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432706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梦》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一、 设计意图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九课词两首的第一首,本教学设计是新授课的拓展。缘于学生对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的浓厚兴趣,选择了李清照少女时期的另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来品读、赏析,既是对新授课的延伸,又能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二、 教材分析 如梦令之“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作品,感情和意境的创造和上别具一格。它写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剧:夜晚风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觉醒来,恰为侍女进屋卷帘。作者拥帘问,侍女却随口回答:海棠依旧;看着窗外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红花,作者不满侍女的回答,连声问:你可知道,枝

2、繁叶茂的时候那红花却已经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后即询问侍女,所问何事却一字未提,不满侍女的回答,却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蕴。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能大致理解诗词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而是对一个图象有个感知的认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四、教学方法 读:(1)朗读,进行初步的理解性的朗读,要注意字音的正确,不添字漏字,不重复,不移位,不破句,充分熟悉课文内容。分析

3、完课文再进行欣赏性朗读,深入理解课文。(2)速读,带问题速读,解决问题。(3)品读,古代诗词要仔细品读,才能领会其中意境。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要求。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老师的质疑,相互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五、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通并理解词意,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作品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难点:借助资料的

4、阅读,反复品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二)理解作品【读】初读课文,认识字词,疏通文意。同桌互读(注意纠正同桌的读音、节奏)。【疏】 大致理解课文意思。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品】 借助三个问题,边思考边品读。“试

5、问卷帘人”:女主人公会怎么问?她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只是小心翼翼地问的,“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只因为她太在意那些花儿,不忍看它们凋零了啊!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却道海棠依旧”的“却”字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卷帘人会回答“海棠依旧”呢?(只是因为卷帘人对这些花可不像诗人那样

6、敏感啊,而且是一点也不敏感,所以她才会回答“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为什么要用两个“知否”?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用疑问来肯定,比用肯定更加肯定,而且连用两个知否,说明诗人很坚定,很固执,不相信你亲眼看到的,只相信我自己想象的。应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来读。)“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绿”代替叶,“

7、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这首小词虽然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

8、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才女李清照的身边,感受到她的敏感,和她淡淡的哀愁。但是她不仅仅只有这种情感。少女时代的词,活泼烂漫如点绛唇,刚开始做为人妇时,甜蜜幸福如减字木兰花, 婚姻过一段时间,两人离别时,便有了相思愁苦如一剪梅, 后来丈夫死后,便心伤痛苦如武陵春, 再后来,国破家亡之际,便有了忧国忧民的悲愤与沧凉和豪放如夏日绝句李清照的词是随着她的生活走的。 她的词并不光是悲,也有欢和恨。 希望同学们下去之后能去查找一些她的诗词,可以过来和老师交流。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