指出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同时指出他的不足,并予以鼓励。四、“集体教育”的原则独生子女在人格、个性上之所以有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独生子女“独”的环境。因此在孩子走进学校后教师应为孩子创设“非独”的环境让孩子在集体中生活、成长,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情他人;学会分享、学会独立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以便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的友好气氛。在集体氛围下,自私的孩子会受到同学指责;缺乏独立性孩子会在同学的帮助下走上讲台,表现自己。因而,教师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利用集体教育孩子至关重要的,当班级的良好氛围形成后,教师的工作反而减轻,同时工作的效率也会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