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玻璃 第一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晶玻璃 第一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绪论1.1 微晶玻璃的定义1.1.1 定义及特性微晶玻璃(glass-ceramic)又称玻璃陶瓷,是将特定组成的基础玻璃,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控制晶化而制得的一类含有大量微晶相及玻璃相的多晶固体材料。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从热力学观点看,它是一种亚稳态,较之晶态具有较高的内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变为结晶态。从动力学观点看,玻璃熔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的快速增加抑制了晶核的形成和长大,使其难以转变为晶态。微晶玻璃就是人们充分利用玻璃在热力学上的有利条件而获得的新材料。微晶玻璃既不同于陶瓷,也不同于玻璃。微晶玻璃与陶瓷的不同之处是:玻璃微晶化过程中的晶相是从单一均匀玻璃相或已产生相分离的区域,通
2、过成核和晶体生长而产生的致密材料;而陶瓷材料中的晶相,除了通过固相反应出现的重结晶或新晶相以外,大部分是在制备陶瓷时通过组分直接引入的。微晶玻璃与玻璃的不同之处在于微晶玻璃是微晶体(尺寸为0.10.5m)和残余玻璃组成的复相材料;而玻璃则是非晶态或无定形体。另外微晶玻璃可以是透明的或呈各种花纹和颜色的非透明体,而玻璃一般是各种颜色、透光率各异的透明体。尽管微晶玻璃的结构、性能及生产方法与玻璃和陶瓷都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微晶玻璃既有玻璃的基本性能,又具有陶瓷的多相特征,集中了玻璃和陶瓷的特点,成为一类独特的新型材料。微晶玻璃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其性能指标往往优于同类玻璃和陶瓷。如热膨胀系数可在很大
3、范围内调整(甚至可以制得零膨胀甚至是负膨胀的微晶玻璃);机械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适应恶劣的使用环境;软化温度高,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较高的机械强度;电绝缘性能优良,介电损耗小、介电常数稳定;与相同力学性能的金属材料相比,其密度小但质地致密,不透水、不透气等。并且微晶玻璃还可以通过组成的设计来获取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和生物等功能,从而可作为各种技术材料、结构材料或其他特殊材料而获得广泛的应用。微晶玻璃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微晶相的种类、晶粒尺寸和数量、残余玻璃相的性质和数量。以上诸因素,又取决于原始玻璃的组成及热处理制度。热处理制度不但决定微晶体的
4、尺寸和数量,而且在某些系统中导致主晶相的变化,从而使材料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另外,晶核剂的使用是否适当,对玻璃的微晶化也起着关键作用。微晶玻璃的原始组成不同,其主晶相的种类不同,如硅灰石、-石英、-锂辉石、氟金云母、尖晶石等。因此通过调整基础玻璃成分和工艺制度,就可以制得各种符合性能要求的微晶玻璃。1.1.2 微晶玻璃的种类目前,问世的微晶玻璃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按微晶化原理分为光敏微晶玻璃和热敏微晶玻璃;按基础玻璃的组成分为硅酸盐系统、铝硅酸盐系统、硼硅酸盐系统、硼酸盐和磷酸盐系统;按所用原料分为技术微晶玻璃(用一般的玻璃原料)和矿渣微晶玻璃(用工矿业废渣等为原料);按外观分为透
