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43837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创造者。加快儿童事业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儿童事业。靖安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三个周期儿童发展规划,为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2012年,靖安县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了靖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儿童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儿童事业。党委领导、政府主

2、责、多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儿童工作社会化格局和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各项规划目标基本完成。截止2020年底,全县儿童健康环境明显改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福利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项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儿童发展和儿童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县儿童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和群体差距仍然较大,基层儿童保护服务网络需要织密织牢,儿童思想引领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保障儿童权利的法治建设需要持续推进,儿童优先意识有待全面形成,儿童保护面临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变革带来的新挑战,促进儿童事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未

3、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十年,也是我县在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起步期。全县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发展道路,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增进儿童福祉。要进一步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全面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江西省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靖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

4、景目标纲要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我县儿童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最有利于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全面提升儿童综合素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

5、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儿童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儿童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儿童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坚持对儿童发展的优先保障。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发展需求。3坚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4坚持保障儿童平等发展。创造公平社会环境,消除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歧视,保障所有儿童平等享有发展权利和机会。5坚持鼓励儿童参与。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

6、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三、总体目标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儿童优先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城乡、群体之间的儿童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儿童享有更加均等和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普惠和优越的福利保障,享有更加和谐友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县儿童事业发展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儿童优先原则全面贯彻,儿童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大儿童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二章

7、 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一、儿童与健康主要目标:1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及其照护人健康素养。3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0、5.0和6.0以下,城乡差距逐步缩小。4构建完善覆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5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6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保持在90%以上。7促进城乡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供给,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知识、方法和技能。8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生长

8、迟缓率分别控制在10%和5%以下,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9儿童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降至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降至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降至70%以下。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11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12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儿童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策略措施:1优先保障儿童健康。将儿童健康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儿童健康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和责任考核。完善涵盖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儿童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衔接。加大对

9、儿童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山区儿童健康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推动建设统一的妇幼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妇幼健康信息平台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完善妇幼健康统计调查制度,推行“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完善妇幼健康大数据,加强信息互联共享,实现儿童健康全周期全过程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儿童健康综合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2.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县级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以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为重点,统筹规划和配置区域内儿童健康服务资源。县级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每千名儿童拥有儿

10、科执业(助理)医生达到1.12名、床位增至3.17张。建立完善以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提供规范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至少配备2名专业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完善儿童急救体系。加快儿童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全科医生的儿科和儿童保健专业技能,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3加大儿童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依托家庭、社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加大科学育儿、预防疾病、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膳食、应急避险、心理健康等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力度,

11、促进儿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构建全媒体健康知识传播机制。发挥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作用。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孕妇学校”和家长课堂,鼓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相关社会组织等开展健康科普活动。预防和制止儿童吸烟(含电子烟)、酗酒,保护儿童远离毒品。4保障新生儿安全与健康。深入实施危重新生儿筛查与评估、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新生儿死亡评审等制度。加强新生儿规范化访视工作,新生儿访视率保持在90%以上。完善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科质量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强新生儿保健专科建设。依托现有机构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强化危重新生儿救治保障。5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建立多部门联动防治出生缺陷的工作机

12、制,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加强知识普及和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实现县级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紧邻设置,提供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7%以上。强化婚前孕前保健,提升产前筛查和诊断能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产前筛查率达到80%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分别达到98%、90%以上。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和多学科诊疗协作,规范服务与质量监管。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建立筛查、阳性病例召回、诊断、治疗和随访一体化服务模式,促进早筛早诊早治。加强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耳聋等出生缺

13、陷的防治,做好出生缺陷患儿基本医疗和康复救助工作。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加强出生缺陷监测,促进出生缺陷防治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6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加强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扎实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将06岁儿童健康集中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推进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及孤独症等五类残疾为重点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提高儿童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家庭对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保健能力。增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常

14、见病预防保健能力,按标准配备校医、幼儿园及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和必要保健设备。加强对孤儿、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7强化儿童疾病防治。以早产、低出生体重、贫血、肥胖、心理行为异常、视力不良、龋齿等儿童健康问题为重点,推广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建立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机制。加强儿童口腔保健,12岁儿童龋患率控制在25%以内。加强儿童重大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管理以及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治疗率达95%以上。完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病诊疗体系、药品供应制度、综合保障制度,开发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特效药。科学合理制定罕见病目录

15、,加强罕见病管理。推广应用中医儿科适宜技术。8加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认真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政策措施,维持我县较高水平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支持多联多价等新型疫苗研制。加强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相关政策。9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机制,开展涵盖良好健康、充足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加强对家庭和托育机构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探索推广入户家访指导等适合农村边远地区儿童、困境儿童的早期发展服务模式。10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16、。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开展孕前、孕产期营养与膳食评价指导。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强化爱婴医院管理,加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母婴设施建设,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普及为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加强个性化营养指导,保障儿童营养充足。加强食育教育,引导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预防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完善食品标签体系。11有效控制儿童近视。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推动建立儿童视力电子档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导监督学生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读写姿势。保障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室内采光、照明和课桌椅、黑板等达到规定标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