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理想的风筝1.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458073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 理想的风筝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6 理想的风筝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6 理想的风筝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6 理想的风筝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6 理想的风筝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 理想的风筝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 理想的风筝1.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26、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化州市第八小学蒙斌文本解读:理想的风筝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课文运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听同学回答的情景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优秀品质;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思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

2、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感线,多形式地朗读课文,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在读中悟情、在启发中激情、在朗读中诵情、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最终体会到“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思维,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学习文中运用典型事例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

3、体验,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感线,多形式地朗读课文,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感悟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体会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从而感受浓浓的师生情。但是在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以及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这个难点上,还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2、 学习“刘老师课后放风筝”这内容,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坚强的性格,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以及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4、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

4、爱及其坚强的性格,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以及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谈话激趣: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苏叔阳的世界,和作者一起放飞(生)理想的风筝。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现在,我们就来个“温故而知新”。2、出示“温故而知新”:课文是以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文章讲述了关于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情?你认为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导入新课。二、研读文本,体会情感(一) 学习过渡句: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二)自主探究,研

5、读感悟1、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学习第二部分要弄懂的问题。2、用心品读第810自然段,看看这部分内容是怎样表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这个特点的?画出描写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以及作者心情和想法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再和同学交流。3、交流汇报,研读感悟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1)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豆腐块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引导理解:介绍了风筝的式样,从“简单”到“精妙”,刘老师做的风筝花样繁多,说明他对风筝有一种特别的爱好,这种爱好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指导朗读。 (2)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

6、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刘老师放风筝的过程体会到他的坚强和对生活执着的追求。从“仰望”、“幸福”地笑、“指着风筝”与学生“说笑”,体会到刘老师把风筝送上蓝天后的喜悦与兴奋。指导朗读刘老师放飞风筝的句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注意读

7、好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指导朗读刘老师把风筝放上蓝天后的句子: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3)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引导学生体会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指导朗读,语调要欢快、活泼,语气要充满兴奋和快乐。 (4)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学生理解这句话。 指导朗读。引

8、出 (5)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是 指导朗读,要读出作者的感动,读出学生对刘老师的尊敬之情。 4、小结。 5、积累美文,熟读成诵。6、情感升华是啊!刘老师对工作的热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作者苏叔阳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他后来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历史系,就是受了刘老师的影响。1993年至2000年期间,苏叔阳面对病魔不倒下,就是一次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请大家欣赏他文集里的一段话,再次感受刘老师对“我”的影响。(课件

9、出示他文集中的话,学生齐读:)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文集总序三、品味心声,深化主题 (一)真情流露,升华感情学习第11自然段 “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这是课文的第11自然段所写的苏叔阳的内心独白你从这段话里又读懂了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 1、引导学生谈看法。 2、重点理解: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10、(1)、小组讨论: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它和课文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2)、交流汇报。 引导理解:“理想的风筝”指刘老师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联系:生活中的风筝是刘老师放飞的,但他在放风筝时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坚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要像刘老师那样,做一个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3)、指导朗读。(二)拓展延伸,放飞“思念”引读第12自然段 1、引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师生合作读: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思念您的乐观幽默 思念您的热爱祖国 思念您的关爱学生 思念您的热爱生活(学生看板书完成再读)五、指导写字:翩1、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2、教师示范,学生书空。3、学生练习。 六、总结全文,谈体会 (一)谈体会 (二)总结全文 出示:文章的写作特点: 1、倒叙开头。 2、通过典型事例以及各种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3、夹叙夹议七、课后作业:学习理想的风筝的写法,抓住典型的事例去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刘老师 上历史课 热爱祖国(热爱 怀念) 倾听发言 关爱学生 放飞风筝 热爱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