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盒上应注意的问题.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46060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盒上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药盒上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药盒上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药盒上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药盒上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盒上应注意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盒上应注意的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药盒上留意六大信息对于药盒的关注度到底有多大呢?为此,生命时报联合人民网健康频道近日在网上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还是很关注药盒的:有66.7%的人每次都会看药盒,有26.7%的人有时会看药盒,另有5.6%的人很少看和基本不看。在看药盒的目的上,86.7%的人选择了为多了解关于药品的信息,以做到安全用药,6.7%的人是因为害怕买到假药。 药盒上最受关注的内容是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76.7%)、药品适应症(58.9%)和用法用量(58.9%)。48.9%的人选择了药物主要成分,41.1%的人选择了药名及品牌,23.3%的人选择了药物生产厂家,只有12.2%的人选择了批准文号。 从调查

2、的结果来看,大多数人重视药盒的作用,多是想从药盒上了解有关药物的信息,以做到安全用药。但很多人都不太关注药品的批准文号,这就有可能导致很多人将保健品当成了药品,延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药盒虽小,却包含着药物的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信息。如果将其忽视,甚至随手丢弃的话,不仅会给服药带来诸多不便,还会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专家强调,尽管药盒有千百种,但总体上来说,药盒上都会包含10个信息。我们首先要特别关注的就是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分别是:药品名称、适应症、有效期、用法用量、批准文号以及某些药物的专用标志。另外药品的生产厂家、药物成分、存放方法和不良反应这4个信息也应该加以留意。 【药品名称】分清

3、通用名和商用名 大家在认识药物的时候,首先会记住药物的名称。但很多人不知道药物其实有两个名称:通用名和商用名。通用名是指药物有效成分的名称,商品名是制药企业为其产品注册的商标名称。以常用药思密达为例,思密达是药物的商用名,蒙脱石散就是它的通用名。 药品的通用名是中国药典或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名称,是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因此,凡上市流通的药品必须标注其通用名称。同一种药品可以有许多个不同的商品名,如罗红霉素就有红必克、严迪、必素林、罗力得、乐喜清、仁苏、芙欣、蓓克、太儿欣、丽珠星、浦虹、候舒等多个商品名。此外,往往很多通用名相同而商品名不同的药物

4、,价格会相差很远,如主要成分和适应症都一样的氯霉素眼药水,不同品牌的价格从1.0元到9.0元不等。 因此,患者在买药的时候最好能分清药物的通用名和商用名,免得花冤枉钱,也可以避免因重复用药而引起的毒副作用。 【适应症】对症用药最重要 不同的药物会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症,因此患者买药用药都必须看清药物的适应症,以便对症用药。这一点对于OTC药品(非处方药品)尤为重要。如同为感冒药,新康泰克属于解热镇痛类,板蓝根是抗病毒类,头孢霉素则是抗生素类,如果只是跟着电视广告走,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出现其他的健康隐患。 【有效期】标注方式有两种 买药和存药都必须关注药物的有效期,这也是药盒不能随意丢弃的重要原

5、因它能防止你吃到过期药。有效期的标注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如“有效期至2009年11月”,说明该药到2009年12月1日开始失效;第二种如“生产日期2009年11月,有效期3年”,则说明该药只能使用到2012年10月31日。即便是进口药物也必须按照这种表示方法用中文写明。 【用法用量】认清特殊医嘱 在用法和用量上,如果患者是自行在药店买的OTC药品,应当严格按照药盒上的标注用药。而对于医生处方的药物,还应注意有些医生在开药时用笔在药盒上标注的用法与用量。一般医生的标注和嘱咐跟药盒上的标注都会一致,但有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作适当的调节,这时就应该以医生的叮嘱和标注为准。如果有医

6、生标注的用法与用量的药盒,就一定不要将其丢弃,以免造成用药剂量的不准确。 【批准文号】药品的身份证 每种药品的每一规格都有一个批准文号,这个号码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1个字母+8位数字。 当前最容易与药字号混淆的便是“食字号”,它又分为食字号和食健字号两种。食字号是指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通常标示为“卫食准字年号第号”。食健字号指的是保健食品,通常标示为“国食健字+数字”或“某省简称+卫健用字+数字”。食字号和食健字号的产品都不能宣传药品的治疗功效。患者在买药的时候,为防止上当受骗,一定要认准国药准字号。【专有标志】特殊标志要特殊留意 在药盒正面的左上角或右上

7、角,一般都会有一个药物的专有标志,这些标志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提示了药物的类别和安全性。 药物的专有标志有3类,分别是非处方药品标志、外用药品专用标志和特殊管理药品专用标志。 非处方药品标志:OTC是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它是指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OTC印在药盒上又分为红色和绿色两种,红色“OTC”表示为甲类非处方药,绿色“OTC”表示为乙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如维生素类补充剂善、复合维生素片等,它们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甲类非处方药宜遵医

8、嘱服用,如一些常见的感冒药等,只允许在药店出售,而且患者需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和用药。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选药,如果病情较轻,不妨在同类药品中选用绿色OTC,但如果病情较重,就该选红色OTC了,因为绿色OTC虽然安全性更高,但药性相对较弱。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盒子上印着QS的商品也号称是药品,这在很多虚假宣传中较为多见。因为QS指的是食品质量安全,不能作为药用,更不能宣传治疗效果。 外用药品专用标志:外用药品专用标志是在药盒的醒目位置标出的一个“外”字,提醒患者该药只能外用,切勿口服。 特殊管理药品专用标志:特殊管理药品专用标志又分为4种,分别是“精”(精神药品)、“麻”(麻醉药品)、“毒”(

