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43470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 歌教学设计一、学科:音乐科二、课例名称:国歌 三、课型:歌唱教学四、年级:小学四年级五、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第2课六、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教学始终坚持音乐的特殊属性,沿着国歌的音乐主线,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挖掘音乐的内涵,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层层铺垫、步步引入,用音乐说话,用音乐交流,用音乐思考,用音乐激情。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奥尔夫教学法、对比教学法,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掌握国歌的节奏、速度、力度、旋律。本课还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利用其视听结合、资源宽广的优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

2、内了解更多有关国歌的信息,加强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教学分析】1、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学生大部分都会唱我国的国歌,歌词也能背出来,但是对歌曲的节奏、速度、音准方面把握不好,更加无法唱出国歌庄严、奋进的精神。在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唱国歌的声音小、音不准,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做小动作,不严肃对待升旗仪式。2、教材内容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是田汗作词、聂耳作曲。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歌是一首多乐句的一部曲式结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这分解式的大三和弦是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乐思展开的主导动机。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歌曲中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者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再三强调“前进”二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从而

4、感受到歌曲号角式的音调及奋勇前进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过程与方法:在音乐情景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挖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及鉴赏能力。3、知识与技能: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背景,明白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掌握重音、三连音及渐强记号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使之更有感情地、准确地唱好歌曲。【教学重难点】 1、唱准国歌的音准;2、唱准歌曲中的三连音、重音、渐强记号、附点音符。【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钢琴、剪辑的音乐和视频、PPT演示文稿九、教学过程(一)、感受国歌1、感受奥运升国旗、奏国歌的心情 观看获得08奥运获得中

5、国第一块金牌陈燮霞的比赛和颁奖仪式,陈燮霞是广东人,由此而激起学生的共鸣。设计意图:观看奥运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生活当中能强烈感受到国歌自豪感的事情,初步激起学生对国歌的感受。2、体会国歌的庄重 香港回归仪式上升国旗、人民大会堂奏国歌、外交仪式上奏国歌问题:当你看到国旗在香港回归仪式上徐徐升起、当你听到国歌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响起,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结:感受国歌的庄严。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生活中重大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国歌演奏,让学生体会国歌庄严的情感。(二)、歌唱国歌1、分句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唱好以下三个乐句:(1)a、让学生唱一唱这个乐句,感受音乐旋律的走向及情绪。b、再

6、唱一唱这个乐句,体会三个“起来”的不同力度。设计意图:旋律的走向从低到高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起来”?并且还用渐强记号?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反复的演唱中体会。 (2) 中 华 民 族 到 了 最 危险的 时 候a、先让学生先读这句歌词,在语气中感受重音记号的作用,然后唱一唱。b、观看南京大屠杀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命运危在旦夕,因此音乐用了重音记号。设计意图:为什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用重音记号?让学生感受音乐创作与语言的关系。(3)a、用对比的手段让学生唱“前进”,先唱有重音记号的“前进”,再唱没有加重音记号的“前进”,感受其不同的效果。b、带

7、学生读“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语言节奏中解决三连音,然后唱一唱。设计意图: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语言节奏学习音乐中的节奏,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三连音,在对比教学中让学生体会重音的作用。2、完整演唱国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节奏、音准、情感来演唱歌曲。(三)、了解国歌1、观看国歌创作的历史片段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了解不多,如果老师来说学生会听不懂,所以通过历史片段的视频,能让学生大致了解国歌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从而初步理解国歌。2、高唱国歌(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曲者、作词者是谁?”(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叫什么?”(老师简介什么是义勇军?)(3)“义勇军进行曲出自哪部电影

8、的主题曲?”(播放电影插曲)将风云儿女插曲与国歌进行速度上的对比,其效果不一样,风云儿女速度快,有一种急迫的、迫不及待向前冲的感觉,国歌速度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设计意图:通过哼唱电影插曲、歌唱国歌,感受同一样的歌曲为什么有不同的感受?使学生把握好演唱国歌的速度。(4)体会我国国歌的影响力和震撼力 观看美国黑人罗伯逊演唱我国国歌。(四)体验升国旗、唱国歌1、举行升旗仪式全体起立,升国旗、唱国歌、敬队礼,让学生歌声中体验国旗、国歌的尊严和庄重。2、小结设计意图:老师除了教会学生唱好国歌,还要让学生知道今后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听到国歌,都要肃立,尊重国歌就是尊重自己的民族。十、教学反思中华人

9、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这首歌在中华大地上唱了70多年,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学生每个星期都在唱,从小就会唱,但却基本上没办法完整地唱好它。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唱好国歌,唱出国魂?我考虑再三,觉得要唱国歌必须理解国歌:1、要让学生理解国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国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经验中会遇到哪些奏国歌的场景,再辅之以课件,并进行总结在什么样的场合下会升国旗、奏国歌,贴近学生生活。然后再逐步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感受国歌创作的

10、历史背景,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之情。这首歌每一个音符都是历史的号角。过去,她唤醒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激励人民奋起抗战;今天,她号召我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智慧和汗水再筑一条“新的长城”繁荣、稳定的社会主义祖国。只有让学生知道国歌有这么一段不同凡响的历史和具有这么深远的意义,才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唱国歌的豪情。2、要让学生理解国歌,还要让学生知道唱国歌的要求和技巧。国歌体现中华民族永生不灭的力量和蓬勃生机的民族精神,演唱时要表现出雄赳赳、气昂昂的磅礴气势,使人听了能振奋精神,获得力量和感到自豪。因此,在教唱时,我抓住以下几点进行重点引导:其一,注意国歌中重音的演唱。如“中华民族到了”

11、一句,要唱得铿锵有力,富有民族气节。其二,注意国歌中反复递进唱法。如“起来!起来!起来!”演唱时感情要逐渐强烈,声调要逐渐升高,富有号召性,呼唤每一个中国人都起来反抗侵略者。其三,歌曲“前进!前进!前进!进!”一句坚强有力度,体现中国人民与日寇搏杀的雄壮场面和表现出中华民族大无畏的精神。总而言之,我觉得这节课关键要抓住音乐与情感相结合,要唱好国歌,就要让学生理解国歌。明白了歌曲的要求、掌握了歌唱的技巧、理解了歌曲的情感,才能唱出感情,唱出豪情。十一、课例点评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突出音乐性成了这节课所关注的,整节课教师以审美为核心,从听觉入手.始终以音乐为本,以情动人,利用了符合学生音乐认知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感受-体验-感情_升华的教育原理,发挥音乐弥漫性的特点,抓住一 个 “情”字去感知音乐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教师整节课没有用任何豪言壮语,也没有去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而是通过巧妙的音乐语汇和情感激发,让学生直接与音乐对话,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激发她们的爱国情怀。特别是最后庄严的升旗仪式,更让课堂与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迸发出摄人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