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通撬动数字化战略的跳板.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43565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通撬动数字化战略的跳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卫通撬动数字化战略的跳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卫通撬动数字化战略的跳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卫通撬动数字化战略的跳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卫通撬动数字化战略的跳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卫通撬动数字化战略的跳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通撬动数字化战略的跳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通撬动数字化战略的跳板收购联通国脉后的卫通实现了“天地通行”的战略,但能在未来的“3G时代”有所作为吗?人们拭目以待。 10月26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卫通”)高举800MHz数字集群技术出现在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展览会上,将之作为主要推广业务摆在展厅最前沿的位置。很显然,卫通年初的“2004年努力铸造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计划在一点点实现。 也正因此,年初就已经出现的关于卫通利用国脉“借壳上市”以及将国脉数字集群作为进入移动通信运营领域的“敲门砖”等猜测又被人们揪了出来。 据IT时代周刊记者从沪市得到的数据,国脉(代号600640)的交易量数据从9月27日开始上升以来

2、,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虽然短时间的情况不能说明太大问题,但是相对于之前的冷清局面,业界流传的卫通“借壳上市”圈钱的说法得到了验证。 不过,圈钱显然不是卫通的主要目的。 在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展览会上,卫通负责数字集群业务的副总经理说:“卫通将进一步明确数字集群业务的战略地位,整合双方的资源优势,加快网络建设进程,以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 一个以“跳板”实现数字业务“腾飞”的计划渐渐浮出水面。一箭双雕的“跳板” 联通国脉1990年即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套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并成为我国经营最成功、规模最大的商用集群系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客户资源。联通国脉从2002年开始建设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目

3、前已经基本覆盖了上海。但是,联通并没从国脉的强大模拟数字集群系统中得到好处,相反是一直因国脉连年的亏损而头疼。 联通国脉2003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75%;主营业务利润2836.9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95%;净利润1529.2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62%,主营业务的经营形势也日渐严峻。公司传统的寻呼业务受行业整体萎缩的趋势影响,呈下降趋势;已经成为核心主营业务的CDMA终端销售业务市场,因竞争日趋激烈,经营风险和难度增加;新建数字集群系统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折旧负担,而且市场拓展不如预期;呼叫中心、网络优化等一些新业务刚刚起步

4、,尚未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就这么一个让联通人头疼的联通国脉,却被卫通相中并斥资7.11亿元收购。正式收购结束后,联通的一工作人员高兴地对本刊记者说:“卖了国脉,当然很高兴了,我们很大的一个负担卸下来了。” 而同时,中国卫通一直在进行800MHz数字集群网试验,终极目标是推出一项采用数字集群技术实现的移动通信业务。按照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批复,中国卫通完成了在天津、济南、南京3个城市的测试,每个城市拥有5万个号码资源。其中在天津,一期工程投资1.6亿元人民币,建设96个基站,覆盖市内、塘沽、大港地区,目前除了天津地区正在延期测试外,另两个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放号。中国卫通内部人士透露,中国卫通进行

5、800MHz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试验,目标不仅仅在于此,而是要争取3G业务。但这个巨大的目标不是作为地面最小的电信运营商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 卫通成立于2001年,以往的主营业务是卫星通信,而1997年在卫星通信上遭受的挫折使2002年上任的张海南企图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进入地面移动市场。 为了从事民用移动业务,中国卫通一直着手向信息产业部申请移动牌照,但由于中国卫通不在规划中的四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范畴,所以申请总是只开花不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卫通开始着手准备被业界称为“第三移动业务”的数字集群通信业务。所以,一碰上联通厌恶又无心重整旗鼓的联通国脉,卫通就觉得那是块炙手可热的宝贝了。 联通国脉被收

6、归到卫通旗下后,无疑给卫通原本不很突出的数字集群添上了强大的羽翼,实现了年初在数字集群通信技术上的计划。10月26日,卫通负责数字集群业务的副总经理对本刊记者说:“卫通将进一步明确数字集群业务的战略地位,整合双方的资源优势,加快网络建设进程,以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天地一体化。” 可见,卫通借助联通国脉的优势为自己的数字集群业务开辟了巨大的天地。同时,对于卫通来说,联通国脉作为上市公司,将其拉入自己的门下,无疑为自己未来的上市计划打开了局面。中国卫通网站发布消息,卫通收购联通国脉的意义在于:“中国卫通受让联通国脉股权,是拥有上市公司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意味着中国卫通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充分

