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果业发展概况.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45876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安果业发展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都安果业发展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都安果业发展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都安果业发展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都安果业发展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都安果业发展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安果业发展概况.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都安水果生产发展概况一、机构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水果生产办公室1986年8月设立自治县人民政府水果生产办公室(简称水果办),当时水果办与农委多种经营管理科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编制4人。1998年机构改革时,撤销水果办,设立水果生产管理局,编制6人,2002年再次机构改革时,水果局增加到9人。历任主任(局长):张宝益、唐秀宏、韦文政、黄瑞立、潘荣善。历任副主任(副局长):韦文政、黄瑞立、潘荣善、黄道升、蓝江。协会都安瑶族自治县野生山葡萄协会 2006年11月成立,是由农民种植户、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其宗旨是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都安山葡萄产业发展

2、,增加农民收入。协会理事长由韦吉依担任。会员从2006年开始时的42名发展到目前整个产业的1320名,发展种植毛葡萄改良种“桂葡1号”300多亩,带动群众5000多户,发展种植山葡萄面积达3万多亩。都安中江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2008年12月5日,在县水果局的指导下,地苏中江山葡萄种植社员与都安密洛陀野生葡萄酒有限责任公司“联姻”,成立都安中江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56个社员,2009年春,共种植山葡萄杂交种酿酒葡萄“桂葡1号”达100多亩,2010年发展山葡萄杂交种酿酒葡萄“桂葡1号”达300亩。合作社办公地点设在地苏乡右江村太明屯,合作社社长由陆国良同志担任。主要场园百旺园艺场在百旺

3、乡庭律村,建于1966年4月,隶属于县农业局管理(二层机构)。历任场长:韦敬忠、唐奇珊、韦文政、蓝 飞、刘 勇(农业局副局长兼任)。场内种植水果167亩,最高年产柑桔128.5吨。1990年因管理不善而改制,分地给移民户和工人自主经营。拉仁林果场位于拉仁乡仁德、拉王、索谭等村,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开展移民搬迁开发,共有仁德、拉王、拉仁等三个分场。于1994年10开始创建。隶属自治县人民政府管理。共征地9421亩,种植水果面积6258亩,其中龙眼2210亩;沙田柚3000亩,荔枝900亩,其它水果148亩。共安置拉仁、加贵、九渡、拉烈、高岭等5个乡镇贫困山区农民817户、4105人。2005年后划入

4、拉仁乡府管理。由于龙眼、荔枝管理不善,已全部砍伐,目前只留下沙田柚,最高年产360吨。百旺林果场位于百旺乡庭律村,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开展移民搬迁开发,共有百旺、拉烈等两个分场。于1994年10开始创建。隶属自治县人民政府管理。共征地16578亩,共安置百旺、拉烈、古山、东庙、龙湾、菁盛、加贵等7个乡贫困山区农民1100户、5512人,开垦园地面积11000亩,其中种植水果面积8300亩,其中龙眼7800亩;荔枝500亩。最高年产180吨。2005年后划入百旺乡府管理。由于龙眼、荔枝管理不善等原因,目前大部分农户已砍伐,种植木薯等其它作物。八仙扶贫移民开发区。1995年3月,自治县党委、政府在澄江

5、乡桑里、兰堂村划出荒荡地5036亩,开发果园地面积660亩,全部种植龙眼树。2005年以后划规澄江乡政府管理。龙颈水果场1995年12月,澄江乡人民政府在阳安村地丁至龙颈一带,创办了龙颈水果场,组织该乡贫困山区农民100户、500人移居到该场开垦土地,开垦果园地面积634亩,种植龙眼、沙田柚等水果。右江林果场1995年9月,地苏乡右江村委会创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右江林果场,组织该村贫困户到该场开垦土地,其中开垦果园地面积661亩,全部种上龙眼树。如今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农户已全部砍伐龙眼树,改种其它作物。下城(青水)林果场1996年冬,由都安瑶族自治县移民局出资,地苏乡青水村委会创办下城林果场,1

