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说课稿.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45837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筝》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筝》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筝》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上风筝说课稿赵志丹一、说教材贾平凹先生的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朴实,潜心会读,乡村气息扑面而来,童真童趣跃然纸上。文章按这样结构呈现:开头开门见山点明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而后从明暗两条线层层推进,明线是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件事儿,暗线则是憧憬幸福、享受幸福、寻找幸福的情感变化。文章的结构很鲜明、对于孩子们心情变化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是对学生进行把握文章结构,积累语言学习的好教材。二、说目标基于对教材的这些理解,立足中年级阅读学习目标,考虑三上年级学生学情。我在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自主、合作学会5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大惊失色、千呼

2、万唤”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3.通过划找表现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初步体会作者如何把这些心情描写出来的;其中教学重点:品读描写心情的词句,感受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描绘出来三、课前准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单元的关于秋天的综合实践体验任务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的预习准备:1.搜集、了解风筝的一些知识;2.去田野里放风筝,有条件的在父母的指导下做风筝。教师准备ppt课件。四、 教学流程与学法 为了突破这些重难点,全面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回顾体验,激趣导入孩子们都放过风筝,也都喜欢放

3、风筝。在回顾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再来走进课文的风筝,情感上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童年就像一幅七彩的画卷,多姿多彩、充满乐趣。同学们一定都有许多喜欢的游戏。放风筝就是其中之一。跟大家说说你对风筝的了解或者你放风筝的那些趣事吗。说到聊喜欢的活动,孩子们一定满脸喜气,兴奋不已。孩子充分交流后,我再做小结:看来风筝的确给我们的童年带来许多的快乐。难怪作家贾平凹先生回忆起童年要这么说。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和他一起做风筝,放风筝。继而板书揭题。2.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有两个目标:字词梳理和理清脉络中段学习字词有

4、别于低段,要特别注重解词理解,渗透部分解词的方法。因此,在初读环节中,我安排这样的字词扫障:自主借助工具梳理字词,同桌互助交流后再全班交流。通过这样一道可以说中段比较常规的学词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交流合作的学习体验。重点对如“磨坊”多音字的构成的词语进行正音。初步理解如大失惊色、千呼万唤等成语的意思。理清脉络阅读能力包含两大要求。一是理解能力,二是概括能力。在三年级起逐步对学生进行课文大意的概括的训练是中段阅读教学一大重点。这篇课文结构即揭示了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说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出: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三个板块并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就鲜

5、明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了。3.聚焦“心情”分块教学 中段阅读要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着眼于动情点,挖掘语言特色。根据本文表达特点。我以“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个板块为内容,以寻找文章中的情感内容为线安排精读。本课时重点学习“做风筝”和“放风筝”两个板块。我这样引入:同学们想不想回到作家的童年和作家一起体验风筝的乐趣呢?你赶快默读课文,选择喜欢的内容,划一划,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快乐的镜头。这样一个大问题抛出后,就是两个板块的分块教学。板块一“做风筝”1)学生默读划找能感受到孩子们快乐心情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默读也是三年级起阅读课堂不可少的读书方法。2)交流预设(主要关注两个重点句)l

6、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预设孩子们的交流可能指向这些内容a 从“精心”看出他们做得很认真。说明很喜欢。随机联系上文的拔细苇,找纸,结合体验理解精心。这个词语。从而体会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这么投入和认真。b 围绕“憧憬”一词理解:借助小泡泡提示,引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意即“向往” 此时,启发孩子们进行想象说话,大家精心做着风筝,憧憬中的风筝该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句式: 我们心中憧憬着,这是一只( )的风筝,它( )。此时,孩子们一定会借助日常经验和头脑中的想象,勾画出一幅美丽的蝴蝶风筝图来。交流中伺机对孩子们语言进行点拨,帮助他们创造出完整的、优美的词句。比如这是一只十分精美的蝴

