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记的应用.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454127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后记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后记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后记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后记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后记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后记的应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后记:从容应对教学 牟红杰第一天走上讲台,面对台下五十多双眼睛的注视,第一次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好好的教学,让他们喜欢这门课,爱学这门课,获得更多的知识。由于我有记日记的习惯,教学工作就成为我日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艺精湛,风格独具的老教师那学到的经验,课堂里出现的问题,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授方法的不足和更新等等都在我的日记里留下了足迹,在这样的“日记”写了差不多一本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就是教学所倡导的“教后记”,也即教学反思。不可否认,四年的“日记”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让我从一名新教师迅速的转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从容的面

2、对教学工作。本文就我自己的经历谈一点对教后记方面的浅薄认识。一、 记成功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精彩的镜头或者环节,如能将每一节课的一些成功之处及时的记录下来并不断的积累,便能有效的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这一节,公式的推导很繁琐,很复杂,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很多老师都是简单提示,直接把公式给出来,让学生记住公式会套用就可以了。而我在教学这一节的时候,是先给出一个例子:如何求点P(2,0)到直线x-y=0的距离?让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学生会从图像上寻求解答。想到至少两种方法:利用定义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然后引导学生完成。然后给出第二道例子:如何求点

3、P(4,2)到直线2x-y+2=0的距离?在第一例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分析解题思路,归纳,得出结论。最后给出问题:如何求点P(,)到直线Ax+By+C=0(AB0)的距离?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验上,就可以轻松解决,从而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这样对公式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不少先进教师之所以教艺精湛,风格独具,这与他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进行探索和总结有着密切的关联,写教后记就是对他们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的首要一环,这也成为我们很多新教师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并可以结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二、记败笔之处在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繁冗和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往往导致教学效率低

4、下,甚至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尤其是现在新课程的改革,教材内容的删减,课本上的知识点减少了,但是要应对高考还是必须的,如果不及时的记下来,就有可能涉及不到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无从掌握。比如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节,现在的教材已经将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给删掉了。但是高中课程中求函数的定义域中经常会碰到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以及高次不等式的解法。这就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补充。在备课的时候我没注意到,后来教学中,遇到一个分式不等式的求解,才想到自己的疏忽,差点铸成大错。怎样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完善知识点的学习,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借助教后记不断的归纳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又能回顾不

5、足之处,弥补缺漏,并能不断的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三、记教学应变,学生疑难教学应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它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堂正常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对某些现象的分析,对某些方法的应用可能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顺利。教师在课后及时记下学生的疑难之处,并作出分析判断,搞清楚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补救,从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角度去安排教学,便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以应付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很快就能接受,但是部分学

6、生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很难去抽象,后来在练习补充中,我就这样让他们去判断:主视图看长和高;左视图看宽和高;俯视图看长和宽。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四、记教案修正上课前要备课这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有时候已经背好课了,并按照备课的顺序讲解,但是课后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诸多问题,或许换一种顺序或者方式讲解会更好,那么就要及时的把教案重新修正过来。甚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闪现智慧的火花,提出一些好的见解,好的方法。教师在及时肯定学生的同时将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为以后的再教学补充新鲜的血液。五、记再教设计教师在教完课后,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根据这堂课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写写“再教设计”,可以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这是我教学四年中教后反思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基本上能够让我从容的应对日常教学工作。当然其中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