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8.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45763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8.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万媛 仪征市新城中心小学课题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这一单元的三篇文本有其各自的特色。可以这样推知编者的意图,阅读不同类型的写人文章,开阔学生的

2、视野,培养他们阅读不同手法的文章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一篇文章来说,关注其有鲜明特点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作为四年级的孩子,他们对宋庆龄比较的陌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更是刚刚接触,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宋庆龄的品质必须先了解樟树,学生对于樟树的学习应该比较容易,因此,学生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宋庆龄的精神品质,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如树,树如人。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3、借助文本,理解樟树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4、联系课文,借助资料,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借物喻人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体现的高贵品质。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对于“物”与“人”的这种描述方式,这种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明确,学生应该习得。内容离不开形式,形式依托于内容。因此我们关注的焦点绝不仅仅是“樟树是怎样的树,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借助宋庆龄的故事了解人物品质,感受宋庆龄与樟树的相似之处突破教学重难点。开始开始指导读课题情境渲染切题导入媒体媒体媒体出示樟树图片结束感悟樟树可贵感悟樟树内在美朗读、背诵交流感受感悟樟树外在美了解对比衬托了解人物对樟树的情感媒体出示宋庆龄图片资料感悟人物品质交流人们和樟树合影原因小结人们对宋庆龄的

4、赞美和怀念了解写法借物喻人总结全文樟树蓬蓬勃勃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1、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这两棵树。你能根据课题完成填空吗?是的,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的两棵樟树。3、有一次,当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时,宋庆龄不肯,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指名读)从这句简短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板书:舍不得 朗读。(设计意图:扣住文章情感主线“舍不得”,让学生体味到樟树与宋庆龄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二、细读课文,体情悟道。过渡:出示图片,这就

5、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你用什么词来形容?作者又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哪个词最能表现这两棵樟树的特点。(一)学习课文第4小节1、出示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文字中你读出的“舍不得”的原因是?板书 “蓬蓬勃勃”。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理解: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2、课文是如何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一话,把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圈下来。3、交流:(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句话围绕着樟树的枝干来写。再读读这句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句话是围绕樟树的叶子

6、来写的。“稠密”:叶子又多又密,而且“绿得发亮”,体会到了?(生命力旺盛。)谁来读?(评价)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叶子的美读出来。这两句话从枝写到叶,写出了樟树的外形特点,两句话连起来,你会想到哪一个成语?(枝繁叶茂)(3)樟树的蓬蓬勃勃只存在一天吗?你是从哪里读到的?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板书:四季常青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因为里面有一组关联词“无论总是”师引读: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_,它们总是_。再读体会。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生交流.师:无论自然条件怎么

7、变化,结果都不变。在这里,不变的是什么?生交流现在再请你来填填。出示填空:这是两棵_的樟树手指板书小结:这是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难怪宋庆龄会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4、无论条件怎么变化,结果都不变,这样的句子我们平时也常说,你能将下面两句话填完整吗?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总是( )。无论( ),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从不迟到。谁还能用“无论总是”说一句话(4)总结:让我们捧起书来,齐读第四小节,再一次感受一下这两棵蓬蓬勃勃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樟树。5、指导背诵:我们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下来。用什么方法?屏显:记住顺序,记关键词,想象画面。 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设计意图:通过品析文中

8、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感悟樟树的特点:枝美、叶美、充满生命活力;通过想象写话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樟树生命顽强的美,生命旺盛的美,生命蓬勃的美;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而水到渠成,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积累美词佳句。总结内容,再现“舍不得”,显得很有层次 )(二)学习第5小节1、过渡:樟树蓬蓬勃勃,显示了它的外形美,课文还写了它具有可贵之处。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哪几句话写出了樟树可贵之处,用横线划出.2、生答后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那么樟树的可贵之处到底在哪里呢?板书:香气永久保持 3、讨论。(1)“本身”什么意思?(天

