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双减行动之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440533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季度双减行动之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三季度双减行动之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三季度双减行动之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三季度双减行动之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三季度双减行动之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季度双减行动之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季度双减行动之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季度双减行动之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负担,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环境,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特此,本学校制定了落实“五项管理规定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学校高质量发展,构建学校良好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组织机构组长:ZZZ副组长:成员:三、目标要求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家长相对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学生家长对学校满意度明显提升。四、具体实施(一)睡眠管理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的唾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逬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1、寄宿部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2:00;2、合理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坚持“难易适度.数量适当的原则,不额外布置课后作业。3、保证学生睡眠时间。我校严格执行,上午上课不早于

3、8:00,不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住宿生上午上课前以自习为主。通过告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并督促家长保证学生在校外的时间也能按时就寝,保证睡眠时间。4、减轻课外负担。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业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5、保证睡眠质量。根据年龄特点,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中学生每天保证8-9个小时睡眠,并按时午休.6、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

4、睡眠时间。7、加强科学睡眠教育。各中小学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知识讲解以及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8、合理制定作息时间,学生每天早晨7:00前起床,晚9:00前就寝,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二)手机管理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要求。1、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心理辅

5、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2、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生在上课期间,必须关闭手表手机电源,此期间禁止使用手表手机。学校教师对违规使用手表手机的学生,要立即制止,并当场收缴手表手机。学生有事需联系家长的,能够借用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的手机;家长有事找学生,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老师电话或微信留言,由班主任代为转告。3、学校理应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4、学校大型活动或学生外出活动(如运动

6、会、文艺汇演、综合实践活动等),经申请同意后学生方可允许携带使用手机,班主任在活动前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收回代为保管。5、家校做好引导家长、学校要共同做好学生引导工作,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要让孩子有这种自觉性,增强这种自觉意识。既不能严格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也不能过度地纵容孩子无限制地玩手机。另外,家长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6、严格手机管理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各班学生带电子产品进课堂相关情况,做到有监督、有落实。值周教师巡查中发现学生持有、使用手机的,坚决予以收缴并交于班主任统一保管。(三)读物管理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先期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

7、查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选用课外读物全面排查工作。1、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各级部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2、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我校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3、学校每学年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班主任对孩子带到班级的读物进行严格审核,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4、推动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教务

8、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5、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务处要釆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书香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6、加强图书室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

9、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7、加强审核把关。使用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的教材。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8、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校内课外读物认真排查清理,杜绝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中图书存在。(四)体质健康管理为贯彻落实健康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1、秋季学期正式实施的方案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做到“全校各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外,还在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课后体育锻炼、抓好体育竞赛等方面打出

10、组合拳,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2、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做到常态训练、精准测试、精准评价和精准干预。不断完善以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3、规范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伤害应急处理机制。4、创新体育特色课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花样跳绳等体育特色技能课,指导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5、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结合运动季、比赛月开展足球、篮球、长跑、跳绳、广播操比赛等体育专项运动竞技赛,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学校拓展课、体育社团、校队的专项训练

11、,达到培优提升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特长。小学落实“五项管理规定给家长的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家校合力协同育人,特温馨告知各位家长。6、健全责任机制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7、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8、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2)聚焦“教会、勤练、常

12、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3)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运动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体育竞赛,构建完善的“班内竞赛一校级联赛一选拔性竞赛”小学体育竞赛体系。(4)教导处定期组织体育学科教师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五)作业管理为全面贯彻落实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大力倡导因材施教,积极建构针对不同学生实际、不同教学内容的多

13、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减负提质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作业管理。1、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2、认真批改反馈作业。学校各教研组定期检查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不得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3、作业公示1、每天放学前,各班主任及教导主任对各班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的作业在学校公开栏醒目位置进行公示,以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

14、督。2、公示作业用时。公示的作业都要标明大多数学生的预计完成时间,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3、教导主任及相关领导要每天调控各班作业公示情况,督促并提醒各班及时、规范地进行作业公示。4、提高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水平,确保学生作业不出校园。5、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6、统筹确定

15、作业量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应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分层筛选,不布置重复性作业,班主任对班级作业总量进行把关,审脊与统筹协调本班作业总量,班主任负责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各学科老师相互协调,统筹确定每天布置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延时服务学科当天不得再布置书面作业。学生处指导班主任每天每周布置适宜学生的校内、居家劳动类作业,假期布置适宜的社会实践作业。7、开展作业研究。开展教考关系背景下的学校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研究,坚持“教什么、练什么、考什么”。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8、严肃作业批改。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提倡面批面改,以便充分掌握学情,不得只布置不批改,不得应付性批改。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检查任务,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更不许找学生代批代改作业。9、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学生作业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10、严禁教师使用微信群、群布置作业。作业理应堂布置,严禁使用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和审核的教育类APP布置作业。学校统一规范使用微信群、群,不得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