7、发挥上市公司的重要作用,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 由此看来,收购联通国脉,对于卫通来说,无疑是一箭双雕。卫通实现“上天入地” 卫通一直是专注于卫星通信的企业,作为“天上飞”的卫通凭借自身的优势,让另外的四大基础公网运营商成为自己的客户,但是,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卫星通信业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2002年,张海南上任后将卫通进行了结构调整,奋力夺回1997年后丢失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市场,同时将目光盯在了第三代移动业务数字集群通信。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法制监管研究部副主任黄浩曾经针对这一现象对媒体分析说:“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移动和固话的市场空间不是特别大,但是其余的市场空间

8、还是很大的,中国卫通通过收购联通国脉,可以以此为基础向其他业务领域拓展。而且,在国脉擅长的数字集群通信领域,中国卫通在该领域有着卫星移动通信的特殊资源,所以卫通购买国脉后,对数字集群通信业务进行整合有着独特的便利。”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副总经理郭浩也有类似的意思,他说:“中国卫通作为特殊的电信运营商要牢牢抓住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运营模式,只有突出特色才能产生优势,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无疑,卫通“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是壮大数字集群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3G步伐的临近,数字集群通信业务已经被分拆应用,而卫通这个时候抓住联通国脉疲于奔命而即将兜售的机会,不能不说是天赐良机。 关于被收购的国脉是否“业务

9、转型”成功,是否能助卫通实现“天地通行”的目标,卫通综合部负责人康莉说:“我们的数字集群一直以来都是独立运作的,国脉被我们买来以后,我们两家并没有进行资源整合,目前也没有听说过任何关于要整合两家资源的消息,我们只是共享双方先进的技术。” 但就这个“共享”给卫通的数字集群通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本刊记者10月26日在2004中国国际通信展览会上获悉,卫通最近得到信产部在天津的试验延期批复,同时将扩大天津试验区数字集群商用试验网的规模,而这些和国脉强大的后盾支持不可分割。成功起跳 谋求更大的发展 国脉顺利过渡给了卫通,卫通想要“天地通行”的第一步已经圆满地划上了句号。本刊记者近期获悉,卫通在济南、

10、南京两个城市完成测试后已经进行发号试用,而一直专注于数字集群通信的铁通如今也开始关注卫通这个突然杀出的强大的竞争对手。 电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的首席工程师接受本刊记者咨询的时候说:“卫通通过利用国脉800MHz数字集群技术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一方面既调整了原有的业务结构体系,另一方面获得了数字集群的实际运营经验,进入了移动运营领域,这应该是卫通的一个长远的策略。” 而卫通更大的野心在于即将到来的3G时代。近日,卫通内部有消息称,集团将为国脉注入高科技优质项目“3G数字集群全国卫星通讯系统”,瞄准的就是未来3G时代的市场。为了在短期内解决资金、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卫通在收购联通国脉,并由此获得联通国

11、脉在上海的集群网络外,更决定与铁通化敌为友,两家势单力薄的运营商开始与美国Nextel寻求合作。 了解内情的人士称,铁通似乎是卫通在集群业务上天然的合作伙伴。早在1994年铁通就开始建设和运营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共建设了30多个系统近400个信道。2003年4月得到信息产业部批准后,铁通开始在重庆、沈阳、长春进行数字集群商用试验。 知情人士称,如果3方成立合资公司,借助于铁通的资金和网络基础,将有利于搭建出一张覆盖全国范围的集群网络。而以组建合资公司的形式来申请3G牌照,对于卫通和铁通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些举动,成功吸引到各路人马的关注,让大家真正明白,卫通要走出来了。 近日,股市对改名后的中卫国脉的评价为:“公司正努力塑造中国卫通完整的天地一体化的无缝隙宽带信息服务网络,投资1.52亿元对数字集群系统进行补网扩容。这为公司今后的业绩提升埋下了重要的伏笔。二级市场上,该股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主力盘中运作迹象明显,短期技术指标有趋强的迹象,投资者不妨予以关注。” 而国脉的背后,就是同样让人刮目相看的卫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