9、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图案(放射性药品)。这些药多是处方药,实行特殊管理,因其副作用非常大,如果不小心被小孩或其他人误服的话,危害会很大。 其他细节也不该放过 【生产厂家】:同样的药物和规格,由不同的厂家所生产的药物的作用、质量、价格等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当患者服用某个厂家生产的某种药,效果好需要继续服用时,在买药时最好能说出该药物的生产厂家。 【药物成分】:一般人都不太关注药物成分,因为药物成分比较专业,普通人看不懂,但是有些特殊的人群对于特殊的药物成分敏感,如部分人对乙醇敏感,在买药的时候就要特别留意药物成分,以免引起过敏。 【存放方法】:药品的存放影响着有效期限。一般要根据不同的药品选

10、择不同的存放环境。总的来说,药物应储存在干燥、清洁、避光、阴凉的地方。 【不良反应】与【禁忌症】:药物大多存在副作用,除药物本身的特性外,还与用药者的体质、年龄、脏器功能健康状况等有关。阅读不良反应,能加强用药时的自我监测,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采取措施。 禁忌症指的是忌用、禁用该药品的人群或疾病情况。如孕妇服用了某些药品就有可能导致其流产或胎儿畸形。 最后,在拿到药后还应关注药盒是否完整,有没有压陷,是否有破损。如果是注射液还应关注密封性是否完好,液体是否有遗漏、沉淀等。(来源:新华网)西药中药化 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的突破点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0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进展之缓慢,令人慨然。

11、就学术而言,研究思路,诚有从根本性问题上检识的必要,尤其研究工作的突破点选择。笔者之见,西药中药化研究,应为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的突破点。现简论述探讨之。 一、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历史的简单回顾,足以发人深思 自1840年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西方的医药学专入中国后我国才有中医药学和西医药之称谓。其在防治疾病中,很快显示了优势作用方面,尤其弥补了中医药学的一些不足之处。故很快传播开来,并成为中国的一种重要的医药学理论体系。面对此况,中国的中医药学工作者,陆续对西药学进行研究,力求吸收之,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提高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逐渐形成和出现清朝末年年和民国初年的中西汇通派医药学,此即为中

12、西医药学结合的开始,并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人物。此段时间,有一批中西汇通类医药学著作问世:张锡纯的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尤涉及药物学内容较多,至今被人们瞩目。此阶段吸收西医药的研究工作特点为中医药学工作者的自主行动。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突出特点为政府大力提倡,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这样,就使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工作,由中医药学工作者的自主行动,进而成为有组织的联合行动。如此优越的环境和形式,对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是极为有利的。然而进展如何呢?“中西医结合”的明确提出,若从1958年算起,至今已四十年,尽管中西医结合早已被视作中国卫生界三支力量之一,但从学术角度讲,

13、中西医结合后的医学,其学科范畴和内函,却尚处争议中。科学史表明,一门学科的形成或建立,需如此长时者,实属少见。此况,内中必有原因,发人深思。 二、中西医学结合研究与中西药学结合研究应相辅相成,终达中西医药学结合 作为一个11医药学理论体系,由其医学与药学两大部分组成。二者关系,即有区别,又有关联。区别在于各有侧重,关联在于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决不足彼此能够包含或替代的关系。同时,医学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药学以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中西医药学结合,其中西医学结合和中西药学结合的关系,亦然。多年来,仅提中西医学结合,并着力从事研究;不提中西药学结合,漠视中西药学结合研究。似乎中西医学结合研究就

14、包含了中西药学结合研究。如此,则从认识上和行动中,呈现着根本性的大偏差,故中西医药学结合研究,难于有较快和较大的进展。 再从中西医学本身来看,结合后的医学,为达防治疾病的目的,将使用何样的药物呢?使用现有状况的中药或西药,恐怕均难适用,只能使用中西药学结合的药物。鉴于以往漠视中西药学结合研究,自然难有相应药物可供选用。无可供选用药物的中西医学结合后的医学,难于谈到其真正的存在或称达到。可见,若仅有中西医学结合,而无中西药学结合,客观讲,中西医学结合的研究工作,难于深入和真正结合。只有视中西医学结合与中西药学结合为相辅相成关系,并作大体同步化的研究,在中西医药学结合的实现过程,才能体现和达到中西

15、医药学结合的实现过程,才能体现和达到中西医学结合。 三、中西医药学结合及其研究工作,应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 中西医药学结合的目的,就实质讲,乃为使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二者的优势得以保留和结合,劣势得以消除或避免,进而形成新型的医药学。客观现状是:中西药学的优势在宏观,劣势在微观;西医药学的优势在微观,劣势在宏观。认识论表明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是:宏观包括微观并统帅微观,以此认识客观事物,呈现整体的准确性和局部的不精确性;微观用来阐述宏观,决不能完全包括宏观,更不能统帅宏观,以此认识客观事物,呈现局部的精确性和易致整体的不准准确性。现状的中西医学的实践,正是如此。就药物使用来看,中西药准确性强-安全有效而不伤或少伤机体,但精确性差-质量控制不严和对局部病性针对性差;西药精确性强-质量控制严格和对局部病灶针对性强,但准确性差-有时易致不良反应而伤害机体,此为其弊端。正是中医药学的客观优势而能容纳西医药学内容,中西医药学结合,应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