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出现意外.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430209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课堂出现意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课堂出现意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课堂出现意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课堂出现意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课堂出现意外.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课堂出现意外 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力的场所,它并不完全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定。特别是在教学中鼓励孩子质疑问难,教学的生成更是难以预设。课堂上一些怪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孩子从自身经验和认知上与书本发生了抵触,这时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去磨合化解。教学不能简单地、无视学生的认知,一味地灌输和传递,而必须十分关注知识建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鲜活学情,并把学生他们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来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而且这些别致的问题特别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他们对课文的研读会更投入,表现得更有兴趣。生命的课堂应欢迎意外的产生。其一,教师要有面对意外的正确心态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尝试发现、民主对话、合作探究”。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课前设计的框架,也正是这种“意外”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面对“意外”,我们应该在亲和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所以,直面课堂意外,寻找意外之处的惊喜,是我们所追求的。 笋芽儿教学片断在学习笋芽儿一课时,我想让孩子们通过换词语的形式并结合朗读,积累词汇,感悟春天来了,娇嫩的笋芽儿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声声呼唤下,从美梦中醒来,终于成长成一株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竹子。于是,我便问:“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它仅仅是一个劲儿地钻吗?你还能说说它还在怎样地钻?”一时间,教室里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激动地说:“因为笋

3、芽儿很想看到外面的世界,所以它在迫不及待地向上钻。”有的头头是道地说:“因为笋芽儿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它在坚持不懈地钻。”有的响亮地说:“它在充满自信地钻。”有的神气地说:“它在勇敢地钻。”(好家伙,一个个站起来讲起话来口齿清楚,有理有据。而且,每个人的见解都很有个性。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回答。)“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回答,你们让老师认识了这么多不同个性的笋芽儿。”(正当我想为刚才孩子们的回答进行小结时,郑燕举起了手。) “老师,我觉得笋芽儿在倔强( )地生长。”我听了头脑一懵,心中充满了疑惑。于是,我请求郑燕再说一次。结果,我还是没听明白!她到底说的是那个词语呢?接着,我又不甘心地问:“

4、老师能提个问题吗?你说的倔强( )是指什么?”于是,郑燕也有些急了,她再次解释。可是我仍未能明白她的意思。最后,我只好笑着说:“希望下课后,你能教一教老师,好吗?”下课后,郑燕没有来找我,我也因为工作繁忙而忘了向她请教了。这个问题,就这样不了了之了。案例反思“倔强”这个词,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正确地理解并运用是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在课堂上,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较准确地运用它,说明这名学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觉得这个答案是能让老师满意的、甚至有可能可到老师的表扬的。所以,她是满怀期望的站起来的。结果却是那么令人失望,既没让同学感受到这个词的美丽,也没有得到老师那赞许的目光。教师却未能抓住这次让

5、机会让自己的学生变得更自信,让课堂的动态生成变得更美丽!其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内容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产生冲突时,教师该如何调控课堂呢?我觉得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善于捕捉这些动态的场景,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对于新出现的意外教师并不能马上否决,而是要加以引导。教师可以抛开教学预设,更多的来关注这个新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学生关心的,也是他们更感兴趣的,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由于课堂上面对着几十个小生命,我们的课堂是带着“动”性的,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意外,而这些意外往往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美丽。在

6、教学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时,学生提问:“小女孩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飞快地跑,她手里的花瓣会飘走吗?”我意识到,这是个美丽的“意外”。我顺势把这个问题“踢还”给了他们。课堂上又掀起了高潮:“会的,她跑得太快了!”“我觉得不会,她会很小心的。”“小姑娘要把这片花瓣送给妈妈,她肯定会保护好它的。” “我补充,这是一片带着露水的花瓣,小姑娘一定会很小心地保护露珠和花瓣的,这样的话,送给妈妈的花瓣就会更漂亮了。”多么精彩的回答,我紧追不放:“此时此刻,你还觉得小女孩捧的仅仅是花瓣吗?”“不,还有她的小心”“还有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心。”“还捧着对妈妈的一片情。”多么精彩的生成,整堂课因此就亮了起来。我庆幸自己

7、抓牢了这一“意外”,让孩子在自己的意外问题下积极动脑,自然又到位地理解了文本蕴涵的深刻。课堂的意外因其带有偶然性,就像“机遇”,转瞬即逝,所以抓住了就能创造美丽,抓不住的只能让美丽消逝。一位老师执教识字5中的语串:“寒流 大雪 北风”时,让孩子们为词语宝宝送信,一位小朋友把“寒流”贴在了图的上角,马上有孩子反对:“老师,不对,寒流不应该贴这里,图上所有地方都有寒流经过的。”老师楞了一下,把那位孩子唤到图前,让他贴,我想:精彩要生成了。孩子把词语贴在黑板上,并没有贴在图上,所有的老师都楞了一下,执教老师也很机灵,让他说说为什么这么贴,但孩子还没说几句,老师就接上了话:“这位小朋友真聪明,他把寒流

8、贴在图的上方,这样,每个角落都有寒流了,是不是?”孩子听话的点点头。小插曲就这样过去了,教学过程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如果老师能让孩子把他的理由说完,这堂课就多了一个亮点。当课堂遭遇“意外”时,我们需要的是冷静,需要的是倾听,让孩子把他的话说完,把他的理由陈述出来,不要把“意外”当成课堂教学的“拦路虎”“绊脚石”,要把它当成“抛砖引玉”中的那块砖,引出“玉”,引出“精彩”,引出“美丽”。其三,教师要尊重主体,培养学生自信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新课程中,课堂

9、是教师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而不是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被动思考,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场所。传统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可能在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并不适合了。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及时给予学生所希望的肯定。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教师没有预设的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新生成的东西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是建议,那么整个课堂就真正变成了学生的舞台了。这样就能给学生带来快乐,激发学生莫大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增。其四:“意外”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成长。不可否认,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活跃的,孩子们会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课堂也会变得难以控制,意外也随之而来。但由于每个学生表现出不同能力的差异性、生成的资源来源的不确定性、教师教学智慧的不稳定性等多种原因,如何让这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知识和人文的素养,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老师。只有“肚”里有“货”,我们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必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一旦出现意外,我们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合理解决和利用,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学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