5、明微晶玻璃和不透明微晶玻璃;按性能又可分为耐高温、耐腐蚀、耐热冲击、高强度、低膨胀、零膨胀、低介电损耗、易机械加工以及易化学蚀刻等微晶玻璃以及压电微晶玻璃、生物微晶玻璃等。表1-1列出了常用微晶玻璃的基础组成、主晶相及其主要特性。表1-1常用微晶玻璃的组成、主晶相及主要特性基础玻璃组成主晶相主要特性硅酸盐玻璃Na2O-CaO-MgO-SiO2Na2O-Nb2O3-SiO2PbO-TiO2-SiO2Li2O-MnO-Fe2O3-SiO2F-K2O-MgF2-MgO-SiO2氟锰闪石NaNbO3钛酸铅(PbTiO3)MnFe2O4四硅酸云母(KMg2.5Si4O10F2)易熔融强介电性、透明强介电
6、性强磁性易机械加工铝硅酸盐玻璃Li2O(少)Al2O3-SiO2Li2O(少)Al2O3-SiO2Li2O(少)Al2O3(多)SiO2锂辉石(Li2OAl2O34SiO2)石英锂辉石莫来石白色不透明透明白色不透明、耐腐蚀Li2O-Al2O3-SiO2-P2O5Li2O-Al2O3-SiO2-B2O3Li2O-MgO-Al2O3-SiO2石英石英锂辉石低膨胀Li2O(多)-Al2O3(少)-SiO2Na2O-Al2O3-SiO2Na2O-MgO-Al2O3-SiO2Li2O2SiO2霞石(Na2OAl2O32SiO2)霞石钡长石(BaOAl2O32SiO2)高膨胀Li2O-MgO-Al2O3-
7、SiO2Li2O-ZnO-Al2O3-SiO2Li2O(多)Al2O3-SiO2锂辉石硅酸锌Li2OSiO2,Li2O2SiO2易熔、透明、低膨胀高强度易熔、高强度可光照、蚀刻MgO-Al2O3-SiO2BaO-Al2O3-SiO2BaO-Al2O3-SiO2-TiO2PbO-Al2O3-SiO2-TiO2Na2O-Nb2O-SiO2-TiO2堇青石(2MgO2Al2O35SiO2)六方硅铝钡石(BaOAl2O32SiO2)钡长石、金红石钛酸铅PbNb2O7NaNbO3低介电损耗、耐热、高强度、绝缘性好耐热、低膨胀性、强介电性、高强度强介电性ZnO-Al2O3-SiO2ZnO-MgO-Al2O
8、3-SiO2BaO-Al2O3-SiO2钙黄长石尖晶石莫来石透明、耐热、低膨胀CaO-Al2O3-SiO2MgO-BaO-CaO-Al2O3-TiO2-CeO2硅灰石(CaOSiO2)、钙长石钛硅钇铈石(Ce2Ti2SiO2)等耐腐蚀、耐磨耐酸、抗冲击、耐磨F-K2O-MgO-Al2O3-SiO2CaO-MgO-Al2O3-SiO2氟金云母透辉石、钙黄长石易机械加工硼酸盐、硼硅酸盐玻璃B2O3-BaO-Fe2O3PbO-ZnO-B2O3ZnO-SiO2-B2O3PbO-ZnO-B2O3-SiO2BaO6Fe2O3硅锌石(2ZnOSiO2)-2PbOB2O3-2PbOB2O3强磁性耐腐蚀耐腐蚀、
9、低膨胀、封接性好高膨胀封接料微晶玻璃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结构和性能。按照化学组成微晶玻璃主要分为四类:硅酸盐微晶玻璃,铝硅酸盐微晶玻璃,氟硅酸盐微晶玻璃,磷酸盐微晶玻璃。1.1.2.1 硅酸盐微晶玻璃简单硅酸盐微晶玻璃主要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硅酸盐晶相组成,这些晶相的性能也决定了微晶玻璃的性能。研究最早的光敏微晶玻璃和矿渣微晶玻璃属于这类微晶玻璃。光敏微晶玻璃中析出的主要晶相为二硅酸锂(Li2Si2O5),这种晶体具有沿某些晶面或晶格方向生长而成的树枝状形貌,实质上是一种骨架结构。二硅酸锂晶体比玻璃基体更容易被氢氟酸腐蚀,基于这种独特的性能,光敏微晶玻璃可以进行酸刻蚀加工成图案、尺寸精度高
10、的电子器件,如磁头基板、射流元件等。矿渣微晶玻璃中析出的晶体主要为硅灰石(CaSiO3)和透辉石CaMg(SiO3)2。据研究,透辉石具有交织型结构,比硅灰石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磨耐腐蚀性。1.1.2.2 铝硅酸盐微晶玻璃它包括Li2O-Al2O3-SiO2系统、MgO-Al2O3-SiO2系统、Na2O-Al2O3-SiO2系统、ZnO-Al2O3-SiO2系统。Li2O-Al2O3-SiO2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因为从这个系统可以得到低膨胀系数的微晶玻璃。当引入4%(质量分数)(TiO2+ZrO2)作晶核剂时,玻璃中能够析出大量的钛酸锆晶核。在850左右热处理时,这些晶核上能够析出直径