6、997年1月组织该村移民搬迁户进场开垦土地,其中开垦果园地面积186亩,全部种上龙眼树。最高年产80多吨。因管理不善等原因,果场已解散。水果资源园地资源调查1988年都安县区划办调查,全县共有果园面积(包括零星果树折合)16130亩,主要分布:澄江1410亩,古山280亩,安阳210亩,地苏820亩,三弄280亩,东庙480亩,高岭1270亩,五竹300亩,大兴910亩,下坳1130亩,隆福240亩,保安810亩,板岭560亩,永安1130亩,三只羊390亩,龙湾410亩,菁盛340亩,拉烈2140亩,百旺1540亩,加贵460亩,拉仁580亩,九渡440亩。1993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全

7、县园地面积仅为693.2亩,其中果园地面积673.7亩,桑园面积14.9亩,其它园地面积4.6亩。1994年起,中共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人民政府大搞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动群众开垦荒地种果,退耕还林,全县园地面积猛增。199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县园地面积有31667.2亩。1998、1999年连续两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统计,园地面积都保持1997年31667.2亩不变。水果品种都安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果树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上市。都安栽培和野生果树共有21个科,45个种,91个品种。分布于全县19个乡镇。栽培利用较多的有柑、桔、橙、柚、蕉、龙眼、荔枝、枇杷、桃、李、

8、梨、黄皮果、葡萄、柿、蕃石榴等。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毛(山)葡萄在县内多有分布。柑桔类品种在都安栽培较多的有沙田柚、温州柑、椪柑、甜橙等。80年代从浙江、湖南等调进柑桔苗达150多万株,折合面积3万多亩。而1987年调查实际存活1.5万亩,保存率不足50%。这是由于我们习惯于“领导拍板、国家出钱、农民种果”的方式,一方面养成了农民依赖思想和侥幸心理,有钱有苗就种,只种不管,能活能收是好事,不活不收也不花本钱;二引种缺乏科学论证,引进品种不完全适应本地条件,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劳民伤财。加上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水果生产的关心,也是时冷时热,高潮过后就无人问津。因此,出现了“种的多、活的少、能收

9、果的更少”的不正常现象。龙眼品种有广眼、石硖、储良、大乌园等,其中石硖、储良、大乌园等良种90年度从玉林、南宁等地引进。荔枝品种有三月红、禾荔、妃子笑等。龙眼、荔枝主要分布在我县西南部的澄江、安阳、地苏、高岭等乡镇。两个品种全县栽培面积近1万亩。沙田柚在西南部的澄江、高岭、地苏、保安;东北部的永安、三只羊、板岭、下坳、拉仁、拉烈、百旺等乡形成两个较为集中的产区,目前存活面积达3.2万亩,排全县第二。葡萄品种主要毛(山)葡萄为主,多为野生,近些年来少量驯化栽培。表现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病虫害少,晚熟,我县主要用作酿酒。由于野生毛葡萄含酸多、糖分少,只能酿造中低档葡萄酒。目前全县毛葡萄面积达3.

10、8万亩;是都安栽培历史悠久、面积最大的水果品种。据调查并经专家鉴定,现存活有120多年的葡萄树在菁盛乡文华村加义屯,占山地面积达4.8亩,最高年产达1500多公斤。 2003年开始,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毛葡萄杂交种“NW196”,该品种适应性强,两性花,稳产高产,品质优良,能酿造高档的葡萄酒。且种植第二年可结果,第三年进入盛产期。亩产达2吨以上。全县已推广面积达300多亩。芭蕉是我县大部分农户传统栽培的水果品种之一,长期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少有成片种植,全县19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下坳、隆福、保安、龙湾、菁盛、拉烈等山区乡。全县面积约6500多亩,最高年产达5600多吨。桃类品

