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摩擦力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448815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节 摩擦力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3节 摩擦力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节 摩擦力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3节 摩擦力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3节 摩擦力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节 摩擦力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节 摩擦力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第3节 教学设计课题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材分析摩擦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本节是在力、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教科书的设计思路与前面对弹力、重力的设计是相同的,即让学生再次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一方面,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内容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这个实验是课标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又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猜想、实验体验、分析论证的能力。因为本节课课堂容量较大,我设计了翻转课

2、堂的教学模式,将一些容易理解,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问题设计成微课。并通过动画的形式启发学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直接解决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将大部分时间留个学生展开猜想和实验检验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实验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有一定的兴趣,并对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有着强烈的愿望。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科学常识和认知基础,对探索自然现象并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重力和弹力,对认识力有了基本了学习方法,他们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并动手去实践这个设计,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缺乏的是动

3、手检验的能力。教学目标微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2知道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能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实例和亲身体验,初步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比较形象、直观的观察到摩擦力的方向。(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课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体验解决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困惑问题”;2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3. 能够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用力学传感器

4、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的判定。教学方法翻转课堂以探究实验为主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笤帚、长方形的泡沫块(各个面粗糙程度不同)、砂纸、多媒体、弹簧力学传感器、木块、毛巾、木板教师演示:

5、斜面、胶带纸、弹珠、两双材料不同的筷子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课堂小游戏:请两个同学来讲台前比赛夹弹珠,看谁夹的多。提出问题:为什么比赛成绩有那么大的悬殊?板书课题展示课前自主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提米实验、用摩擦切割绳子、拉不开的书等实验学生观看比赛思考 比赛的两个夹起弹珠的数量相差悬殊,是摩擦力不同造成的。观看对摩擦力构建更多的感性认识,通过相差悬殊的比赛引起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出课题。通过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将课前自学和课堂的学习联系起来,体现了翻转课堂的特殊的互动特点,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6、计意图新课讲授环节一核对自主学习任务单1.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是常见的摩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滑动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两个物体相互挤压接触面不光滑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通过微课的学习你对关于摩擦力的几个问题你有哪些困惑?学生核对自主学习任务单,改正错误。学生思考提出问题1. 什么叫相对运动趋势?2. 怎样判定摩擦力的方向?3. 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怎样区分?等等学生通过核对任务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初步的

7、认识,并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争取在课堂上积极解决。将简单问题提前话,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深度的挖掘,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作用。解决问题1. 教师可以巧妙应用胶带的滚动和滑动问题引导学生区分滚动和滑动。2.通过胶带在斜面上的滚动和滑动引导学生理解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3.通过为每组学生准备笤帚和砂纸鼓励学生自己学会判断摩擦力的方法。板书:一、摩擦力(F摩)1定义2摩擦力产生条件3摩擦力的方向4.分类环节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复习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为探究实验做准备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猜想:微课中的引导: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

8、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课堂上的引导:教师准备了长方形的泡沫块(各个面粗糙程度不同)、砂纸等材料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进行猜想。提问: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课前通过微课学习你们已经设计好了表格。下面请你根据猜想后设计的实验表格进行实验实验后,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板书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环节三: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增

9、大有益的摩擦?采取了哪些方式来减小有害摩擦?板书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在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板书有益的摩擦 增大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压力有害摩擦 减小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是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学生观察思考体会什么是相对运动趋势进行分组实验让笤帚在砂纸上滑动,观察刷毛的弯曲方向?再固定笤帚,拉动砂纸,观察刷毛的弯曲方向?交流实验结果请一组学生汇报体验的成果。学生回顾微课学习内容学生思考、体验、并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可能猜测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 接触面所受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运动的速度;接触面面积的大

10、小等因素有关。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展示实验数据,表达个人观点,总结讨论学生讨论有时候是有益的,有时候是有害的。利用传送带将货物运送到高处时,传送带和货物之间有摩擦;体操运动员手和单杠之间的摩擦;自行车车闸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要推动一个重物时,这是我们可能会在重物下放上圆木,就能减小摩擦;再比如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这时我们会用到滚动轴承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相对运动趋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对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了

11、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为实验做好准备。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带到课堂上来,引发学生思考,将生活经验与物理猜想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通过体验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将生活和物理相联系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图像绘制、数据传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实验数据更加精确,方便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实验数据。大量时间的实验和交流让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了深一步的了解,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利用探究实验室的互动式平台,将学生实验的图像上传到教师电脑。使课堂得以互动起来,节约了课堂时间,并且方便了交流讨

12、论。学生的汇报交流,能够让各个小组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实验结论的正确性的肯定,同时锻炼了学生用物理术语来表述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表达习惯。利用多媒体ppt展示丰富的图片,供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堂,通过分享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摩擦力有进一步的了解。拓展学生知道的广度和深度。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学以致用揭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课前两位同学的夹弹珠比赛的成绩会有那么大的出入?思考回答教师的揭秘呼应了首尾,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感悟。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谈谈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学

13、生小结梳理摩擦力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板书设计一、摩擦力(F摩)1定义2产生条件 3分类4.方向 压力大小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增大摩擦的方法:有益 增大 增大压力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害 减小 用滚动代替滑动; 是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课后反思本课特点一:因为摩擦力这节课课堂内容多,课堂能处理的问题有限。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一些容易理解,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问题设计成微课。并通过动画的形式启发学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解决了课堂容量较大,重点内容不突出的问题。特点二:课堂上直接解决学生微课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将大部分时间留个学生展开猜想和实验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