7、蝶风筝,它的身上有五彩的花纹,轻薄的双翅,好像就要翩翩起舞了。c 有了这样的想象体验,孩子们就能充分融入到文字里去,也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那份憧憬希望的快乐。此时,再引导孩子们用这样的感受来读好这个句子。情感的基础就到位了。l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a 这个句子,几乎直接揭示了心情。孩子们很容易找出。但是不易理解的是前面的,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为什么依然快乐?聚焦这个问题。我这样落实阅读理解。b 首先请孩子进入角色。老师来问问孩子,这个风筝太不像蝴蝶吧?你失望吗?再问一个孩子,这什么也不像,一点儿也不好看,你一定不喜欢了吧

8、?想象孩子们会根据自己日常的生活体验,找出各种理由来说明自己依然喜欢,依然快乐。我就能随机指导送入心情读好这个句子。c 在读准句子情感、语气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让孩子们注意到这个注转折句式“风筝做好了,却一点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的语言特色。问:风筝做地不像,你们怎么想?请同学们用“虽然.但是.来回答。例如:虽然风筝做好了什么也不像了,但是我们依然快活。这样,语言进行了思想内容上的丰富,情感体验加深了,朗读表达动情了,还能进行转化再说,自然而然地就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了。这节文字的阅读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d 此时,在学生回文朗读后,我再这样小结 沉浸于自己动手的快乐,憧憬幸福,是多么大的乐事啊

9、!(板书:憧憬幸福)第二板块 放风筝第三节中的放风筝内容。最大的语言特色,莫过于丰富、生动的动作词语了。一系列孩子们欢欣雀跃的放飞动作,无不是他们快乐的宣言。因此我设计了“抓找动词”,拓展想象的学习方法。a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找、圈出这一节中所有的动作词。交流后,教师呈现在屏幕上:托着 牵着线 说 放 凌空飞起 跑 翩翩飞舞 喊叫 奔跑 这一系列动词很有内容,读着词语,再请有放飞经验的学生演示几下,孩子们立刻能丰富视觉想象,充分理解了这些放飞的基本要领。同时也能更直接感受到放飞中的那种兴奋和喜悦。b 接着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拓展想象:以你平时放风筝的经验,我想,肯定还有许许多多的有趣儿的镜头和动作

10、。你能来说一说吗?c 学生充分说话、交流后,再次出示这些动作描写的好词语。同学们说得这么好,要是你能借用大师给你的这些好词,一定能把这样的愉快镜头描绘得更好。此时,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借助投影上的词语,规范地写一写,其他的放飞镜头和情景,或者聚焦其中一人进行拓展写话。这样,中段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任务也很好地得到落实了。d 在交流和回文朗读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前一版块中的“憧憬幸福”概括出“享受幸福”。4. 小结学法 课堂练习1) 结束课堂教学部分,我设计这样的小结:这节课里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到童年,做风筝、放风筝。借助想象画面和划找词语,(板书想象画面,划找词语)。我们学到了不少读懂课文的

11、好方法。放风筝中,作者等一群孩子又发生了什么事儿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在找风筝下面打个小问号。对下节课做延伸启发。2) 剩下时间安排了五分钟的课堂作业。中段阅读要重视学生积累优美词句,除了课内练习的读文和练笔外,我在作业中也安排了摘录今天所学的2.3节中的好词好句。帮助学生达到积累语言的目标。 根据以上教学流程,我设计这样的教学板书。正中书写课题。下面第一行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块教学内容,下面跟着心情体验词 憧憬幸福 享受幸福 ,副板书为:想象画面 划找动词,两个学法指导词语。五、 板书设计 10风 筝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想象画面憧憬幸福 享受幸福 ? 划找动词附:好,老师们,今天的说课是基于昨天的现场设计的教案。时间仓促。设计比较粗糙。因此我只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即初读整体感知和品读理解内容。很多设计还很不成熟。只能够说体现了我的一部分对中段阅读教学的认识和理念。很多不足之处,有待细细落实,修正,让设计更好地呈现课堂,服务于学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