11、种主要有毛桃、四月桃、油桃、蜜桃等,其中四月桃2002年从桂林恭城县引进,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品质好,并在全县多个乡镇推广,主要分布下坳、板岭、三只羊等。全县面积约6500亩。李类品种主要有三华李、四月李、鸡血李、黄腊李、桐壳李等,三华李为70年代引进,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零星栽培多,全县面积300多亩。柿子主要栽培品种有牛心柿、恭城月柿,主要分布在下坳、板岭、永安、百旺、拉烈一带,全县面积500多亩。核桃主要栽培品种铁壳核桃、云南漾濞薄壳核桃,铁壳核桃全县存活数量不多,2006年都安县扶贫办开始从云南引进漾濞薄壳核桃,在全县68个贫困村种植,目前全县已种植达1.3万亩。但存活率多少有待考察。水

12、果生产生产分期1985至1989年为柑桔规模种植期,县政府拨水果生产专项扶贫资金达100多万元从浙江、湖南等地调运柑桔苗150多万株,发放给全县1万多户种植,形成一个柑桔规模开发高峰期。1988年全县水果面积18825亩,产量4703吨,产值201.3万元。其中温州柑3520亩,甜橙2150亩,沙田柚6110亩。1988年,按自治区要求,县水果办和区划办组织开展都安县果树资源调查和发展规划项目研究,1989年成果开始转化应用,温州柑、甜橙、沙田柚、柿子等被确立为都安优势果树品种进行规划发展,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这时期为区划成果转化应用期。19931998年,全县实施“都安县十万亩沙田柚生产基地建

13、设” 项目,全县21个乡镇(当时数)大种沙田柚,到1996年全县共种植沙田柚4.5万亩。并先后实施扶贫移民开发拉仁、百旺、八仙、龙颈、右江等果场共种植龙眼、荔枝、沙田柚等水果1.6万亩。进入21世纪,全县开展整村推进扶贫产业开发,确立以发展毛(山)葡萄、引种云南溥壳核桃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2010年,全县果树面积10.8万亩,产量1.9万吨,产值4862万元,其中毛葡萄3.819万亩,柚类2.2187万亩,核桃1.725万亩。蕉类0.735万亩。新技术应用人工授粉1998年开始,县水果局首先在拉仁扶贫移民果场沙田柚果树采用人工授粉技术,大大提高了沙田柚树结果率,成为沙田柚生产的一项必要技术措施

14、。果实套袋2005年开始,果实套袋技术在澄江乡八仙葡萄园推广应用,效果良好。葡萄一年两熟技术2006年开始,都安县水果局与广西农科院合作开展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进行毛葡萄改良种“桂葡一号”(50亩)小面积试种并取得成功。2008年,我县推广“桂葡一号”酿酒葡萄一年两造应用技术达206亩,2009年,都安县扩大种植毛葡萄改良种“桂葡一号”面积达560亩,推广一年两造应用技术面积达300亩。经河池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和市水果办联合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测产验收,种植第二年第一造夏果7月2日成熟,亩产889.35公斤,种植第三年第一造夏果亩产2398.6公斤,达到毛葡萄改良种应有的特性品质;第二造冬果1

15、1月23日成熟,亩产分别为337.3公斤、359.9公斤,其性状和风味品质超过传统毛葡萄品种应有的特性品质,也就是说第二造的品质比第一造的品质还好。根据2009年双季葡萄连续三年平均收获统计,其夏果1953.97公斤亩,冬果333.6公斤亩。科研活动1987年9月至1988年5月,县水果办开展全县水果资源调查和水果区域规划工作。19941995年,县水果办开展野生毛葡萄扦插繁育技术试验。1996年,县经作站开展龙眼低产果园改造项目研究。 2006年,县水果局与广西农科院合作开展毛葡萄杂交种一年两熟技术应用示范。获奖成果野生山葡萄资源调查与栽培研究由澎宏祥、黄瑞立等完成,2002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全区开展推广应用葡萄“一年两熟”技术研究,由谢代理(区农科院)、潘荣善等完成,获2010年度自治区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