11、小于可见光(0.4m)的-石英固熔体,这种超细晶粒结构使微晶玻璃材料透明。MgO-Al2O3-SiO2系统的微晶玻璃具有优良的高频电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250300MPa)、良好的抗热震性和热稳定性,已成为高性能雷达天线保护罩材料。Na2O-Al2O3-SiO2系统中引入一定量的TiO2,可以获得以霞石(NaAlSiO4)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由于这类微晶玻璃具有很高的热膨胀系数(10010-7-1左右),可以在材料表面涂一层膨胀系数较低的釉以强化材料。ZnO-Al2O3-SiO2系统玻璃组成或热处理制度不一样,析出的晶体类型也不一样,在850以下,只析出透锌长石(ZnOAl2O38SiO2)
12、,而在9501000析出锌尖晶石(ZnOAl2O3)和硅锌矿(2ZnOSiO2)。1.1.2.3 氟硅酸盐微晶玻璃它包括片状氟金云母型和链状氟硅酸盐型。片状氟金云母晶体沿(001)面容易解理,而且晶体在材料内紊乱分布,使得断裂时裂纹得以绕曲或交叉,而不至于扩展,破裂仅发生于局部,从而可以用普通刀具对微晶玻璃进行各种加工。云母晶体的相互交织将玻璃基体分隔成许多封闭或半封闭的多面体,增加了碱金属离子的迁移阻力。同时,由于云母晶体本身是一种优良的电介质材料,因此云母型微晶玻璃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链状氟硅酸盐微晶玻璃中可析出氟钾钠钙镁闪石(KNaCaMg5Si8O22F2)及氟硅碱钙石Na4K2Ca5
13、Si12O30(OH,F)4。当主晶相为针状的氟钾钠钙闪石晶体时,这种晶体在材料中致密紊乱分布,形成交织结构,分布在方石英、云母及残余玻璃相中,可使断裂时裂纹绕过针状晶体产生弯曲的路径,因而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3.2MPam1/2)和抗弯强度(150 MPa)。由于其热膨胀系数高达11510-7-1(0100),可在材料表面施以低膨胀釉,使抗弯强度提高到200 MPa。1.1.2.4 磷酸盐微晶玻璃氟磷灰石微晶玻璃已经从含氟的钙铝磷酸盐玻璃以及碱镁钙铝硅酸盐玻璃中制备出来,它具有生物活性,现已成功地被植入生物体中。1.2 微晶玻璃的发展历史及在材料科学中的作用1.2.1 发展历史由玻璃制备多晶
14、材料的思想可追溯到18世纪,那时人们就知道玻璃在适当的温度下,经过足够时间的热处理后,会失透或结晶。法国科学家鲁米汝尔就进行过以玻璃制备多晶材料的尝试,但是他没有完成对晶化的控制,而这对于制造真正的微晶玻璃是非常必要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玻璃体结晶而形成致密的陶瓷的想法已得到了较高的关注。但微晶玻璃的研制成功并实现工业化,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57年美国康宁公司著名的玻璃化学家S.D.Stookey首先研制成功了商品光敏微晶玻璃,此次发现对以后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Stookey在研究感光玻璃时,无意中发现了所制得的玻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他意识到这种玻璃在结构上与其他的玻璃是
15、有所不同的。他把感光后的不透明玻璃加热到比平常热处理温度更高的温度,获得了微晶玻璃重要的基本发现。他发现玻璃并没有熔化,而是转变为不透明的多晶陶瓷材料,这种材料所具有的机械强度比原始玻璃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其他的性质,如电绝缘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早期的微晶玻璃材料研究中,人们发现这种从玻璃到陶瓷的形态转变中,制品并没有像陶瓷材料一样发生变形。显然,材料中微小的金属晶体成为了玻璃中的主晶相析晶的晶核剂。大量分布均匀的晶核的存在,保证了晶体的均匀生长以及晶体骨架的形成,使得玻璃制品在温度升高时能保持一定的强度。1959年,Stookey在锂铝硅玻璃中加入二氧化钛作为晶核剂,制成了强度高、耐热冲击好、热膨胀系数低的微晶玻璃。从而获得了以二氧化钛为晶核剂的范围很广的玻璃组成。英国的P.W.McMILAN发现可以利用金属磷酸盐作为晶核剂来控制玻璃的晶化。以后,众多研究者对微晶玻璃的组成、晶核剂、析晶理论以及成形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自微晶玻璃出现以来,在性能、制造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