9、生,自然,与生俱来)(2)“永久保持”,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A当樟树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被制作成的家具的时候,师小结:樟树即使没有了生命力,但是它的香气仍然存在,这持久的香气,是樟树生命的延续。难怪作者说它能够(永久保持)B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有了这香气,虫类就敬而远之。)当樟树只是一株一人多高的幼苗是,虫类 当樟树蓬蓬勃勃时,虫类当樟树已被制作成精美的家具时,虫类甚至这件家具已使用了十年,二十年时,虫类也仍然(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生)虫类就怕它一天。(师)只要 ,(生)虫类就怕它 。(3)造句:“只要,就”是呀,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让我们齐读这几句话。4、第

10、五自然段还写了别的树木,为什么要写其他树木呢?有什么作用呢?屏显。别的树木容易招虫寄生在树上。指名读。只要这种树木存在一天,他们身上就会有很多虫子。(石榴树虫子越多,越能反衬出樟树拒虫的本领强)这几句话该怎么读?5、出示填空:这是两棵-的樟树.这是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两棵樟树。难怪宋庆龄会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6、让我们背诵第五自然段,用上第四自然段的背诵方法。看谁记得快,记得牢。7、师提示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宋庆龄之所以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因为它们不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而且永久保持拒虫香气。不止于此,还因为这是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的樟树。难怪宋庆龄如此的喜爱这两

11、棵樟树了。难怪宋庆龄要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先切入重点学习樟树的可贵之处,再学习前半部分石榴树,揣摩写法,彰显樟树永久保持的本色,进一步体会“舍不得”,步步深入。关联词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以课文中的语句为样例,来学习造句,是个好办法。再一深层次感悟“舍不得”。)(三)学习第6小节过渡:宋奶奶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每天看着樟树,激励自己做一个像樟树一样的人。那宋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1、出示资料,师生共度。(补充习题上资料)2、交流3、现在,宋庆龄已经去世整整36年了,但是让她依依不舍的这两棵樟树依旧蓬蓬勃勃地矗立在故居的庭院之中。看到他们,人们就不由得想起了它们的主人

12、宋庆龄。 因此(屏显第六节),引读第六小节。4、读了这些资料,我们对宋庆龄这位伟大的女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能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吗?难道仅仅是在和樟树留影纪念吗?5、出示补充习题 ,完成练习。注意使用“关联词”。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是的,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它是宋庆龄的化身,宋庆龄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融为一体。樟树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6、正因为如此,引读第6小节:人们怀着如今,宋奶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那旺盛的革命斗志,她的一身正气仍然激励着我

13、们。所以人们和樟树留影纪念,是对宋奶奶的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两棵樟树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樟树,它是宋庆龄奶奶品质的象征,这种借物来赞美人的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今天我们先了解它。在以后的阅读中我们还会遇到。(设计理念: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在“树”的衬托下,人物显得更丰满了;在人物的映照下,两棵樟树也有了特殊的光芒。这个板块的设计,我努力使“树”和“人”融为一体,互相辉映,两者成为一个整体,因为他们带着同一种特质“高贵”,这一份“高贵”和那些描写樟树的文字一起,触动着学生的心扉。至此,最后一遍齐声朗读的时候,文字决不仅仅只是文字,它变成了有情感有温度的立体的形象,站

14、立到了学生的心灵里,从而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四)补充阅读:宋庆龄樟树奖宋庆龄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为了纪念宋庆龄奶奶,中国福利会还在1985年设立了全国性专项奖宋庆龄樟树奖,表彰在妇女儿童事业领域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使宋庆龄女士毕生关怀和从事的妇女儿童事业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设计意图:情感深化,进步一激发学生对宋庆龄的尊敬和怀念。)(五)齐读课文现在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崇敬之情再一次走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走近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宋庆龄。齐读课题。三、布置作业1、继续收集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2、阅读许地山的落花生,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3、背诵课文。板书:22 宋 庆 龄 故 居 的 樟 树 舍不得 总爱顽强不屈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借物喻人)一身正气 香气拒虫 永久保持教学反思: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整篇课文内容很简单,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教学一开始我就紧抓文中的“舍不得”一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理解:宋庆龄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