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44019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周长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周长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周长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是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充分感知“周长”2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一些图形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联系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概念教学难点:怎样计算曲线型图形周长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什么是周长”,设计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课件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眼看、脑想、手动,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

2、观念。所以我注重:一是重情境,“活跃”教材及学生;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三是重交流,争取组内、全班等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展示:小明围着操场跑了一周,小华围着操场跑了三周。1. 圈出“周”问:“一周是什么意思?”教师问: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 点出课题:今天我们研究与周有关的数学问题。二、探讨新知1认识边线(1)初步感知边线谈话:春天到了,森林里举行春季运动会,小蚂蚁报名参加了跑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蚂蚁是怎样跑的?(多媒体演示:小蚂蚁沿边线跑一圈)指名同

3、学说。(图片在互联网上搜一搜) 【设计意图】引入一只蚂蚁绕树叶爬,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2)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边线。谈话:我们给动物们准备了一些奖品,请同学拿出奖品图任选一样把它剪下来。学生展示问:“你是怎样剪的?”(沿着边上线剪下来)老师指出:边上的线就是边线。(板书边线)(3)屏幕显示三幅图,指名学生找边线。(4)老师指出: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有边线,你能举个例子吗?(指名学生举例,并用手比划)再说明:物体上有边线,平面图形上也有边线。描P62题边线。2由边线引出周长。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描边线(P62

4、),其余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要把边线一周的长度全部描出。师小结:刚才我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3 . 练习再次感知周长。判断下面图形红线是不是它们周长。 练习完谈话:判断是不是周长你认为应该注意哪几点?学生归纳总结:要找边线看是不是一周长度。三、拓展练习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1)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周长了,那森林运动会也正式开始了。大象是发令员,参加跑步的还有蜗牛和小甲虫,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的比赛吧。(2)多媒体播放课件。大象发令:各就各位,预备,跑!突然蜗牛说:“

5、不行,不行,太不公平了。”停止播放,问:“蜗牛感到不公平,你觉得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说明:由此看来周长有长短之分。(3)动手操作,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学生拿出课前发的三种跑道图,小组合作想办法测量周长。汇报结果,重点汇报圆形跑道测量方法。 根据汇报师说明:直线型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出周长,曲线型图形要想办法把曲线化成直线再用直尺测量。1.练习(用不同方法算图形周长)2.比较下面两个图形周长长短。 【设计意图】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比较有一定的难度,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通过不规则图形,进一步巩固升华规则图形的周长。3.小结

6、: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4.生活应用活化“周长”知识提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周长,显示下图帽子 上衣 裤子问:以上图片哪儿需要周长?(腰围、胸围)生活中还有哪儿需要周长的?学生举例。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四、 小结评价,回归生活。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哪方面表现的比较好?2.实践作业教后反思认识周长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我觉得只有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所以,我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小蚂蚁跑步,剪一剪”,让学生初步感知“边线”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图形边线的长度,进

7、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边线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指一指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然后设计小游戏“蚂蚁、蜗牛、小甲虫”进行比赛;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再让学生通过算一算、量一量,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并回归生活。使“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及时渗透给学生。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活力来自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